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2013-9-13)托里县阿克巴斯套饰面石材花岗岩矿详查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疆托里县阿克巴斯套饰面石材花岗岩矿详查报告新疆托里县天和石业发展有限总公司二○一二年十月新疆托里县阿克巴斯套饰面石材花岗岩矿详查报告编写单位: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5地质队编写人:王国清审查人:罗远良项目负责:袁宗水单位负责:张国见提交报告单位:托里县天和石业发展有限总公司提交报告时间:二○一二年十月1第一章绪论1.1目的与任务托里县天和石业发展有限总公司委托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5地质队对新疆托里县阿克巴斯套饰面石材花岗岩矿进行详查地质工作。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2008年普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地表工程加密及深部钻探控制,并结合系统的取样测试等手段,基本查明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品种和质量等,提交《新疆托里县阿克巴斯套饰面石材花岗岩矿详查报告》,为托里县阿克巴斯套饰面石材花岗岩矿探矿权人——托里县天和石业发展有限总公司探转采和矿山的开发提供地质矿产依据。1.2位置与交通矿区位于托里县城东南112°方向直距62千米处,行政区划隶属托里县管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4°20′07″,北纬:45°42′53″。矿区经乌塔公路至托里县城运距约114千米,其中矿区至乌塔公路柳树沟道班约19千米为简易公路,全年可通行大小车辆,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3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矿区属丘陵地貌,地形起伏不大、切割微弱,海拔高度1164~1200米,相对高差约36米,总体地势北西略高,南东略低。矿区为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160-170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日最大降雨量为15豪米。年蒸发量3008.9毫米,远远大于降水量。年平均气温8.3℃,1月份平均气温-16℃,最低达-40℃,7月份平均气温27.6℃,最高在30℃以上,年平均日照2705.6小时,无霜期225天。年平均风期76天,风力一般7~8级,多为西北风和北风,以6月份最盛。矿区内无地表水系,矿区西南7千米处有包古图河,可解决矿区生产和生活用水。本区为秋牧场,有少数牧民从事季节性放牧。夏秋季一些外来民工到此进行花岗石2采矿活动。矿区所需生产、生活物资主要靠克拉玛依市和托里县供给。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属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1.4以往地质工作评述1957~1960年新疆地质局第三区测大队对矿区进行了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并编制了1∶20万区域地质图及区域地质矿产报告。1996年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新疆总队在该区进行了针对饰面石材矿的找矿,确定了阿克巴斯陶花岗岩体是有利的成矿岩体。2009年托里县天和石业发展有限总公司委托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5地质队对该矿开展了普查地质工作,并编制了《新疆托里县阿克巴斯套饰面石材花岗石矿普查报告》,报告虽未评审备案,但为本次详查提供了详尽的资料,是本次详查工作的基础,其取得的成果资料均为本次详查所利用。1.5矿业权设置情况2008年托里县天和石业发展有限总公司申请划定托里县阿克巴斯套饰面石材花岗岩矿矿区范围获得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批复(新国土资采划[2008]305号),划定矿区范围面积为1.4625平方千米,开采深度由1030米至1000米标高。最近一次获得延长划定矿区范围预留期的批复(新国土资办函[2013]10号)为2013年2月19日,划定矿区范围预留期延长至2013年12月26日。划定矿区的拐点坐标见表1-1划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1-1拐点编号北京54坐标西安80坐标XYXY15068626.0015292347.005065142.24928525782.50725068580.0015293557.005065141.64528526992.74835068371.0015293598.005064934.43728527041.52945067307.0015291833.005063805.61428525318.55855067229.0015291538.005063716.65828525026.84465067770.0015291462.005064254.14428524930.669本次详查工作范围与划定矿区一致,资源量估算标高为1169米至1199.69米。3故划定的开采深度由1030米至1000米标高与实际不匹配,根据矿体出露标高结合资源量估算最低标高,建议将划定矿区的开采深度调整为1200米至1160米标高。1.6开采情况本矿的开采历史不清楚,矿区内废弃的采坑星罗棋布,采坑形态有圆形、椭圆形、四边形和多边形,采坑规模小到10(长)×9(宽)×3(深)米,大至97(长)×61(宽)×10(深)米,采坑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南部,北东部采坑较少。从采坑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分布杂乱来看,以往的开采活动很不规范,多数采坑属于试采性质,真正的生产采坑不多,且采坑中均有程度不同的废石堆积。1.7本次详查工作情况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5地质队接受委托后,组建了项目组,于2012年7月~2012年8月,开展了野外地质工作。野外工作结束后,经室内综合研究整理,于2012年10月20日提交了《新疆托里县阿克巴斯套饰面石材花岗岩矿详查报告》送审稿。通过本次工作,查明划定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量为: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矿石量26.71万立方米,荒料量6.08万立方米,分别占资源总量的54%和55%。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23.20万立方米,荒料量4.98万立方米。合计:矿石量49.91万立方米,荒料量11.06万立方米。本次工作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3。4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3序号项目规格单位完成工作量2009普查本次详查合计1地形地质测量1:2000平方千米1.462/1.4622勘探剖面测量1:1000米/条1291.1/5476.31/21767.41/7钻探垂直孔米/孔/267.49/8267.49/83基本样品10×10×5cm件64791434标准样30×30×3cm件3/35节理裂隙统计8×8m点14/146试采荒料246m3点1/17放射性测试件1/18抗压样5×5×5cm件/组9/3/9/39小体重件12/1210化学样8项件3/311岩矿鉴定件2/212加工技术性能样件1/15第二章区域地质矿区位于准噶尔古板块西准噶尔岛弧带内达尔布特压扭性大断裂北侧。区域地质概况见区域地质图(图2)。2.1地层区域出露的地层以上古生界为主,新生界仅在山麓地带及河谷低洼处零星分布,现由老至新叙述如下:2.1.1下石炭统下石炭统为图幅内分布最广、时代最老的地层。它组成准噶尔界山的各主要山系,为一套厚度巨大的喷发—沉积建造,按其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组,即: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2.1.1.1希贝库拉斯组(C1x)广泛分布在矿区以南地区,该组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在本区未见到,岩性较单一,主要为灰、青灰色厚层块状,细—粗粒凝灰质砂岩与层凝灰岩的不均匀互层,夹暗灰至灰黑色凝灰质粉砂质泥岩、火山灰层凝灰岩及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角砾岩,在局部地段见有园砾岩、硅质岩、生物碎屑灰岩及安山玢岩的透镜状夹层,最厚可达3416米。2.1.1.2包古图组(C1b)主要分布于矿区周边地区,其与下伏希贝库拉斯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常以一层薄层状的层凝灰岩或硅质层凝灰岩与希贝库拉斯组顶部的中—粗粒层凝灰岩分界,后者常呈垄岗状地形。主要岩性为灰—灰黑色薄层状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泥岩与灰、绿灰色、灰绿色薄层状凝灰岩之不均匀互层,夹火山灰层凝灰岩、细粒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细—中粒砂岩、长石砂岩、园砾岩、硅质岩、凝灰质角岩、安山玢岩、大理岩化灰岩等,剖面上可见厚度875—3491米不等。2.1.1.3太勒古拉组(C1t)仅分布在矿区以东地区,整合覆盖于包古图组之上,其底部为一层数米到数百米的杂色喷发岩、硅质岩,因岩性特殊,野外容易识别,层位稳定,故可做为与下伏包古图6组分层的标志层。该组岩性较复杂,以灰、绿灰、暗灰、紫红色薄层状细粒凝灰岩、晶屑层凝灰岩、火山灰层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粉砂质泥岩等的不均匀互层为主,夹数层杂色中基性—沉积岩,可见厚度为2200~4500米。2.1.2下二叠统—赤底组区域内下二叠统分布较少,仅见赤底组下亚组,分布于矿区以南达尔布特断陷凹地中,呈北东—南西向断续延伸,其与下伏下石炭统地层呈断层接触,其上被第四系所覆盖。赤底组下亚组(P1cha):主要为黄褐色园砾岩、砂砾岩与灰绿色粗砂质中粒硬砂岩三者的互层,其中的砂砾岩有增多的趋势,岩石中之交错层理发育。厚度可增至969米。2.1.3第四系(Q3-4pl)第四系堆积广泛发育于达尔布特河谷,主要为上更新—全新统之砂、砂土、碎石等。2.2岩浆岩2.2.1侵入岩区内侵入岩较发育,其中以花岗岩分布最广,超基性岩、闪长岩及与花岗岩有关的中酸性脉岩次之。根据侵入岩与地层的接触关系,岩体相互穿插关系以及岩石特征等资料对比,将区内侵入岩时代及其相对顺序做如下划分见表2。岩浆活动情况简表表2时代划分名称代号时代依据华力西中期第一侵入次超基性岩Σ42a侵入早石炭世地层并被γ42d穿插第二侵入次花岗岩γ42b侵入下石炭世地层与上三叠世地层呈冷接触关系第三侵入次辉石闪长岩δ42c侵入于下石炭地层中并切穿γ42b第四侵入次花岗岩γ42d侵入Σ42a、γ42b及δ42c第五侵入次花岗斑岩γη42e侵入γ42d区内侵入岩时代的下限为下石炭世。据侵入岩与上三叠地层的冷接触关系来看,上述侵入活动肯定不会晚于三叠纪,据区域地质发展情况的综合分析,推断本区侵入活动的时间可能不晚于石炭纪。第一侵入次—超基性岩体:主要分布在达尔布特大断裂北侧的次一级压扭性或张性7裂隙中,总体沿大断裂断续绵延。岩性为以斜方辉橄岩为主的杂岩。这些岩石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并有蛇纹岩、滑石岩、碳酸盐化超基性岩的形成。第二侵入次—花岗岩:主要出现在达尔布特的南侧,本矿区的东部,为钾质花岗岩、角闪花岗岩以及黑云母花岗岩。第三侵入次—辉石闪长岩:以两个辉石闪长岩小岩体,出露在大断裂之南部。第四侵入次—花岗岩:这次侵入是该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形成了呈岩基状产出的阿克巴斯套岩体,岩体地表出露形态呈较规则的圆形,平均直径23.5千米,面积平方304.76千米。区内该岩体出露于西北部,本次详查区位于该岩体的过渡相中。第五侵入次—花岗斑岩:主要分布于科宋尔台西南一带,在达尔布特河上游南岸亦有零星出露,岩体规模甚小,呈岩枝或岩脉产出,岩性主要为钾质角闪花岗斑岩,其次为细粒钾质花岗岩,钾质文象花岗岩及钠铁闪石花岗岩。2.2.2脉岩脉岩有基性脉岩,中性脉岩、酸性脉岩三类,广泛发育于矿区的南部及西部,贯穿在华力西中期侵入岩及石炭纪地层中,中新生代地层内未见出露,它们均属华力西中期中—酸性主侵入体派生的浅成脉相产物。2.2.3构造本区处于西准噶尔界山与准噶尔盆地的交接地带,区域内地质构造十分复杂,褶皱、断裂甚为发育。按构造线的分布方向,可大体分以下两种:北东向构造:北东向构造以达尔布特大断裂最为显著;该断裂以55—60°方位通过矿区附近向北东和南西近直线延伸,断层面倾向北西,变化在325—340°之间,倾角很陡,多在75°以上,局部近于直立。该断裂上、下盘相对位移的情况,可从地貌特点看出,沿断裂所形成的构造阶梯及构造沟谷均为南盘高,北盘低,相对高差达2—50米。为一下盘上冲且向东北位移,上盘下降且向西南位移的压扭性大断裂,其垂直断距至少在50米以上,水平断距之确切数字不明,断层破碎带也较发育,甚至经不同程度破碎后,各种岩石已失去原有的构造面貌,破碎的岩石常具褪色化现象。南北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在南部区域亦很发育,其以希贝库拉斯大背斜为代表,希贝库拉斯背斜为一复式背斜,背斜的压性结构面呈近南北向延伸。背斜枢纽向北升起,背斜显得开阔,向南枢纽下降,背斜有倾没之势。该背斜在北部被达尔布特大断裂所斜8切,过断裂该构造体系即消灭,未见踪迹。在北东向与南北向构造的交汇处,因受前者的影响,背斜构造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弯曲,两构造体系均产生于石炭纪,相对说来,可能断裂晚于背斜。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