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步20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你是否还记得一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上街,那个时刻我们可曾感受到温馨与惬意呢……今天,我们就随莫怀戚一道去散步,去重温亲情,去领略人世间最美的画面。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多角度地解读文章的内涵,有深度地理解文中含蓄的句意。3.感悟亲情、人性和生命的美好,培养学生责任感。(难点)(重点)(重点)来自《点拨》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有小说《诗礼人家》《经典关系》等。作品集主要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来自《点拨》《散步》写于1985年。写此文之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于是也就有了写作的念头,创作了此文。来自《点拨》散文的分类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散文主要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1)叙事散文:即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表达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思想。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来自《点拨》(2)抒情散文:即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3)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来自《点拨》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来自《点拨》“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来自《点拨》哲理: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的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家长何不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熬过嫩芽水波粼粼咕咕一读一读字音部分来自《点拨》áonènlíngū二写一写字形部分来自《点拨》蹲拆魔法记忆:词性辨音法,作名词时,“铺”一般是四声;作动词时,“铺”一般是一声。歧霎散散熬熬铺铺dūn()下chāi()散分qí()一shà()时sàn()步sǎn()漫āo()白菜áo()夜pū()床当pù()三记一记词义部分来自《点拨》1.信服:2.分歧:3.熬:4.一霎时:相信并佩服。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一会儿,短时间。信服、信任辨析:两个词都有相信别人的意思,但“信服”侧重于相信别人的同时带有佩服,如:张老师的解释让人信服;“信任”侧重于因相信别人而敢于托付,如:她工作一向认真负责,大家都信任她。部分来自《点拨》5.委屈:6.粼粼:7.各得其所:使人受到委屈。文中形容水明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例句:公司根据每个职员的能力安排工作,让大家都各得其所。委屈、委曲辨析:均可做形容词。“委屈”指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或批评指责后,心里难过。如:她因被错怪而感到委屈。“委曲”指(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如:委曲的溪流。两词也都可做动词。“委屈”指使人受到委屈。如:对不起,委屈你了。“委曲”指勉强服从。如:委曲求全。导思1.我都为母亲做了哪些事情?导思2:面对着分歧,母亲是如何“决定”的?体现出了什么情感?“我”母亲关键词:责任导思3.妻子面对我和“儿子”,她又是如何表现的?妻子导思4.文中有2处景物写,有何作用?景物描写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散步》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圈点要求第二部分(第②一⑧段):交代散步的地点、人物。写散步的过程。部分来自《点拨》部分来自《点拨》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几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答案】这几句话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并且为下文“我”背母亲埋下伏笔,其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是一个对称句,表明年老的母亲非常信服“我”,就像“我”小时候信服她一样,这句话表明,随着母子年龄的变化,依赖感也发生了转化。部分来自《点拨》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中的“熬过”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答案】“熬”有“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熬过”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严冬里,在身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苦难,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流露出“我”的欣慰。部分来自《点拨》部分来自《点拨》3.“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本段对初春田野进行的景物描写,突出了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欢乐的心情。部分来自《点拨》4.祖孙发生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品析第6-8自然段【答案】祖孙发生分歧,“我”若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若处理不好,全家不愉快,破坏家庭和谐,所以“我”感到责任重大。部分来自《点拨》5.散步时发生了什么样的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这体现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答案】散步时发生的分歧是:母亲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处于核心地位的“我”选择走大路——“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考虑到自己陪伴儿子的时间还很长,即使这一次委屈了他,还有长久的日子可以补偿,但“我”能为母亲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的细节描写,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孝顺和尊敬。部分来自《点拨》6.“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这句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答案】本题运用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法来分析。“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田园风光图,这分明是春天和生命的召唤,写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也衬托出母亲愉快的心情。部分来自《点拨》7.怎样理解结尾“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答案】“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写出了中年人所肩负的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我”背上的母亲,代表着过去,妻子背上的孩子代表着未来,这重大的责任中年人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来。这个带有象征意味的句子,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阅读方法解密部分来自《点拨》句子深层含义分析法所谓句子的深层含义,是指句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没有从字面上直接反映出来的意思。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时,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意思;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要抓住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等进行分析。本题中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要联系“我”与妻子身为父母与子女的双重身份及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来分析。重难点小结部分来自《点拨》漫步在散文《散步》中,亲情的芬芳,生命的葱茏,人性的葱茏,责任的韵致,沁人心脾。而文章的语言,平易中透着空灵,明了中不乏含蓄,精致淡雅,意蕴丰厚,更是美不胜收。部分来自《点拨》【答案】“我”的母亲:老迈、顺从、爱幼、尊重孩子;“我”的妻子:贤惠、孝顺、体贴、温柔;“我”的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非常懂事。1.【难点探究】文中“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人?部分来自《点拨》【答案】本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句读来熟悉、平实,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母子深情啊。而结尾“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同时也为文章的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间段,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2.【难点探究】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部分来自《点拨》【答案】作者采用了一波三折的写法。波折一:文章开篇写“我们”一家去散步,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这是一波,在“我”的“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的劝说下,“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母慈儿孝。波折二:在散步中“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个3.【手法探究】一家四口在田野中散步,在我们看来是如此简单平凡的小事,作者却把它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省。请具体说说本文在行文布局上的特点。部分来自《点拨》矛盾怎么解决呢?当然取决于“我”了,“我”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又于心不忍。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原因是“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个选择应该说是入情入理,体现了“我”爱幼更尊老的情感。波折三:当“我”做出“走大路”的决定后,结果竟出人意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又起一波,“还是走小路吧”。如果说“我”的决定易于理解的话,那么母亲的改变则有悖常情了。可正是这不合情理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祖母对孙儿的呵护。这样,在一波三折中,作者把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与体贴写得风生水起,摇曳生姿。散步→→分歧尊老爱幼初春,一家四口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依从孙子走小路课文选取“散步”这个生活中的小片段,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1.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本文借一家人散步这一小事,表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中年人肩负重任的大主题。2.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写在散步中,“我”的母亲和儿子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发生分歧时,“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而母亲又选择走小路的细节,就具体真切地表现了一个幸福家庭中各个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情。亲情不是浓烈的醇酒,不是甜美的饮品,它只不过是一杯纯净平淡的白开水,虽然无色无味,却是我们生活中不能须臾离开的。它不会让我们兴奋,却能让我们安静;它不会给我们刻骨难忘的体验,却始终为我们提供着不可或缺的营养。亲情中自有一份纯朴和自然,不用刻意的雕琢,在我们意识到时,它早已悄悄浸润在我们的指尖脉络中。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译文】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