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全国抗战的爆发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了首个公祭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谨记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痛。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新课讲授七七事变时间:1937年7月7日地点:北平郊外卢沟桥附近事件:以寻找失踪士兵为由,要求进城搜查目的:蓄意挑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标志: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卢沟桥宛平丰台日军重兵占据日本控制的伪蒙军北平中国守军:二十九军日本的控制区(1)日军先举行军事演习,为调兵遣将作了准备,为士兵失踪的借口留下伏笔;(2)演习地点选择在卢沟桥附近,这是当时北平通往南方和京外各地的唯一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3)强行入城遭拒,日军当即开炮轰击,这说明日军早已准备扩大事端;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原因?心策划,蓄意挑衅士兵失踪是真实的原因吗?在演习中失踪的日本士兵叫志村菊次郎,秋田县人。据考证,事变后被送回家乡。1941年,再次入伍。1937年6月,东京军政界消息灵通人士中,就盛传:“七夕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沟一样的事件。”蓄谋已久纯属借口卢沟桥距北京城十余公里,是北京西南的门户。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卢沟桥。卢沟桥和守卫卢沟桥的中国第29军士兵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政权及其领导人的抗日态度有何变化?原因何在?(1)国难当头,若再妥协退让,必失民心,政权可能不保;(2)日军进攻上海,逼近南京,已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生存,并严重损害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在华利益。蒋介石已无退缩的余地;总的来说,抗日态度趋向强硬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正式发表《抗战宣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中国共产党抗日通电七七事变后,日军是怎样进一步扩大侵略的?7月29日北平沦陷7月30日天津陷落8月13日进攻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11月12日上海沦陷……佟麟阁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抗日战争。日本的侵略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国各界群众投入抗战。因此,无论从战争的范围,还是从涉及的群众面来说,抗日战争已从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转化为七七事变后的全民族抗战。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悍然发动了八一三事变,直接威胁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了规模空前的淞沪会战,抗击日军达三个月。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日军正向上海守军疯狂进犯在四行仓库奋战的谢晋元团800壮士国共第二次合作(1)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1937.7.8(2)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1937.8.14(4)红军和游击队的改编(3)国共两党合作宣言1937.9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的《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提交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此宣言。至此,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部分内容(1)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2)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3)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4)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意义: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这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红军和游击队改编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8集团军)战斗序列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115师林彪120师贺龙129师刘伯承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项英西北的中国红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第八路军和第十八集团军的臂章和总司令部证章新四军军长叶挺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新四军的臂章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1937年8月开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历史意义中国只有动员全民族的力量进行抵抗,才能有救国的前途。统一战线集政府、党派、军队、人民为一体,汇合全民族的力量进行全面抗战,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深厚基础。试比较国共两次合作形成的历史背景。第一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时间:1937年9月23日开始至抗日战争结束;标志:1937年底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背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国内矛盾上升为中国人民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民族危机已空前严重。南京大屠杀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并迁都重庆。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1937年11月20日,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当时中国首都南京鸟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主要指挥者广田弘毅在致日驻美国大使馆电中承认日军在南京等地用血腥手段使“不少于30万的中国平民遭杀戮”。图片资料侵华日军大屠杀示意图屠杀场地焚烧地图片资料日本将青壮年押上汽车赴郊外屠杀日军集体枪杀中国军民为什么制造大屠杀“从中国首都南京展开这场屠杀,从精神上摧毁中华民族的抵抗意志。”——朱成山国共两次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一次第二次可能性:有合作的政治基础,即反帝反封建;国民党的性质和优势,孙中山的欢迎;共产党的积极主动;共产国际的帮助。必要性: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可能性:有合作的基础,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共从大局出发,首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关键;抗日民族运动的兴起,社会舆论给予蒋介石的压力;共产国际“七大”的召开。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不同点第一次第二次革命任务合作方式政治基础合作结果中共成熟状况和采取方针打倒列强、除军阀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党内党外新三民主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中途破裂维持到抗战胜利幼年,缺乏理论修养、斗争经验,党中央妥协退让,放弃领导权成熟,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国共关系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对国共关系的认识(1)国共双方的斗争有其必然性,但只要从民族和国家利益出发,就能实现合作,推动革命的发展和国家统一;(2)国共合作局面的出现是由于中共倡导和推动的结果,分裂内战局面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独裁、内战方针和国际反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3)国共关系的变化影响到今日海峡两岸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上,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七七事变时间地点影响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课堂小结(2)国共第二次合作时间影响1937年9月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南京大屠杀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地点被害人数1937年12月13日6个星期南京30多万课后练习1、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A.是否有外国支持B.武器是否先进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主要作用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D2、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反映的历史事是件()A.九一八事变B.南京大屠杀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C3、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及遇害同胞的数量分别是(A.1931年12月30万B.1935年12月20C.1937年12月50万D.1937年12月30万D4、“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发言最适宜存放在()A.北伐战争纪念馆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C.台儿庄战役纪念馆D.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