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浅谈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作者:宋涛孙瑜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3期摘要: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在平面设计中,标志作为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被应用于商业、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成为影响力颇深的视觉要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题材丰富、民族文化沉淀浓厚,其外在形式与内在核心精神更是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设计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与底蕴支撑,在现代设计界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本文选取几个重要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从而使设计更加把握传统文化精髓,标志设计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关键词:传统元素;标志设计;文化不同的民族,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其民族图形符号有着丰富的沉淀与养成,它们是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和精神传播的载体。在平面设计界,随着众多新观念的涌进,为了确保设计弘扬民族文化特色,我国以靳埭强、陈幼坚为代表的设计师们不断做着有益的尝试,创作出众多有影响力的作品,对于中国文化元素的把控与意境的构想是非常值得重视和借鉴的。一、中国传统元素概述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内涵丰富广泛,涉及到宗教信仰、道德审美,无形或有形等多种层面,独特的东方魅力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焕发着蓬勃的生机。简单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古代对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观幻化意识的符号,再到现代大到标志性建筑,如苏州园林、长城、敦煌等;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窗头挂起的大红灯笼,戏曲脸谱、汉字、书法国画等,涵盖民族、宗教、艺术、文学、建筑等等。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之下,从中能提取出文化元素来代表我们的人文思想,从而形成特有的审美概念。对于标志设计来说,传统元素不仅可以直接运用于其中,而且传统元素充满象征性的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立意引导作用。随着设计的革新与发展,传统文化元素经过组合创新,最终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崭新却不单一的形式出现在标志设计中。二、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一)汉字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汉字是中国所独有的表意文字,它的构成有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也有图形化、符号化、抽象化的表现特质,作为人类传递信息的基本工具,随着时代的日益变迁,表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一门独特的、具有文化精髓与时代魅力的视觉造型艺术。同时汉字作为重要的视觉要素,在标志设计中成为设计师源源不断的灵感之源。龙源期刊网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在亚洲乃至世界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他主张中西文化融会贯通创造出属于中国特色的优秀设计。他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采用传统古钱形状作为基本形,上下加垂直线贯穿,正好组成“中”字,同时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代表着天方地圆的宇宙观,整个设计将传统元素完美地融入了现代标志设计中,充分展现了我国獨特的民族性魅力。众多城市旅游推广标志也善于采取汉字设计,例如杭州的城标就采用汉字“杭”的篆书形式作为灵感来源,巧妙地将园林建筑、游船城郭诸多要素融入其中,用现代感描述着山水画的美感,突出了杭州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做到了表象与意向、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二)传统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体现中国传统图案有各式各样精美的造型,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象征,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随着现代设计风格的多样化发展,将传统图案提炼、重构、创新再融入到现代标志设计中去,使得标志设计保留了传统文化的艺术神韵,又符合现代审美观。著名设计师陈幼坚设计公司的标志,即采用了民间传统吉祥物“四喜娃娃”为造型,是中国人民特有的吉祥观念和福文化的象征,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寓意公司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象征公司运转连绵不断,同时代表公司设计有无限创造力的美好愿景。下方加以流畅的线条和公司英文字体,是给传统艺术寓意式的构想注入现代设计理念的优秀阐述。(三)色彩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融合色彩属于较为直观地表现方式,在中国传统中,色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设计的应用中,颜色从更高层次上反映了一种文化心理状态,例如我们常说的“中国红”,在时代变迁下它依然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吉祥喜庆,包含浓厚的中华情。著名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运用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书法和印章艺术形式,上面刻着的运动员造型看起来又是中文“文”字,主色调即采用大红色,下部分用毛笔字标注了时间地点。整体运用的汉字、传统图案与色彩几部分,均来自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元素,向世界传达出中华文化盛情的祝福,满足了大众对传统与世界的审美诉求。三、总结中国传统元素是平面设计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是现代设计者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论文从几个重要价值角度论证了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传统元素应用,只有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将传统文化进行再创作,才能把握民族设计的未来方向,提升标志视觉传达效果的同时赋予传统元素新的活力,在世界设计界经久不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在于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断对传统元素探究、提炼,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才能创作出与时俱进有生命力的作品。参考文献:[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门德来.现代图形设计创意与表现[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龙源期刊网[3]周莉.标志设计[M].上海交通大学大学出版社,2007.(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