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马说1.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郡望昌黎,人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散文创作成绩斐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2.主题解说本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埋没和摧残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3.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只是,现在写作“只”)②食.马者不能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喂、饲养,现在写作“饲”)③才美不外见.(“见”,表现,现在写作“现”)④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干,现在写作“才”)⑤其真无马邪.(“邪”,相当于“吗”,现在写作“耶”)(2)古今异义①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或者)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等同,一样;今义:等候)(3)一词多义【食】①一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顿,餐)②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现在写作“饲”)【能】①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②虽有千里之能.(名词,才能,能力)【策】①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②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4)词类活用①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③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④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耗尽,竭尽)⑤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受屈辱)(5)特殊句式倒装①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4.结构图解马说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痛惜)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嘲讽)5.重点聚焦师: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有怎样的寓意?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生:“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情才不遇的心情。6.知识卡关于马的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尚书·咸有一德》)【译文】任用官吏时一定找贤才,自己左右的辅佐大臣更须才德兼备者。【感悟】“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是两种对立的用人之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当政者在选才方面,一定要做到不拘一格、选贤任能。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dàn)食.马者(sì)骈.死(pián)才美不外见.(xiàn)其真无马邪.(yé)祗.辱于(zhǐ)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之不能尽其材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D3.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的多义词在句中的含义。(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顿,餐)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2)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执策.而临之(马鞭)(3)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它,代指千里马)其.真无马邪(难道)其.真不知马也(大概)4.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标两处)(2)安求/其能千里也(标一处)5.按提示填写课文中的句子。(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现“食马者”以“不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真不知马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7.看下面的漫画,完成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内容。(不超过30字)猪向伯乐行贿,得到“千里马”的美誉后,得意忘形。(2)看了上面漫画,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8.综合性学习。(1)下列名句都和马相关,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朋友们,你们临近毕业,即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临别之际,老师有言相赠:为学当持之以恒,古人云:骐jì(骥)一跃,不能十步;nú(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为人当诚信为本,言出必行,有道是:君子一言,sì(驷)马难追;做事当认真仔细,切忌走马观花,当目标明确,切忌信马由jiāng(缰)。(2)汉语中有很多词语表面是指动物,实则都指某些人,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下列词语指什么人。①马大哈:粗心大意,办事不认真,或经常丢三落四的人。②马前卒:旧时指在车马前奔走服役的人称为马前卒。现用来比喻那些替别人奔走效力的人。③马屁精: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讨好别人的人。阅读课文第二、三段,回答问题。9.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指什么?“千里马”指人才_;“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_“食马者”指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封建统治者。10.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1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排比;将“食马者”的无知浅薄揭露得淋漓尽致。12.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2014,黑龙江)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D14.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策之不以其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驽钝之材也怅恨久之D.此其寡取易盈其如土石何(【解析】“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向。C项,的/助词。D项,它/表反问语气。)B1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2)比行百里始奋迅。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16.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7.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__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课外文言文翻译】绍兴七年,岳飞面君,宋高宗从容地问:“你是否得到良马?”岳飞答复说:“我本来有两匹良马。它们每天要吃洁净的小豆数斗,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若不是干净良好的食料或饮料,它们宁可挨饿而不承受。装上鞍甲,骑着它起跑,初时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奔驰奋进。从中午跑到黄昏,还可以多跑两百里。此时卸下鞍甲,它既不喘气,也不出汗,展现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是因为它们肚量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可是,不幸的是,它们在历次战役中已相继死了。目前我所骑的马就差多了。它每天吃的粮食只有数升,对食料从不挑剔,对饮用的水也不作选择。马鞍尚未套好,就要举蹄奔跑。刚跑完百里路,力气就用完了,汗水也湿透了,好像就要死去那样。这是因为它度量小,所以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和,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它只是平庸低劣的马而已!”宋高宗听完岳飞的一番言论后道:“说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