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不还天打雷劈作者:柏杨教学目标•阅读能力目标•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写作能力目标•能够对读书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见解。•思想教育•了解古今对读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读书观。作者简介•柏杨,汉族人。1920年出生于河南,毕业于东北大学政治系,1949年后前往台湾,曾任《自立晚报》副总编辑及艺专教授。•柏杨,1968年在《中华日报》代班主编〈家庭〉版,该版以每周五天的篇幅刊载美国连环漫画《大力水手》时,翻译文中提及卜派父子父子流落至一个丰饶的小岛后“乐不思蜀”,两人要各自竞选“总统”,撰写竞选文宣,柏杨将“Fellows”(伙伴们)翻译为“全国军民同胞们…”,遭国民党当局情治单位曲解为暗讽蒋介石父子,罗列罪名将其逮捕,判处12年徒刑,1969年囚禁于台北县景美镇军法监狱,1972年移送绿岛感训监狱。•1975年,柏杨因蒋介石逝世减刑三分之一为8年徒刑,但1976年刑满后仍被留置于绿岛,后获释放,共被囚禁9年又26天。[1]•柏杨出狱后仍非常关心台湾政局,尽管近两年身体每况愈下,还是每天阅读书报,他曾对民进党执政充满期待,但扁当局及其幕僚却连续发生贪腐、滥权等弊端,令他对民进党执政失去信心。•马英九2008年农历年大年初一首度拜访柏杨,柏杨特别向马强调,希望他身边有“魏征”型的人物;马当时向柏杨保证,未来当上“总统”后,一定提醒自己不要变“丑陋”。柏杨的幽默•一、这表现在用语上,好像有意违背文章风格的统一,有意追求雅俗夹杂。大雅的古代文言,与大俗的现代市井口语交替出现,而且二者均十分夸张,夸张到超越现实,进入虚幻情境,又故意“用词不当”,构成亦庄亦谐的趣味。如写有人一见朋友有好书,就想占为己有,用“顿起杀机”形容;把此等借书称为“伟大的景观”;借书之后,为逃避还书,竟“举家潜逃”;把书被强借,说成是“列强瓜分”;等等。•二、以语义的错位,表现谐趣的放达。为了表现诙谐,在用语上,故意造成语义的大幅度的反差:时而用古代汉语的语汇,构成庄重的风格,如眼见书被糟蹋,忍不住“潸然泪下欤”;从借书不还者家中抢出书来,顺手把人家的打火机偷走,把自己小偷小摸行为,说成是“略施小技,以示薄惩”;把小便急,称作不同的幽默作家,其作品有不同的幽默色调,柏杨散文的幽默,散发出一种辛辣的味道。在写作风格分析中,形成了“柏杨式幽默”。欣赏柏杨妙语,谈谈你对这些评论的感性认识。(语言特点,言论者风格)•(1)每一个单独的日本人,看起来都像一条猪,可是三个日本人加起来就是一条龙。……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中国人讲起话来头头是道,上可以把太阳一口气吹灭,下可以治国平天下。……但是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三条龙加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猪、一条虫,甚至连虫都不如。因为中国人最拿手的是内斗。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内斗。……凡是整中国人最厉害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凡是出卖中国人的,也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凡是陷害中国人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2)要别人看得起,就要具备别人看得起的条件。要别人尊重,就要有被尊重的表现。只怪别人掩鼻,却不医治自己的口臭,结果只有更增加别人的厌恶。•(3)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可以消灭嫉妒,该药方是:被嫉妒的人最好狼狈垮台。•(4)中华民族最大的危机在于做坏事的人多,而肯说直话的人太少。题目研读•文章为什么要采用“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这样极端用语式的语言表达?•这是故意夸张,幽默风趣,痛快淋漓,使读者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故意夸张,幽默风趣,痛快淋漓,使读者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检查预习•1、给下列生字注音。•崇洋()炫耀()过瘾()迄今()•糟蹋()诅咒()歃血()雅贼()•2、补充完整下列词语。•物___必反劳___动众___然泪下___转陈词••丑态___露声泪___下略___小计爱不___手词语积累•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物极必反: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花雕:一种上等的绍兴黄酒。绍兴旧俗,用彩色酒坛贮美酒作陪嫁礼物,故名。亦省称“花雕”。•雀跃:像雀跳跃一样。形容十分欣喜的样子:欢呼雀跃。•诅咒:原指祈求鬼神降祸于所恨之人,后泛指咒骂。干没:①投机图利。②指侥幸之利。③冒险侥幸。④贪求;贪得。⑤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潸然泪下: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摇尾乞怜: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歃血:古代几方相会结盟时的一种仪式。口中含牲血表示忠诚。一说手指蘸血涂在口四周:歃血定盟。探究•相声讲究“理而不歪,笑话不来”,把歪理正说,以示歪理的荒诞可笑。你能从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来谈谈吗?(讨论交流)探究•该文时而穿插使用文言词语,时而又使用通俗口语,找找这样的语句,体会这样表达产生了怎样的效果。(讨论交流)(写有人一见朋友有好书,就想占为己有,用“顿起杀机”形容;把此等借书称为“伟大的景观”;借书之后,为逃避还书,竟“举家潜逃”;把书被强借,说成是“列强瓜分”。如眼见书被糟蹋,忍不住“潸然泪下欤”;从借书不还者家中抢出书来,顺手把人家的打火机偷走,把自己小偷小摸行为,说成是“略施小技,以示薄惩”等,其作品有不同的幽默色调,形成了“柏杨式幽默”。“不伦不类”的语言运用,给人谐趣、新异、洒脱自如的感觉。)合作探究•“偷书属于雅贼,打一锤已经该诅咒啦,至于借而不还,理就比天都大,你摆着还不是摆着,俺拿来进德修业,以便救国救民,你不送慰劳金已差劲啦,还有脸讨呀。”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师生探究•作者为什么将通常译作“威士忌”“白兰地”“拿破仑”的外国酒名写成“喂死剂”“白烂弟”“拿破轮”?•伯杨先生对付借书不还的方法与杜先生、郭先生有何不同?•“只有酒香,没有书香。于是乎“书香世家”,变成了“酒香世家””。体会与理解,感悟这段话的内涵。感知文章•1、快速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结构,理清文章思路。重点语段研读快速阅读第1----6段思考:1、“书橱所以迄今不能代替酒柜”反映了社会上的一种什么风气?2、称借书者为“恶客”,其用意是什么?3、第5段结尾运用“自我调侃”的写法,体会其作用。文章主旨•文章的主旨是批判借书不还的恶习,对受损者极表同情,但是,全文正面批判借书者甚少,相反,倒是花了大部分篇幅细写被借者的狼狈和倒霉,甚至写其“恶劣”的讨书行为,“恶毒”的开骂。但是,这种“恶劣”、“恶毒”大都是反讽,导致“恶劣”的大都不是正常的道理,是一种歪理。我国相声艺术有言,“理而不歪,笑话不来”。正是因为歪理成串,歪理歪推,文章才充满了幽默的谐谑之趣文章结构(图表示)现象:书香书柜书香世家酒香酒柜酒香世家借书不还恶言相告文章结构(详细表示)•1、没有书香,只有酒香•2、书橱不能代替酒柜借书不还振振有词•书去无回痛彻心肺•3、讨书办法磨刀阻吓法•摇尾乞怜法•亲自夺回以牙还牙•4、联盟立誓: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探究•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有些句子,你能读懂吗?•该文时而穿插使用文言词语,时而又使用通俗口语,还不时出现“柏杨先生”,这样“不伦不类”的语言运用,给人谐趣、新异、洒脱自如的感觉。文章内容•本文嬉笑怒骂,表达力对借书不还者的愤怒。文章反映出一名知名学者关于读书的真实心得,呼吁社会成员提高自身修养,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探究文章主旨文章的主旨是批判借书不还的恶习,对受损者极表同情,但是,全文正面批判借书者甚少,相反,倒是花了大部分篇幅细写被借者的狼狈和倒霉,甚至写其“恶劣”的讨书行为,“恶毒”的开骂。但是,这种“恶劣”、“恶毒”大都是反讽,导致“恶劣”的大都不是正常的道理,是一种歪理。我国相声艺术有言,“理而不歪,笑话不来”。正是因为歪理成串,歪理歪推,文章才充满了幽默的谐谑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