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学效率研究的意义刘庆昌【摘要】:教学效率是一个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但是以往的关心是对教学效率存在状况的关心,并没有表现为对教学效率的深刻理性的思考。所以,教学效率在教学论中没有正式的位置,教育实践工作者也就没有了提高教学效率的思想依据。教学效率低在今天已成为教育的公害。要改变这种状况,对教学效率进行教学论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教学效率研究是教学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教学效率研究具有综合性质;教学效率研究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关键词】教学效率;教学效率研究;教学理论人们创造出教学这种活动形式,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优越条件,以使他们学习方法正确,困难减少,质量提高,核心是效率问题。教学理论研究之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学实践的效率,相对应地,教学实践也应坚持效率标准。这听似老生常谈的道理,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领域并没有引起自觉而持久的关注。因此,我们能看到,教学的低效率横行无忌,教学理论在教学的低效率面前或隔靴搔痒或束手无策。当然,教学效率低原因复杂,但是教学理论在教学效率问题上的姿态是明显不当的。本文探讨教学率研究的意义,旨在唤起教学理论工作者对教学效率研究的自觉关注。一、教学效率是教学论的题中应有之义人类对教学的研究是出于功利的。简而言之,就是要通过研究能把教学搞得更好。怎样就算好呢C高效率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实际上指出“举一隅以三隅反”是理想的教学。举一反三显然关注了教学效率。《学记》中涉及教学效率的地方就很多了。“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有从而怨之。”〔2〕这段话直讲功倍和功半,师逸和师勤,教学效率意识和思想跃然纸上。又如“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2〕这段话显然从教的角度张扬了效率的主题。要想教学效率高,自然要讲科学,这一点在《学记》中也有明确的描述。“发然后禁,则捍扌干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絧。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2〕这段话则进一步说明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效率的关系。夸美纽斯(1592-1670)是三百多年前捷克的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在书的扉页上,夸美纽斯指出,写作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3〕在夸美纽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之时,我们能注意到教学理论与教学效率的必然联系。然而,前人只能到此为止,只能把教学效率作为目的性的事物,至于教学效率本身,似乎是一种常识,未有专门考察。从孔子、夸美纽斯的时代到今天,对教学效率的追求一直未能停止,但对教学效率的系统专门研究却始终未能开始。既然教学效率是教学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教学实践所追求的主题,那么为什么不系统地探讨呢?过去,条件或许不太成熟。今天,专门、系统研究教学效率的条件基本成熟了。首先是效率观念深入人心,追求效率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虽然早从孔子、从《学记》就有追求教学效率的思想,但那只是少数教育家的认识而已,至于大众,则不能心齐圣人。古人劝学不乏方法建议,但流行于世的多是劝人勤苦的。比如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头悬梁、锥刺骨等等。劝人勤勉固然无错,但无形中淡化了效率意识。从根本上讲,传统社会对教学效率不会提出迫切的要求。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4〕这说明庄子的智慧超人。但是,认识到生命有限,知识无限,并没有导致庄子对教学方法的思考,而让庄子感到疲惫不堪。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生也有涯和知也无涯矛盾表现得更加尖锐。在这尖锐的矛盾面前,退缩是毫无意义的。要进去,就必须做教学效率的文章。当人们逐渐认识到“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均建立在聪明人和聪明鸟都缺乏勤奋品质这一不可靠假设基础上时,那种没有功劳的苦劳就不再为人们支持和同情了。其次,教学效率低已成为教育的致命弱点,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各种新闻媒体中,不难感觉到学生负担过重,教师辛苦程度增加的怨叹。实事求是地讲,在高度发展的各行各业面前,教育的形象大大降低了。一提到教育,总是与一系列头疼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这对于学校和教育者并不十分公正,因为许多教育问题的根源并不在教育系统内。但现实是残酷的,公众总是要不加思索地把矛头直接指向教育系统。从另一角度讲,这样也未必不公正,因为学校教育、教学可改进的余地简直太大了。再次,繁荣的教育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为教学效率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我们一方面继承和总结中国古代的教育、教学思想,另一方面,主动学习外国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教育科学界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教育历史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应用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无疑有利于教学效率的研究。更重要的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引进,为微观问题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管理科学、决策科学的蓬勃发展,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效率之于生产、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教学效率研究的条件基本成熟。当代教学理论不应该回避教学效率问题,也不应把教学效率视为目的性的和常识性的内容,而应该以科学的态度、从过程的角度正面接触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有健全的教学理论,才能使教学理论面向实践,并具有为教学实践服务的意识和勇气。否则,教学理论即使句句在理,也不会打动教育工作者。因为它远离教学生活,不具有简明而实在的实践逻辑,逃脱不了一个空洞。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二、教学效率研究具有综合性质单就教学效率这一概念讲,由于它必然涉及教学投入、教学产出,因而要超越传统教学论的范畴。从某种角度讲,教学效率是教学领域的经济学问题。这样,教学效率研究需要经济学思维,与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教学效率是教学理论课题,它无法脱离教育学尤其是其中的教学论。教学效率研究与哲学也具有必然的联系。教学效率直接反映教育者的价值追求,体现教育永恒的精神。教学效率研究与许多学科的联系,是其综合性质的一种表现。它的综合性质更反映在教学效率研究自身的结构性综合。笔者以为,关于人类活动的学科,其研究从纵向上可划分为哲、理、工、艺四个层次,从横向上可划分为史、论、用三个领域。这也是对人类活动进行全面、深刻认识的基本思路。先说哲、理、工、艺四个层次。哲是哲学,这一层次的研究采用哲学认识的方式,追求简明、普遍的答案。我们需要对教学效率作哲学的把握。这种把握并不以揭示教学效率的原理为目的,而是要在人们关于教学效率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阐述追求教学效率的价值和意义,引导人们的思想,影响人们的教学价值观。一个教师可能并不能立即成为高效率工作的人,但哲学能使他确立讲效率高明甚至高尚的观念。理是原理,实指科学。科学的目标是事物本身运动的原理。这一层次的研究采用科学认识的方式,了解事物本身。就教学效率而言,科学的把握意味着弄清教学效率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等等。这种认识可以成为实现高效率教学的理论依据。工指工学,内容当然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发实用教学技术。教学效率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哲学式的概括和科学分析的范围内,而要根据对教学效率的哲学、科学把握,开发出能提高教学效率的实用程序,这才能真正实现理论的目的。艺是技巧、技艺,这一层次的研究能提高教学的技巧、技艺,把教学的理论与教室中的教师联接起来,可避免理论与实际的脱离。再说史、论、用三个领域。论,显然是核心。我们现在思考教学效率问题,也就是对它进行理论认识,用理论的结论使人们在教学效率问题上不再茫然,而是有所依据。这时我们必然要考察历史,一方面了解过去的教育家关于教学效率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在前人劳动的基础上作一些建设性甚至开拓性的工作。建造完理论干什么呢?当然是要把它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使之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素。史、论、用就这样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认识到了教学效率研究的综合性质,那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就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向历史学习。不隔断历史,充分肯定前人的认识和实践成果,真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既是科学研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又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教学效率,历史上没有专著,但灵感、火花在少数教育论著中还是有的。我们就应该认真学习这些有限的材料,尽力挖掘前人关于教学效率的认识。然后,我们该阐发的阐发,该补充的补充,需开拓的开拓,教学效率的认识历史也就从过去到了今天。第二,向实践学习。我们经常讲理论来源于实践,原理是在实践中人会碰到问题,迫使人认真思考,理论得以产生。看来,理论工作者应该到实践中去。但现实是另外的情景。理论发展使理论家越来越职业化了。这样,一个人脱离与他研究相关的实践活动成为很自然的事情。长期远离实际已使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在教育实践问题面前束手无策。我们研究教学效率,要向实践学习,包含以下几层含义:其一,了解教师的困惑。教学效率低下已成公害,教师也是一筹莫展。他们没有办法,但是他们有问题、有困惑,理论工作者必须了解。不了解教师的问题和困惑,理论研究就无法开始,很容易无的放失。其二,学习并研究优秀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经验和方案。成功的作法必然含有科学、合理的成份。通过研究总结,可以抽象出带有普遍性的理论结论来。其三,要把一切理论的指导落到实处。目前教育理论界有一种不良的倾向,总的讲,有些玄虚,有些清淡。第三,向教育学以及其他学科学习。效率先是物理概念后来才走向经济学、管理学以至教育学。教学效率研究具有综合性质,势必要从其他学科汲取营养成分。历代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其目的都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尽管直论教学效率者寥寥无几,但总有效率的影子。教育学之外的其他学科研究均与人类的效率追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学科是直指效率的。例如决策学,通俗而言就是寻求最佳方案的学问,所谓最佳就是最节省的、最经济的方案。现代管理科学简直就是追求效率之学了。除此之外,哲学以及诸多学科,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又会为教学效率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所以,向教育学以及其他学科学习是研究教学效率的必然选择。三、教学效率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追求教学效率的思想是由来已久的。但教学效率始终未能以显在的形式在教学理论中加以反映。造成这种状况是有原因的。首先是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论,把自己定位为理论科学自然以揭示教学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为己任。这种认识应该说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教学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确是有一定距离的,而不是直接联系的。它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和调节作用是通过教学法及其他中介环节而实现的。然而,中介环节并未能健康地发展起来,教学理论只好直接面对教学实践。在此情况下,教学理论的姿态就必须改变,它不仅要揭示人们认识之后可以事半功倍的教学本质和规律,还要帮助人们使用本质和规律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实践对教学效率问题没有足够的关注,也是教学理论没能正式反映教学效率的原因。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问题没有形成,研究也就无法开始。远的姑且不论,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教学领域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对教学方法的关注应该说是空前的。但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对方法的关注是由于教学目标观念的转变。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现代教学强调智能的开发,因此,大多数人对教学方法的关注是着眼于学生智力发展的。不论学生智力发展之时或之后教学效率能否提高,教学工作者从出发点上就没有自觉追求教学效率的意识。实事求是地讲,教育界至今仍缺乏对效率的普遍关注和严肃对待,也难怪教学效率没能成为独立的教学理论课题。不明确反映教学效率的教学理论至少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第一,不是彻底的教学理论。所谓彻底的教学理论,就是揭示了教学的最彻底特征,并发现这种特征得以保存和发展的规律的理论。对于教学活动的彻底特征,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1)从人类创造教学的动机角度来理解,王策三教授认为,教是为学而存在,为学服务的,“人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