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卷 语文专题11 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阅读(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备战2017中考系列:语文2年中考1年模拟☞解读考点[来源:Zxxk.Com]知识点名师点晴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特点(1)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其他表达方式(最常见的是穿插记叙:用记叙交代议论的背景和对象;以记叙的事实作为论据)。(2)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3)用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见解或主张。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语言等知识并能结合具体问题加以运用。☞2年中考【2016年题组】一、【2016年中考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8分)家庭教育要从“温良”做起佚名①当前,很多家庭把孩子升入重点学校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这种短视的家庭教育,直接造成家庭矛盾,导致一些孩子烦闷厌学,乃至悲观厌世。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想,“温良”教育不失为一剂良方。③“温,谓颜色和也。”家长培养孩子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温和,如文火煲汤,火太猛则水干涸,火不足则汤失味。“温”的反面是“躁”。当下社会,浮躁而喧嚣,为官强调立竿见影的政绩,经商追求一夜暴富的快感,网红则一裸成名,孩子要一考成才。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最急不得的是教育,家庭教育最需要的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反季节蔬菜不安全,催生的食物有危害,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那么,在最重要的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上,为何不能施之以阳光雨露,静待花儿绽放?⑤“良”,是善良、美好,是存在于内心用来衡量是非善恶的标准。“良”是道德品质的核心。⑥落马官员中,不少“老虎”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周永康大儿子凭官倒牟利,郭伯雄曾叹气说自己儿子郭正纲以后是个大麻烦,令计划更是滥用职权包庇制造车祸的儿子。如果家庭教育缺失了“良”,必将自食其果。⑦著名学者周国平说:“进一所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⑧要想孩子成为一个温和、善良的人,父母必须身先躬行,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和陶冶孩子,在孩子的心中撒播“温良”的种子。⑨教孩子学会“温良”,将会避免家庭悲剧的发生,是和美家庭的开始,也是和谐社会的保障。(选自散文网,有删改)1.请简要写出全文的论述思路。(3分)2.结合语境,理解第④段画线句“在最重要的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上,为何不能施之以阳光雨露,静待花儿绽放”的含意。(2分)3.中华传统美德,除了“温”“良”之外还有许多。请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哪种传统美德对你产生了深刻影响。(3分)【答案】1.先由家庭教育的现状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家庭教育要从“温良”做起;然后从“温”和“良”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指出教孩子学会“温良”的意义。2.家长培养孩子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温和,教育孩子需要和风细雨,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3.略【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时要联系生活实际,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根据“哪种传统美”的提问,简述具体的事例,说明一种什么“美德”对自己产生了积极影响。【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二、【2016年中考江苏镇江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共10分)改编经典慎用“现代元素”张兴德①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无数文学经典作品。这些文学经典,是我们正确认识那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下去的重要载体。向子孙后代正确解读、诠释这些文学经典,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在当下的出版界、影视界甚至学术界,出现了“消费文学经典”的种种怪象。②所谓“消费文学经典”,就是对文学经典抱着随心所欲的轻浮态度,让经典“为我所用”。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例如,在《水浒传》中,潘金莲本是一个“打小旗”的虚构人物,但一些人却热衰于为潘金莲翻案,掀起“潘金莲热”,一些地方甚至还上演了争夺“潘金莲故里”的闹剧。一部根据《水浒传》改编的《武松》,竟让武松同潘金莲谈起了恋爱,荒唐到这等程度,却被一些人津津乐道!他们打着传承经典、宣传经典的旗号,实际上是一种在商业逐利目的驱使下的对文学经典的“消费”。而一些媒体和评论家,却热捧这种无良文化现象,实在让人不解。③有人认为,文学经典也有历史局限性,所以要勇于突破经典。这实际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固然,一切经典,都有它的时代局限性。但作为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它的可贵之处正是它反映了它所处时代的特点,“具有局限性的经典作品”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和产物。“局限性”也是后人得以凭借的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教科书”,加进所谓的“时代元素”,变得面目全非,还怎么作“历史教科书”?《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纠葛,只有那个时代才有,你把他们的爱情加进“时代元素”,那还是什么“宝黛爱情”?同样,武松、潘金莲、孙悟空、猪八戒乃至于孟姜女、花木兰等典型形象,也都是不可随意改的。这些文学典型形象,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这如同我们不能将维纳斯女神的断臂接上一段一样。④文学经典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固有的思想艺术内涵,人们对其有高度的共识和认同。它犹如文物,有不可更改的特质。文物只可“修复”而不可“改造”。同样,文学经典的传承也应该如此。我们应该“原汁原味”地、原貌原形地传承文学经典,尊重其固有的“定型”。⑤走笔至此,让我想起20世纪60年代看过的《祥林嫂》《骆驼祥子》《林家铺子》等一些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看完小说再看电影,并不觉得二者有巨大差距,相反,二者起到了互补作用。那种严肃认真对待文学名著的态度,值得提倡和发扬。(选自2015年12月5日《光明日报》)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2.结合第②段文字,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来源:学§科§网】3.根据提示,结合文意简述第③段的论证思路。(2分)首先摆出“要勇于突破文学经典的历史局限性”的错误观点,并加以否定;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答案】1.我们传承文学作品时,应该尊重其原有的形式、内容、风格等。2.写出了当下一些人对待经典的随心所欲的轻浮态度,是对随心所欲地曲解、歪曲经典行为的批判,提醒人们改编经典要谨慎。3.然后论述了经典作品的“历史局限性”具有价值(或“阐述了具有局限性的经典作品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和产物”);最后举例(摆事实或运用例子),论证了观点。4.不能。这里“运用了正面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或“与上文形成对比论证”,更加有力地强调了“我们传承文学作品时,应该尊重其原有的形式、内容、风格等”的观点,同时呼吁人们严肃认真对待文学名著,如果删除了则达不到这种效果。【解析】1.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本题要根据第四段中“同样,文学经典的传承也应该如此。我们应该‘原汁原味’地、原貌原形地传承文学经典,尊重其固有的‘定型’”一句来概括。【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定位】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阅读所示文段,了解内容。根据作者的论证思路从其运用的论证方法和效果上来分析删去此段对作者论证观点的影响。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有力地论证了改编经典慎用“现代元素”的观点,呼吁人们严肃认真对待文学名著。如果删除了,这些意思和作用都没有了,论证的效果也就减弱了。【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2016年中考刘宁营口卷】阅读下文。18分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陈忠实、杨绛两位先生先后辞世,在微博与微信朋友圈都引发了“刷屏”,也同时出现了讥讽的声音:你们读了作家几本书,也有资格假惺惺装文化人点蜡烛?老实讲,对这种态度我不以为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与世界相连,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作家的印象,专业或不专业,读得多或读得少,只要他愿意表达,难道不应该更宽容地对待这种表达的自由吗?我认为,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我们怎么看待一个人,也部分反映了我们怎么看待世界。能否宽厚、从容地对待世界,也决定了这个世界是否会宽容、从容地对待自己。按照美国作家房龙在《宽容》一书中的定义,宽容,就是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异于自己或传统见解的观点有耐心与公正的容忍。换个说法,宽容的本质就是尊重、有同理心。在当下社会的很多场合,缺少尊重感、同理心的情况处处可见,导致了各种关系的局促和撕裂。网络世界上贴标签、打棍子、扣帽子的做派,天天都在上演;在某些官员那里,给曝光丑闻者套上“没安好心、危害社会”的帽子,给某些新生事物贴上“没事找事”的标签,也是分分钟的事儿;在很多老师那里,凡是学生身上有自己“看不惯”的表现,便试图扼杀剪除;甚至某些自诩进步的知识分子,也难逃羁绊:凡是不同于己,便“不可理喻”,加以蔑视与讥讽,引为寇仇。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不仅是一种修养和美德,最终还会成为你我的一种生存方式。在多元时代里,每一个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看不惯”:看不惯一些明星的高调,看不惯一些学生的新潮,看不惯义愤,看不惯中庸与调和……但各种“看不惯”之后,我们需要以更多的同理心去感受,他们触碰底线了吗?他们真的一无是处吗?他们真的是人心大坏而不是角度不同吗?当我们崇尚犀利的时候,莫忘记了从容的魅力。1936年,鲁迅去世,一位女作家给胡适写了一封信痛骂鲁迅,胡适给她回信说:鲁迅先生固然批评过我,但是我对你这个态度,深表遗憾。“爱一个人,我们不能万美集于一身;不喜欢一个人,我们不能万恶集于一身,我们要就事论事,方有持平之论。”信念不同的自由激辩也该有底线,比如: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宽容的激励。发生在这个时代的很多谩骂、嘲讽、“打击”,凡是不以理性与包容为底色,我一概从心底对其不齿。大家确实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但绝对不是“灭了谁”才有出路。思想竞争、观念竞争,需要以极大的包容之心作为运行的底盘,在如此基础上碰撞、激辩、博弈、说服,才能彼此砥砺,螺旋上升。没有包容心的争辩只能把真理越推越远,处处硝烟弥漫,结果一地鸡毛。人人都应该克制自己“看不惯”的反应,在理解与理性的基础上讨论与争辩。比起曾经的极端年代,我们确实宽容了很多,但比起我们追求的美好未来,我们的宽容还远远不够用。法国文学大师雨果的一句话,贴在很多中小学校的教室或走廊里,“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遗憾的是,它始终没能写入这个时代每一个人的心里。傲慢、偏见、偏激,狭隘、局促、自负,仍是投射在很多人心头的躁动阴影。而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处处都显匮乏的必需品。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2.文章第1段有什么作用?4分3.文中第4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4.第2段和第3段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为什么?4分5.文中第4段提到“在多元时代里,每一个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看不惯“……,请举出你曾经”看不惯“的事,说说读过本文之后,再面对这类事情,你会如何看待、处理?4分【答案】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