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PPT课件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渡荆门送别李白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李白早年在蜀中读书漫游,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古代文化,接受了多方面思想的影响与熏陶。25岁时,李白结束了蜀中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以安陆为中心的16年漫游生活。半个中国的奇山异水,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高昂强烈的时代精神,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胸怀,增长了他的社会阅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奠定了丰厚的基础。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诗人及写作背景《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节奏划分如下: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的长江南岸楚地平原广阔无际的原野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更爱《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乘一只小船远去荆门之外,来到楚国漫游。青山随着平原的伸展消失,江水在辽阔的原野上奔流。月亮映在水中,好象天上飞下的明镜,云霞变幻,就像海市蜃楼。更爱来自故乡的江水,不远万里送我这一叶小舟。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李白1、找出诗中的写景句,通过想像诗中的形象,把握景物描写的特征。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现、变换。“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一个“随”字给山野以动感,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气势。“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晚上,江面平静,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白天,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2、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颔联、颈联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色,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大江时那种新鲜、欣喜、激动的感情。诗的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诗人称其为“故乡水”,诗人此次远行,怎能不留恋自己的故乡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乡,而说故乡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抒发了诗人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首联颔联颈联叙事写景激动欣喜送别尾联思乡、惜别抒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景色不同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写景技法不同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写景灵动,情韵悠长,意境高远,风格雄健。融注的感情不同愤懑、孤寂,旷达、遇挫折不灰心。激动、欣喜以及初次远行对故乡的思念、惜别。两首诗都写了自己出游的经历,都展示了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色,写景技法高明,均有名句彪炳千秋,让世人时时吟诵。两诗景物描写皆融注感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两诗的比较鉴赏:不同点诗题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