《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宋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力目标:1.学生能在等高线涂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坡、缓坡、鞍部等山地的基本形态。2.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1.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2.山脊与山谷的判断、鞍部的判断。过程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情景设计:开放的学习氛围。评价方法:以及理性评价为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方法设计: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法和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仅陆地上,就有绵延不绝的山岭,气势磅礴的高原,起伏和缓的丘陵,以及群山环抱的盆地。在海洋底部更有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岭、海沟等海底地形。如何把这些高低不平的地形准确的表示在地形图上,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媒体演示1屏1坐标出海拔为100m、200m、300m的山体。2屏水平截面沿100m、200m、300m的点水平切割这座山体。3屏从水平截面与山体周围的各交点向下引垂线,垂线与水平面的各交点连接在一起。4屏山体上的外缘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形成闭合曲线,并在曲线上注明海拔为100m、200m、300m。想一想思考:山体的形状与等高线形状的关系;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引导归纳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山体的形状决定了等高线形状;3.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相等。4.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等高线数值小,海拔低。5.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学生活动1.出示几幅有错误的等高线图,请学生指出错误,及修正的方法。2.出示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判断从A、B哪个地点爬出到山顶容易,说出原因。教师引导我们所见到的山峰,尽管千姿百态,但不外乎是由山顶、山脊、山谷、鞍部、斜坡等基本形态组成,了解这些基本形态及它们的表示方法,是识别地形图的关键。媒体演示山的不同部位及等高线示意图。学生观察并组织发言说出山体不同部位名称及用等高线表示的方法。引导小结教师引导、点拨:山顶:山的最高部位,等高线数值最大的地方,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山脊:指从山顶到山脚的凸地部分,等高线向海拔低出凸出。山谷:两条山脊之间的低凹部分,是山体的集水部位。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鞍部:指相领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分,类似与马鞍,两条等高线的凸侧相互对称。峭壁(陡崖):近于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形象演示学生观察伸出右手,五指并拢捏成拳头扣在桌面上,让学生边看边模仿。教师引导讲述:其实我们的手就是一座五指山,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向手背撒些水,水顺着手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山体的集水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学生活动找出山地的五种形态。教师总结祝贺大家顺利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