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三单元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珍珠港事件一、偷袭珍珠港1940年9月,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签订了《德日意三国同盟条约》,形成了法西斯同盟。1.《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日本利用德国在欧洲战场的暂时成攻,制定了“南进”政策,试图称霸太平洋。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2.日本偷袭珍珠港珍珠港烈火中的美国战列舰“西弗吉尼亚”号和“田纳西”号偷袭珍珠港的日本联合舰队由山本五十六任司令,南云中一任突击编队司令。日军共动用60多艘舰船,其中有6艘航空母舰,舰载飞机423架。在整个偷袭中,日军共击沉美军战列舰3艘,重创1艘,击伤3艘,炸沉、炸伤其他舰船十余艘,击毁美军飞机260余架。日本则仅损失了飞机29架、潜艇6艘。日本政府在袭击珍珠港后一小时,正式向美、英宣战。1.日本海军为发动战争做了充分准备,并运用偷袭战术获得成功。2.美国则在战略战术上疏忽大意,造成了重大损失,1941年12月7日成为美国的“国耻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和背景:1.狂热的军国主义希望通过战胜和征服别国,奇取更多的侵略权益。2.争夺太平洋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既定方针的一部分,也是日、美在太平洋地区矛盾斗争的结果。3.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及攻势,客观上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成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外部动因。4.法西斯军事同盟的形成,壮大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胆量。5.战争初期,美国对待法西斯主义的态度,助长了日本发动战争的勇气。6.战争经济的需要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济根源。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帝国主义把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中国战场上,而“南进”则可以获取大量的石油、锡、橡胶等战略物资。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的贸易禁运,对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打击沉重,促使日本下了“对美一战”的决心。珍珠港事件12月8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对日宣战美国对日宣战1941年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向美国国会发表了历史性的演说。他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永远蒙受耻辱的日子—美国遭到日本帝国海军和空军的蓄意进攻。……我们的人民,我们的领土,我们的利益,正面临严重危险。”罗斯福在结束演讲的时候要求国会对日宣战。最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除了一位众议员反对外都支持总统提议,通过对日宣战。阿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1941年12月7日早晨,日本偷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驻地珍珠港,从而拉开了太平洋战争都序幕。阿利桑那战舰是在珍珠港事件中伤亡和受损最严重都军舰,1177名美军官兵长眠于此。至今,仍可以看到当年随军舰沉没都重油还不断的渗出海面!3.《联合国家宣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的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告了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讨论,思考: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和意义。原因:法西斯主义的暴行激起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普遍的反对;大战的扩大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战争,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有必要和可能。意义: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为战胜法西斯起到重要作用;创造了国家联合和合作的模式。(1)背景。1942年,日本陆军的三分之二以上陷于中国战场,无力在陆上发动新的进攻,只得寄希望于海军,以巩固并加强日本的海上优势,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意义:太平洋战争转折点,日军由进攻转入防御,而美军由防御转入进攻.307147架1艘艘1美国3500400多架1艘4艘日本作战人员飞机巡洋舰航空母舰中途岛战役双方主要损失对比4.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1942年4月,美国轰炸机从停泊在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起飞轰炸了东京,然后在中国大陆降落。此举沉重打击日本国民的心理,日本海军决心在中途岛海域实施作战计划,打跨美国太平洋舰队。由于美国事先破译了日军的电报密码,并针对日军的计划做好了充分准备,因此,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国一举击沉日军4艘重型航空母舰,1艘重型巡洋舰,并击毁日机332架,使日本损失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日军在中途岛遭到惨败之后,逐渐由原先的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描绘中途岛海战中的关键一刻,美国海军航空兵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炸毁日军“赤城”号航空母舰的一瞬间。远处“加贺”号航母也几乎同时被击毁1942年6月5日上午,短短8分钟内,美国海军航空兵击毁了日本海军的3艘主力航空母舰。观察图片美军正在进行紧张有序的备战,与珍珠港事件发生时美国疏于战事准备相比,美国对太平洋地区有了明显的备战意识。正是由于美军做了充分准备,才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阿拉曼战役在中途岛战役结束后不久,英军在北非的阿拉曼对德军和意军发动进攻并且取得了胜利,扭转了北非的战局。阿拉曼战役二、斯大林格勒战役战痕累累的市区建筑1.斯大林格勒战役莫斯科战役之后,希特勒于1942年夏再度集中兵力进攻苏联南部,试图在攻克斯大林格勒之后,进而北上包抄莫斯科,消灭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由此爆发。面对德国疯狂的进攻,苏联军民顽强抗击,最终于1943年2月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背景:1)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发动全面进攻;2)地理位置: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南方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德军如果占领了斯大林格勒,既可切断苏联中部和南方的联系,占领高加索石油区、顿河和库班的肥沃原野,又可迂回东北,包抄莫斯科,进取西伯利亚。所以,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关系着苏德双方整个战局的命运。意义。其一,它使苏德战争的进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其二,极大地提高了苏联的国际望。其三,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家之间合作和团结。其四,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把斯大林格勒从地图上抹掉”“誓死保卫祖国,决不后退一步!”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⑴。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毛泽东1943年反法西斯战场形势有哪些根本变化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军转入反攻1943年5月,英美盟军取得北非战役胜利,北非战事结束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中途岛海战后,美军掌握主动权三、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战败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德黑兰会议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向着有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方向转化之后,反法西斯大国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商讨消灭法西斯的作战计划和战后的世界安排问题。1.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正式开辟,从此德军陷入苏军和盟军两面夹击之中。诺曼底登陆2.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三巨头”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该次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一次美、英、苏三巨头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处置德、波兰疆界,建立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和远东事务安排等问题。雅尔塔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晌。三大国首脑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和战后世界的按排等许多问题上,为了维护自已的国家利益,不顾牺牲他国的权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三巨头名称时间参加国主要内容作用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1943.1.11943年11~12月1945年中美英苏美英苏美英发表《开罗宣言》中国领土归还中国通过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关于战后合作的宣言;决定开辟第二战场①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②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③战后成立联合国④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利于三国协同对日作战加强了三国联合对德作战①加速了德国的灭亡②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法西斯溃败。这是大国间合作的结果。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欧洲战争的结速。5月9日零时,投降书生效,这一天成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日(有些国家是5月8日),也称“欧洲日”。4.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密苏里军舰上日本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反法西斯联盟国家集中力量打击日本。在中国战场,中国军民发动了战略反攻。在太平洋战场,美国则不断加强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并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刚刚试制成功的原子弹,使日本遭到重大创伤。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关东军迅速崩溃。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原子弹爆炸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以广播宣读《停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1945年9月9日(上图),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来到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甲板上,在美国麦克阿瑟的主持下举行日本投降议式,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日本天皇政府和日本大本营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麦克阿瑟和其他盟国代表作为受降方也签了字。至此,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讨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一是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战争。二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三是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四是大国和大国会议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四、二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先后有61个国家参战世界有80%的人口卷入战争军队和平民伤亡超达90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军费消耗大约为11170亿美元无数城市、工厂、住宅和交通设施被毁坏各抒已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法西斯的扩张和侵略,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和资本主义大国英国、美国最终克服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社会制度的差异,联合起来共同对敌,并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你能从中得到到什么历史经验和教训吗?历史经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各国应卫捍卫和平而努力。教训:面对法西斯主义应该摒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分歧,联合打败法西斯;面对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扩张,姑息纵容只能助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遗祸无穷;世界各国无论大小强弱,应平等相处。时间事件作用、意义1942、1、1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为二战胜利奠定基础1942—1943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战场的转折点1944、6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2罗斯福(美)、丘吉尔(英)、斯大林(苏)雅尔塔会议解决对德国的处置和对日本作战的相关事宜1945、4—51945、8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加速太平洋战争的结束攻占柏林、德国投降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9、2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完成下面的表格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1942、5史海拾贝波茨坦会议三巨头的变化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三次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处置战败国德国和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等问题。参加会议的三巨头除了苏联人民委员主席斯大林之外,美,英两国的首脑都发生了变化。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5年4月12日去世,副总统杜鲁门继任总统,因此参加波茨坦会议的美国总统不是罗斯福而是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会议前期代表英国参加会议,但是在会议期间,丘吉尔回国参加大选,结果英国人民选择了在战争时期处理国内事务得当的工党,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丘吉尔下野,而由在战时任内阁副守首相,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任首相。丘吉尔因此没有能回到波茨坦继续参加会议。7月28日艾德礼代表英继续参加波茨坦会议,并且是他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