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 食品化学 第6.2章 矿物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矿物质(Mineral)了解食品中矿物质的分类及存在形式;矿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食品中重要矿物质的营养功能;矿物质对食品性状的影响;酸性食品或碱性食品。掌握几种重要的矿物质对食品性状的影响;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及影响生物有效性的因素。2第一节概述1.定义食品中除去C、H、O、N等四种构成水和有机物质元素外,其他元素统称为矿物质,又称灰分、无机质。2.分类常量元素:>0.01%人体体重,KNaCaMgSP等。必需营养元素:FeCuICoMnZn微量元素:非营养非毒性元素:AlBNiSnCr非营养有毒性元素:HgPbAsCdSr<0.01%人体体重33.矿物质的特点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和饮水中摄取。在体内分布极为不均匀。矿物质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某些微量元素安全范围较窄,易引起中毒。硒:RNI:50ug/d,UL:400ug/d。44矿物质缺乏我国易缺乏的矿物质:钙、锌、铁、碘、硒等。缺乏原因:地球环境中分布不平衡食物中存在着拮抗物质摄入不足或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等。生理上特殊需要:如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老年人等。55.矿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1)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2)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及机体的酸碱平衡;(3)通常是酶的活化剂;(4)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6(5)对机体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如铁对血红蛋白、细胞色素酶系的重要性,碘对甲状腺素合成的重要性等。(6)对食品感官质量的作用。如磷酸盐对肉制品的保水性、结着性作用,钙离子对凝胶的形成和食品质地的作用等。7第二节食品中的矿物质元素一、乳品中的矿物元素1.存在形式乳品中矿物质含量一般为0.7~0.75%,乳中钾的含量较钙高三倍。钾钠大部分以氯化物、磷酸盐及柠檬酸盐,呈可溶性状态存在。钙、镁与酪蛋白、磷酸和柠檬酸结合,一部分呈胶体状态,一部分呈溶解状态存在。82.作用(1)乳中总钙量与离子比例,能影响酪蛋白在乳品中的稳定性(2)乳品在加工过程中,如热处理和蒸发能改变盐的平衡,因而改变蛋白质的稳定性。如乳加热后,钙、磷由可溶性变为胶体状态。9(3)pH值变化也可使盐的平衡遭到破坏例如,pH降低时,钙、磷由胶体状态变为可溶性状态;当pH5.2时,乳品中所有钙、磷都变成可溶性状态。乳在加热和搅拌过程中,可使二氧化碳损失,因而使pH增加。这些因素都可导致牛乳中酪蛋白的不稳定。10二、肉中矿物质因素肉中矿物质含量一般为0.8~1.2%,常量元素以钠、钾和磷含量较高,微量元素中铁的含量较高,因此肉类是饮食中磷和铁的重要来源。当肉汁流失后,常量元素损失的主要是钠、钾,而钙、磷损失较少,因为钠、钾几乎全部存在软组织及体液中,在动物活体中钾主要分布与细胞内液,而钠在细胞外液,当动物死后,均匀地分布在细胞内外。11肉中矿物质一部分以氯化物、磷酸盐、碳酸盐呈可溶性状态存在,另一部分与蛋白质结合成非溶性状态存在,因而瘦肉中要比脂肪组织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肉中还含有锰、铜、钴、锌、镊等微量元素,其中锌对肉的持水性起着较大的作用。12三、植物性食物中矿物元素植物性食品中的矿物质元素,除极少数以无机盐形式存在外,大部分与植物中的有机物相结合而存在,或者本身就是有机物的组成成分。如粮食中含量较高的矿物质元素磷,就是磷糖、磷脂、核蛋白、辅酶、核苷酸、植酸盐等有机物的组成成分。13植酸盐中的磷,不易被动植物利用,人体内60%被排除体外。植酸盐在植酸酶作用下,水解成磷酸和肌醇,把磷酸从植物中分解出来,成为无机磷,所以植酸盐是粮食中磷的作用来源。在小麦、稻谷及其他谷物的糠麸中含有丰富的植酸酶;许多微生物如酵母也含有较多的植酸酶。所以经过发酵的面团,有利于人体对磷的吸收,粮食在贮藏期间,由于植酸酶的作用,无机磷含量增加。14粮食中的矿物质元素有30多种,其中含量较多的有P、K、Mg、Ca、Fe、Si。小麦面粉中也含有许多常量和微量元素。15矿物质在粮食中分布不均匀,例如谷物类粮食,其壳、皮、糊粉层及胚部含量较多,而胚乳含量较少,因此粮食加工制品中,精度越高,灰分越少。所以通常以灰分含量来评定面粉的精度和等级,灰分含量高,颜色浅黑,反之,颜色发白。大豆灰分含量较高,接近5%。果蔬在生长期间经常使用农药,易造成重金属如铅、砷、铜中毒,所以食用及加工果蔬时应进行清洗或去皮等操作。16四、利用矿物质元素改变食品状况1.肉制品中添加三聚磷酸钠或焦磷酸钠可增加肉的持水性,并可防止脂肪酸败。因为肉在pH5.5左右持水性最低(接近肉蛋白质的等电点),当pH向酸性或碱性偏移时,持水性提高。17聚磷酸盐水溶液呈碱性,而且它本身具有缓冲作用,它的加入使肉的pH值增加,所以持水性增加。此外,聚磷酸盐可与金属离子螯合,使原来与肌肉蛋白质牢固结合的钙、镁、离子与聚磷酸盐螯合,使蛋白质松弛,可吸收较多的水。聚磷酸盐的使用量一般为0.1~0.4%,使用过高则影响肉品的颜色。182.炼乳中,添加磷酸氢二钠,可保持盐平衡,改善炼乳的热稳定性;3.蚕豆罐头中添加磷酸盐可促进豆皮软化(与皮中钙结合);4.磷酸盐还可以稳定色素和防止啤酒混浊;5.钙盐可以提高果蔬的硬度,同时盐对抑制苹果褐变也有一定的作用。19Ⅰ.常量元素1.钠(Na)人体内钠的含量约为1.4g/kg。钠可维持人体体液的渗透压,摄入的食盐会被胃肠道吸收;钠一般由尿、粪便、汗液排出。通过肾脏随尿排钠是人和动物排钠的主要途径。肾对钠的调节能力很强(多食多排、少食少排、不食不排),通过此原理可以判断是否缺盐脱水及缺盐程度有帮助。20从营养观点上:人们比较关心避免Na的过多摄入导致高血压,但食盐能改善食品的风味,一般选择“低钠盐膳食”。212.钾(K)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它可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且激活许多酵解酶和呼吸酶。K由食品供给,并由肾脏、汗、粪排出。肾排K能力相当强。富含K的食品有水果,蔬菜等,面包、油脂、土豆。223.钙(Ca)a.人体中存在大量的钙,占人体重的2%,而且99%是存在骨骼和牙齿中,Ca是骨骼的成分,同时调节肌肉收缩,另外是一些酶的辅助因子和激活剂。b.钙的来源:牛奶、乳制品、豆制品c.缺钙的原因:是膳食中缺少奶、豆类、海产品;以植物性食品为主的膳食中存在较多的不利于Ca吸收的因素(草酸、植酸、H2CO3、H3PO4);VD不足。233.钙(calcium)(一)钙的生理功能构成骨骼和牙齿维持肌肉神经的活动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如腺甘酸环化酶、ATP酶、琥珀酸脱氢酶、脂肪酶等其它:参与凝血过程、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和细胞内胶质的稳定性;调节血压作用;可能降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等。24(二)钙的吸收与代谢1.吸收:吸收的部位:主要是小肠上段。吸收途径:被动扩散;主动吸收影响钙吸收的因素:(1)机体自身的因素:如机体钙与VD的营养状况;生理状况:年龄、性别、妊娠、哺乳以及体育锻炼等。25(2)外部因素:包括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两方面抑制肠内钙吸收的主要因素:1)草酸(盐)2)植酸(盐)3)磷酸(盐)4)膳食纤维:醛糖酸残基与钙结合所致。5)脂肪:脂肪酸与钙形成钙皂。6)某些碱性药物:如苏打、黄连素、四环素等。26促进肠内钙吸收的因素:1)VD:可以通过促进肠道钙的主动吸收;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骨钙的吸收。2)某些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3)乳糖:可经肠道细菌分解发酵产酸,肠腔pH值降低,与钙形成乳酸钙复合物而促进钙吸收。4)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新霉素有利于钙的吸收。272.排泄和储存通过消化道、尿及其它(汗液、乳汁)途径排泄。蛋白质可增加尿钙的排出,磷可减少尿钙的排出。影响钙储存的因素:(1)钙的摄入量(2)机体的需要量(3)其它:高钠摄入、糖尿病等均可降低钙的储留。28(三)钙的缺乏与过量1.钙缺乏与过量的概况:2002年第四次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2.钙缺乏病:(1)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骨骼软化、变形,严重者可出现佝偻病;(2)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293.钙过量的危害:(1)高钙尿可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性:高钙尿是肾结石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2)影响其它元素的吸收利用:如铁、锌等。30(四)钙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AI:成人(18~50岁)800mg/d;50岁及以上1000mg/d;孕中期1000mg/d;孕后期、乳母1200mg/d。UL:2g/d钙的良好来源:奶类及其制品、虾皮、海带、紫菜、黑芝麻、豆类及其制品以及某些绿叶蔬菜等。硬水中含钙也较高。注意:动物肉含钙很低,非钙的良好来源。314.镁(Mg)①生理功能:人体中镁的含量较少,成年人体内镁的含量为25g,大部分镁存在骨中并结合成磷酸盐或碳酸盐,抑制神经、组织的兴奋性;是许多酶的辅助因子和激活剂。32②镁的来源:许多食品中含镁,尤其是绿色植物中,小麦中镁的含量丰富,但主要集中在胚及糠麸中,胚乳中含量较少,此外某些海产品如牡蛎中镁的含量也很高。335.磷(P)磷是细胞中不可缺少的成分。①生理功能磷调节体液的pH值(组成磷酸盐);参与能量转移(ATP等),调节酶活性.34②磷的来源磷广泛存在所有动植物食品中,食物中以豆类、花生、肉类、核桃、蛋黄中磷的含量比较丰富。但谷类及大豆中的磷主要以植酸盐形式存在,不易被人体消化,但若能预先通过发酵或将谷粒、豆粒浸泡在热水中,植酸能被酶水解成肌醇与磷酸盐时就可提高磷的吸收率。35③磷的添加剂正磷酸盐、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偏磷酸钠和骨粉等常用作强化食品的磷的添加剂,但它们也都需经酶水解成正磷酸盐后才能被吸收,而且其水解程度受磷酸聚合程度的影响。36Ⅱ.微量元素1.锌(zinc)主要存在于骨骼、皮肤、头发和血液中,其中有25~85%在红细胞中。(一)生理功能参与多种金属酶的构成:目前已经发现的含锌酶约210多种,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DNA聚合酶、RNA聚合酶。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37参与免疫功能维持细胞膜结构:锌可与细胞膜上的各种基团、受体等作用,增强膜稳定性和抗氧自由基能力。其它:促进食欲:缺锌时,食欲降低;促进维生素A的代谢及生理作用、维护皮肤健康等。锌参与VA还原酶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合成,可以促进视黄醛的合成与变构;可以维持血浆VA浓度的恒定。38(二)吸收与代谢影响锌吸收的膳食因素促进因素:蛋白质、组氨酸、半胱氨酸、柠檬酸盐、还原性谷胱甘肽、维生素D等。抑制因素:植酸、鞣酸、膳食纤维及某些金属离子(如铁、铜、钙)等。39(三)锌的缺乏与过量1.锌缺乏原因:(1)膳食摄入不平衡;(2)特殊生理需要量增加;(3)疾病(如腹泻、急性感染、肾病、糖尿病、创伤及某些利尿药物)增加锌的分解和排出。402.缺乏症:食欲降低;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缺锌性侏儒症”;创伤组织愈合缓慢、顽固性溃疡;性发育迟缓;皮肤粗糙,免疫力下降等。413.锌过量:可见于过量补锌或食用镀锌罐头污染的食品。(1)可影响其它微量元素(如铁、铜等)的吸收、利用;(2)损害免疫功能;(3)摄入过量时可引起锌中毒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42(四)锌的供给量与食物来源(RNI):成年男性15mg/d,成年女性11.5mg/d,孕中后期16.5mg/d,乳母21.5mg/d。食物来源:动物性食品为锌的良好来源,不仅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高,在动物性食品中,尤其以贝类海产品(牡蛎、扇贝)、红色肉类(e.g.pork,beef,mutton.etc)以及动物内脏含量丰富;植物性食物中锌的吸收利用率较低。432.铁(Fe)铁是血红素和某些酶的成分。食物中的铁元素可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来自于有血的动物食品,吸收率为20-40%,直接吸收,不受食物因素影响;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为3-5%,受植酸和草酸的影响铁盐以二价离子的形式被吸收,并以有机铁盐为最佳吸收。44一些动物性食品含铁较高且易于吸收。鸡蛋中可吸收的铁少的原因是因为铁与蛋黄磷蛋白中的磷结合所致。铁可作为面粉与其它谷物食品中的强化剂,但两价的铁容易使食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