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课第30课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问题的提出百年以来关于中学与西学的争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用之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思潮:废科举、学西学、确立君主立宪民主革命思潮: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引进“德先生”“赛先生”、提出“打倒孔家店”二三十年代的全盘西化论问题的提出现代关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争论文革:彻底否定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八十年代:全盘西化当代:复兴儒学,甚至提议定儒教为国教一、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历史渊源之一:传统文化(一)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至今还在发生影响,含有一定的活力的文化。(二)传统文化的特点:①相对稳定,具有延续性(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②博大、开放、汇聚百川;③优劣融于一体。(三)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①源远流长,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近代以来,在向工业文明、现代化迈进过程中,传统文化表现出诸多不能适应的滞后之处。(四)传统文化的构成: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还包括法家、墨家、兵家、道教和和佛教等。(五)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遗产:1、思想道德方面的优秀传统:(详见教材)①中华文化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奋的精神意志;②提倡天下大同、强调个人对集体、国家应尽的义务、责任,鼓舞人们向心凝聚、忠于民族、爱国、克己奉公等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③强调身心和谐、天人协调(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贵和尚(社会关系的和谐中庸的处世思想)等。2、社会制度中的优秀成分:①行政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制)②相对先进和公平的选官制度(科举选官制度)③官员的政治修养、个人修养及其施政之道等。3、其它方面:①法家、道家、墨家、兵家、佛教、明末清初带有启蒙性质的思潮等文化遗产中也有丰富的智慧和经验。②王充等批判和质疑精神,明清之际先进知识分子宣传的断义逐利,经世致用以及革新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精华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克已奉公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提倡“民本”与“德治”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糟粕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六)怎样吸取传统文化的养份1、传统文化的优劣融于一体的特征。优:见上。劣:漠视个人的主观情绪要求、压抑个体创造性等。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吸其精华,弃其糟粕。3、有关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几个问题。(1)孔子的儒家学说和20世纪初尊孔复古逆流的区别孔子思想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对人、社会、自然关系的思考,对于调整以上各方面的关系以及当时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是重大的,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逆流是想继续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思想,并维持他们的统治,是反动的倒退的复辟。它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灾难.文革期间对孔子与儒家的批判1966年11月23日造反派纵火烧毁孔庙文物红卫兵破“四旧”。孔庙大成殿明代彩塑孔子像被挖眼、扒心、身上贴满标语文革期间对孔子与儒家的批判在山东曲阜孔庙内召开的“批林批孔现场会”(2)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和“文革”期间砸孔庙的内涵的区别。A、批判的程度和内涵不同。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并非无条件地否定孔子其人其说,而是在正面肯定其在历史上的地位的同时,又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而“文革”中对于孔子及其思想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实质也是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B、目的、作用不同。前者主要是为了反对当时的反动统治者的专制独裁,促使了人们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起到了思想启蒙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而“文革”中的破坏孔庙的行为是一场文化劫难,没有任何进步意义。(5)中国古代文明成为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的原因.①统一而强有力中央集权的政治行政系统;②古代历史上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的先进性;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个自足,完整的体系;④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文革期间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批判二、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历史渊源之二:外来文化。1、外来文化的内涵。2、古代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及经验教训。(1)汉唐。唐对外推行开放和兼收并蓄政策,成就了华夏文明的辉煌。(2)明清。明清对外趋于保守,结果落后于世界潮流,成为近代中国备受屈辱的重要因素之一。(3)认识。①对待外来文明的态度开放与否,与当时国家的先进、强大与否有关。②“欲求超胜,必须会通”,各种文化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独特性,应该注意融通各种文化,不断发展自身文化。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等等.3、近代以来对待西学的不同派别,列表简要概括其主张及其影响.(1840—1949)(1)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2)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物质文化,兴办近代企业.(3)地主阶级顽固派:盲目抵制西学.(4)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在中国进行制度改良,倡导兴民权和实行君主立宪.(5)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通过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6)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中宣传民主和科学,批判旧礼教、旧道德,进行思想革命。(7)无产阶级:李大钊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西方文化的精华与缺陷精华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文主义思想自由、平等的意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法治的原则先进的管理理念缺陷极端的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腐朽的享乐主义人类中心主义4、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1)要吸收外国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的原料,要吸收从古至今以及各种社会形态下产生的文化,借鉴的标准是“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2)对外来文化要消化吸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生吞活剥,既不能形式主义地吸收,也不能搞全盘西化。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2)正确认识现代化实践、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无论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是前人创造出来迄今仍发挥影响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不同支流,是新文化的源泉,但并非新文化的本原。而惟有现代化实践本身才是检验真理、决定弃取的惟一标准,才是发展新文化的本体、本原。(3)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途径改革开放的实质,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而生产方式调整、生活方式变更,必然引发传统价值体系产生深刻的裂痕。只有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中才有可能强化竞争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和开拓意识、民主意识,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四、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什么是21世纪的先进文化。(1)21世纪的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A、提倡开拓、竞争、公平,反对尔虞我诈、拜金主义.B、提倡在法律面前.真理.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在结果、分配上的绝对平均。在这方面,要强调它区别于传统文化中的绝对平均主义。C、提倡创新、求实、科学民主,讲效率、讲功利、公平竞争开拓进取的文化精神,发挥主体的创造性。同时要讲求社会责任、统筹协作和奉献精神.这要强调与外来文化的区别。结论我们现在在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坚持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主体文化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大力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