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关注科学梵天寺木塔课文导入中国古人建造了许多庄严宏伟、设计精巧建筑,其中的一些建筑虽然经历了漫长岁月,却仍屹立巍然,完好无损,成为我们民族古代科学文化伟大成就的象征。在杭州,曾经有一座香火鼎盛的梵天寺。如今,梵天寺在历史变迁中,终于损毁殆尽,而名噪一时的梵天寺木塔彻底消失在的尘世间。如果不是沈括,如果不是《梦溪笔谈》,也许这座宏伟的建筑早就为世人所遗忘。我们就会忽略这项伟大的成就。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梦溪笔谈》二则中的《梵天寺木塔》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沈括以及他的《梦溪笔谈》;2、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能准确翻译全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成就,热爱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温故互查1、沈括,字,(朝代)家、家。著有《》。2、《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体著作,该书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方面的卓越贡献和沈括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梦溪笔谈》为“”。3、同桌二人互相翻译课文。存中宋政治科学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北宋科学技术笔记熟悉课文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课文注释(1)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907—978)的吴越王及其子孙。吴越国为钱镠所建。(2)据:统治。(3)两浙:宋时路名,浙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部分地区。(4)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一座木塔。此处的梵天寺木塔指宋乾德二年(964)重建的木塔。原塔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5)方三两级:才建了两三层。方,才。级,层。(6)钱帅:即钱俶(929—988),钱镠的孙子,后归顺北宋,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7)患:嫌,担忧,忧虑。(8)故如此:所以像这样。(此:代指塔晃动)(9)瓦布:盖瓦。布:铺设。课文注释(10)密:私下(11)使:让(12)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浙江杭州一带人,生卒年代不详,普通木工出身,北宋初年曾任都料(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人称预都料。他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善于学习,勤于思索,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宝塔和楼阁。相传喻皓曾撰成《木经》三卷。《木经》为我国古代重要建筑工程著作,可惜亡佚,具体内容现已无法窥究。沈括《梦溪笔谈•技艺》中还有一条笔记专记《木经》,虽然文字不多,但是为我们提供了与《木经》有关的弥足珍贵的资料。(13)贻:本文译作赠给。赠送财物之意。赂在上古并不作贿赂讲,其由“赠送财物”引申出的“贿赂”之义是后起的。“贿赂”在古代叫“赇”。(14)易:容易课文注释(15)耳:语气助词,无实义(16)但:只。(17)讫(qì):完毕,终了。(18)实钉:用钉子钉实、钉牢。(19)如:遵照。(20)遂:果然。(21)盖:因为。(22)弥束:全部紧束,文中指“通过逐层钉板,使塔体得到紧固、结构得到加强”的意思。(23)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即下文举例所用箱子的六个面。(24)胠箧(qūqiè):打开的箱子,胠:从旁边打开,撬开。(25)履:踩踏,走。(26)相持:互相支撑。(27)自:自然。(28)伏:通“服”,敬佩,信服。(29)精:精熟。(30)定:稳定(31)持:支持课文译文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时,钱俶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说:“还没有盖瓦,上面轻,所以才会这样。”于是在上面盖了瓦,但是木塔还是像当初一样晃动。实在没办法了,工匠就暗地里让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给她送了金钗,求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上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晃动了。”工匠按他说的(去做),塔身于是稳定了。因为钉牢木板以后,各层上下更加紧密连接,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一只打开的箱子。人踩上去,上下及周边四面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技艺精熟。设问导读(齐读课文,独立思考回答)1、工匠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解决措施?2、匠师采用的方法有没有奏效?从文章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3、喻浩采用什么方法解决的难题?(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找出文章中解释塔遂定原因的句子。拓展延伸在建筑方面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能工巧匠或杰出人物,他们有何成就?(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也可以介绍一些建筑物,要求上网搜集一些相关图片,配合图片进行展示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