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7中考系列:语文2年中考1年模拟☞解读考点知识点名师点晴口语交际注意对象和场合语言交际一般要有称呼语,语气要委婉,用语要简明得体。对联、广告、标语的拟写简明、得当拟写宣传标语,只要能围绕以下三点:一紧扣主题、二用语简明、三有号召性即可。图表、图片、漫画的研析信息说明、寓意评说、开放拓展读图漫画题,从信息说明、寓意评说、设计开放三个角度来考查,学生根据题型设计合理即可。句子运用仿写从形似到神似要合理;扩写前后要连贯,话题要统一,语言要简明,修辞要恰当。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材料的提炼、概括与探究分析材料,提炼要点——整合要点,筛选信息——组织语言,拟写结论。要求考生具备有关知识,又要求学生具有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述能力☞2年中考【2016年题组】1.【2016年中考湖北襄阳卷】走襄阳,开阔视野;游天下,增长见识。班里开展“背起行囊走襄阳”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背起行囊一起出发吧!(8分)(1)【拟写标语】出发前,班主任做了动员讲话,他说:“襄阳,青山绿水遍布,名胜古迹众多,民风民俗淳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背起行囊,行走在襄阳的大地上,去开阔眼界、累积知识、增长才干吧!”请你依据班主任的讲话,仿照前句,在横线上补写后句,形成一条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宣传标语。(2分)宣传标语:游览青山绿水开阔眼界胜读万卷书,。(2)【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班主任设计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开动脑筋再设计一种。(2分)活动一:探访名胜古迹活动二: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三:(3)【明辨节日】襄阳地处中华腹地,民风民俗源远流长。在访民风民俗间隙,班上举办“民风民俗知多少”知识竞赛,为此,语文学习委员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了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4)【破解密码】活动归途中传来消息,今年襄阳有四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引发了大家热议:“最美家庭”“美”在何处?请认真探究以下两则材料,破解“美”的“密码”。(2分)材料一:王华革,襄阳退休教师,一个重度智障儿的母亲,她与爱人用浓浓的父母亲情为孩子撑起了爱的天空,将孩子培养成“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并用大爱积极帮助周围的智障残疾人走上“特奥”之路,圆特殊家庭的幸福梦。今年,王华革家庭荣获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材料二:沈建军,枣阳人,20多年来,他和妻子一方面背着两个重度肢体残疾的儿子踏遍大半个中国,倾其所有为孩子求医问药;另一方面经常鼓励两个残疾儿子自强不息。在父母的激励下,沈小勇兄弟为社会各界创作了四五百首歌曲,还经常通过网络现身说教,鼓励像他们一样的残疾人勇敢面对现实,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年,沈建军家庭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最美家庭”“美”在:【答案】(1)示例1:探寻名胜古迹累积知识须(“需、要、应、当”等)行万里路。示例2:体验民风民俗增长才干须(“需、要、应、当”等)行万里路。(2分)(2)示例1:品尝风味美食示例2:搜集民间故事(2分)(3)C(4)示例:关爱家人,水献社会。(意对即可,每个要点1分,共2分)【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4)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几则材料,找到共同的信息内容,从家庭生活方面来概括“美”的表现。【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2016年中考湖南长沙卷】综合运用(共6分)某学校开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活动设计】学校将围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主题举行系列主题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三”。(2分)活动一:举行“青春最美”演讲比赛活动二:举行“我的青春”征文比赛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演讲东行】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准备以“只有勤奋才能成功”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2分)①高手流水②孙康映雪③车胤囊萤④宋濂抄书⑤岳母刺字⑥苏秦刺股(3)【偶像介绍】偶像是成长的心灵力量。下面三个人物都是同学们心中的青春偶像。请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2分)备选人物:①诸葛亮②文天祥③袁隆平示例: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答案】(1)活动三:举行“分享青春”话题讲座(2)①⑤(3)①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②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③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虽屡遭打击但依然坚持理想。【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2016年中考江西卷】想象你将学校的“谈读书”主题活动上发言,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发言稿。要求:(1)自选一个角度;(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3)不超过150字。【材料一】据统计,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韩国为11本,以色列为64本。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进行评价,2.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44.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材料二】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读经典,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心理需要。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周国平说,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体会人的伟大可以达到何种高度。【材料三】古代教育家董逼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答案】示例一: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必须承认,我们与韩国每年的11本、以色列每年的64本相比,确有不小的差距。可能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大多数人的阅读转移为快餐式的电子读物,很少阅读有深度的经典内容,我们呼吁广大国民多读经典图书,提高阅读质量。示例二: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中国人为什么“不读书”?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没时间”。但是一个人再忙,一天24小时总能有空闲时间,哪怕不是连续的,至少也是可以累计的。如果利用好“三余”时间,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来读书,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所谓“没时间”的困扰。【解析】试题分析:抓住题目中提示的主题“读书”,阅读材料,了解材料中所反映的有关“读书”的问题,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究其原因,从这个方面谈谈你对“读书”的认识,对这些“现象”和“原因”的看法。【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4.【2016年中考辽宁沈阳卷】阅读选文。(5分)【材料一】旅游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旅游天地》【材料二】【来源:学#科#网Z#X#X#K】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假期间,某初中生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他从沈阳出发,途经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来源:Zxxk.Com】【材料三】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春夏两季,云低雾浓,古木葱茏,雨后山野空气清新,寺宇庭院一尘不染;秋季水位涨高,乘风破浪,白水秋风;冬季晴雪初霁,“幽峭精绝”的冬景令人称绝。身临这山灵水秀的旷世奇观,把自己完全交给大自然,在峨眉秀丽的山色中尽情吮吸天地间的精华!——《行走峨眉山》作为亚洲第一长河,长江是仅次于非洲尼罗河与南美洲亚马逊河的世界第三长河。它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上的雪域中缓缓流出,注入浩瀚的东海。长江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一个个文明。——《漫步世界看山川》洛阳这座城市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一座美丽的牡丹花城。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是洛阳的著名景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中华传统文化》(1)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B.游人在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会感受到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C.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宜人。D.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亚洲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2)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3分)上联:洛阳城中寻历史足迹下联:【答案】(1)B(2)例:峨眉山上赏自然奇观5.【2016年中考内蒙古呼和浩特卷】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活动一:承习俗(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在答题卡选择题处填涂答案)(1分)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2分)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2)活动二:学对联(3)对联的基本要求: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对联。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2分)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答案】(1)(1)C(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B项两句中,“满地春”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2016年中考青海西宁卷】综合性学习(3分)XX学校学生会邀请青海省著名作家井石先生于2016年6月26日下午14:00—17:30在学校礼堂举行“初中生与文学创作”专题讲座。校学生会李明同学拟写了一则海报(见右图),准备在24日张贴。请你在下列横线处补写出这则海报中缺少的三项主要内容。(1)。(2)。(3)。【答案】(1)专题讲座:初中生与文学创作(2)主讲人:青海省著名作家井石先生(3)地点:学校礼堂【解析】试题分析:仔细观察海报内容,从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地点、有关人物三个方面来提炼信息点。【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2016年中考山东德州卷】综合性学习(6分)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①结合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请你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