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PPT教学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序送东阳马生序23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与文体知识,背诵课文。2.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3.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来自《点拨》来自《点拨》宋濂幼时家贫,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以奉养父母为借口,辞不应召。明朝初年,任江南儒学提举,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以年老辞官还家。洪武十一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第二年,他去京都朝见明太祖。正在太学学习的东阳马生前来拜访他,并说自己将回乡探亲。宋濂了解他是个“善学”的人,便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来自《点拨》赠序是一种文体,是友人临别时所写的赠言,多以“送……序”为题,如柳宗元的《送孟东野序》。“送东阳马生序”即“送给东阳姓马的年轻人的临别赠言。”赠序来自《点拨》宋濂常随侍明太祖,曾向太祖建议:“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牣(rèn,“满”的意思),将焉用之?”太祖深纳其言。太祖问以帝王之学,对道:“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太祖乃征召四方文士,挑选年少俊异者,使入文华殿从宋濂授业。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书言事,文长万余言,太祖阅未竟,甚怒,朝官指茹不敬,杖于庭,独宋濂奏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太祖悟,复阅太素书,多有可取之处,道:“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宋濂的故事——为太祖进言嗜学俟曳屣衾裘葛之遗容臭叩问烨然一读一读字音部分来自《点拨》shìsìxǐqīngéwèixiùkòuyèchìduō()负qiè()曳xǐ()yìng()人yùn()袍敝衣jūn()裂二写一写字形部分来自《点拨》叱咄箧屣媵缊皲部分来自《点拨》(一)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二)古今异义1.无从致书以观古义:取得。今义:指给予或达到。2.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古义:跑。今义:行走。三文言知识积累部分来自《点拨》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4.或遇其叱咄古义:有时。今义:或者。5.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又。6.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副食。7.寓逆旅古义:迎接。今义:逆向,相反方向。部分来自《点拨》8.尝趋百里外古义:奔赴。今义:趋势。9.俯身倾耳以请古义:询问,请教。今义:邀请。(三)一词多义1.以:无从致书以观表目的,来,连词以衾拥覆用,介词何以战凭借,介词皆以美于徐公认为,动词2.至:礼愈至周到,形容词部分来自《点拨》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达,动词3.道:益慕圣贤之道学说,名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讲,动词策之不以其道方法,名词4.质:援疑质理询问,动词非天质之卑资质,名词5.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介词当余之从师也跟从,动词6.诸:今诸生学于太学众多,数词假诸人而后见也相当于“之于”,兼词部分来自《点拨》(四)词类活用1.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2.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3.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上系着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名词作状语,每年5.寓逆旅。名词作动词,寄住6.无鲜肥滋味之享。形容词作名词,鲜鱼和肥肉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词性短语活用作动词性短语,穿着旧棉袍,穿着破衣衫部分来自《点拨》(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点拨:介宾短语“于藏书之家”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2)弗之怠。点拨: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应为“弗怠之”。2.判断句是可谓善学者矣。点拨:“者”表判断。部分来自《点拨》3.省略句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点拨:“撰”前省略主语“马生”,“以”后省略宾语“之”。(六)名句积累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导思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艰难求学关键词:勤奋专心学习导思3.作者认为学有所成靠的是什么?优劣对比导思2.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与作者哪些求学经历相对照?专心致志导思4.作者写这篇赠序的意图是什么?勉励告诫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送东阳马生序》课文朗读。圈点要求1.文中有很多常识性的词语,找出来解释一下。2.用波浪线画出作者读书3.用横线画出本文中的议论语句,体会其意思。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嗜:喜爱,爱好。致:取得,这里指买到。手:亲手。计日:计算约定的期限。注释:我小时就爱好学习。因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于是)常到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日期(按时)送还。译文:原文: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砚冰:砚内结的冰。怠:懈怠,放松。走: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注释:(赶上冬天)天气很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从不放松抄书。抄完后,跑着(把书)送还给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才有机会博览群书。译文:原文: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表示进入成年。硕师:大师。指学问渊博的人。游:交往,外出求学。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注释:我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相交往,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那位前辈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态度一直极为严肃,没有减退过。译文:原文: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述。质,询问。叱咄:大声斥责。至:周到。俟:等待。注释:卒:终于。我站在他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恭敬敬地求教;有时遭到他的大声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等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但终于有所收获。译文:原文: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从师:跟从老师学习。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箧,小箱子。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注释: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走在深山大谷里,冒着严冬凛冽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皮肤冻裂了(我)还不知道。译文:原文: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舍:居室。僵劲:僵硬。汤:热水。沃灌:洗濯。拥:围。注释:衾:被子。覆:盖。(我)到了居室,四肢都冻僵了不能动弹,侍女拿来热水(给我)洗濯,用被子(把我)盖上,很久很久(我)才暖和过来。译文:原文: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再食:再,两次。食,动词,给饭吃。被:穿。这个意义后写作“披”。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缨:系在脖子上的帽带。腰:这里是“腰上系着”的意思。容臭:香囊。臭,这里指香料。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注释:寄居旅馆,主人每天准备两顿饭,从没有鱼和肉这样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同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头上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戴白玉环,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囊,浑身光彩照人,就像神仙一样;译文:原文: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缊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略无:毫无,一点儿都没有。慕艳:艳羡,十分羡慕。盖:发语词,这里用在句首表概括。且:并列连词。注释:我却穿着以乱麻为絮的袍子、破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艳羡他们的意思。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译文:原文: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诸生:众位太学生。廪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裘葛:泛指四时衣服。裘,冬衣。葛,夏衣。馁:饥饿。注释:现在众多学生在太学学习,公家每天供应膳食,父母每年给(他们)准备四时之衣,(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患;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子里面诵读《诗》《书》,也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译文:原文: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假诸人:假之于人。即向别人借。诸,兼词,之于。注释:有司业、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任何问题得不到解决,没有任何要求得不到满足;凡是应当有的书,都聚集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然后才看得到。他们的学业不精通,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不是(他们的)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译文:原文: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流辈:同辈。谒:拜见。撰:写作。贽: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注释:东阳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都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城朝见皇帝,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他)写了一封信作为见面礼,言辞非常流畅、通达。同他分析、议论问题,(他总是)言语和缓面色平和。译文:原文: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是可谓:此可谓,这可以说是。故:特意。告:告诫。注释:他自己说少年时学习用功十分辛苦。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人了。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我特意讲讲求学的艰难来告诫他。译文:部分来自《点拨》1.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2.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重点品析第1-2段部分来自《点拨》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部分来自《点拨》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的方式的?【答案】(1)尊师应谦虚;(2)尊师方式应该改,提倡平等交流。部分来自《点拨》3.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答案】参考: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部分来自《点拨》4.“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这处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此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天大寒,砚冰坚”说明天气已经冷到了滴水成冰的程度,砚池内结有坚冰,书写极困难;“手指不可屈伸”写执笔抄写之艰辛。即便如此,作者仍“弗之怠”,即不敢懈怠。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表明自己学习条件的艰苦,并以此来突出自己幼时求学的勤奋刻苦,意志的坚强。部分来自《点拨》5.“趋”“从”“执”“叩”这些动词有何表达效果?【答案】这一系列的动词,将作者求师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出来,说明求教的艰难,同时也表现

1 / 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