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题情节人物环境小说5大关键词读者返回小说阅读的6大任务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理解或探究小说标题的意蕴情节梳理型情节手法型情节作用型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手法形象的作用环境的特点描写环境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某句的含义和作用叙述语言或人物语言的特点语言特色返回题型二情节手法题一、什么是情节手法[理在书中]“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是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的线索串联、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返回教材典例领悟好回扣教材标答分析(1)《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有什么好处?(从叙述手法角度设题)(2)《边城》一文在情节安排上很有特点,请作简要分析。(从结构手法角度设题)(1)参考答案: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别里科夫的死亡,然后再叙述其故事,这样写能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答案解构:本题考查情节手法,属于情节叙述手法类题目。解答本题,要先指出所用叙述手法,然后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2)参考答案:①第三章写端午节的风俗活动,为翠翠回忆两年前的端午节埋下伏笔;②第四章具体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③第五章照应第四章,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外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进一步交代了二老的消息;④第六章回到现在,写爷爷和翠翠的对话,照应了第四、五章。可见,这篇课文在情节上跌宕起伏,前设伏笔,后置照应,衔接自然,连贯流畅。时间的回环往复衔接得天衣无缝,情节铺设更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答案解构:本题考查情节手法,属于情节结构手法类题目。解答本题,可以先梳理情节结构,指出情节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归纳总结。返回相关知识掌握牢(一)小说情节叙述手法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二人称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特点类别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叙述时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返回2.叙述方式(1)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2)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不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倒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顺叙特点释义类别返回(1)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2)拓展作品容量。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平叙(1)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2)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件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补叙特点释义类别返回(二)小说情节结构手法1.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就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2.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3.照应: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返回4.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5.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6.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7.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返回8.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9.线索: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时,主要借助小说标题、小说中的关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演变”的词语)等。返回①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②小说的明线与暗线明线:就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往往比较集中突出。暗线:就是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由事件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返回二、怎样考情节手法[题在书外]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8·全国卷Ⅰ)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赵一曼女士》)(2)(2017·全国卷Ⅰ)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天嚣》)(3)(2016·全国卷Ⅱ)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战争》)(4)(2015·全国卷Ⅰ)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马兰花》)(5)(2014·浙江高考)“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走眼》)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说明”等作答动词和“叙述”“谋篇布局”“情节”“线索”“作用”“好处”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返回三、怎样答情节手法[学考贯通]情节手法题规范答题“3步骤”返回[例二](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返回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伪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返回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返回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董警士更加忸怩了。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返回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返回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返回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有删改)返回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自主尝试](试一试——要点能否答全)①表现主题方面,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塑造形象方面,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读者感受方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返回[规范解答](比一比——看遗漏哪些要点)第一步:审题干,明手法“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作为一种叙述方式,其意在表明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把客观叙述赵一曼女士的事迹的内容与叙写“我”的所见所感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不是单纯地在讲主人公的故事,也包含叙述人的内容,故考生在思考这一叙述方式的好处时,应基于文中对“历史”“现实”两个维度的叙述内容,从结构、形象、主题、读者(阅读效果)等方面来思考。返回第二步:析运用,说效果(1)理清文本中“历史”“现实”的叙述内容小说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是叙述现实,以第一人称方式分别交代写作缘起和“我”在赵一曼纪念碑前与陌生老人的对话;第二、三、四、五部分是叙述历史,以第三人称回忆赵一曼的抗联生活、被捕经过、受到的严刑拷打和她在医院的监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