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学习目标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使至塞上》•1、边塞诗•2、简介作者、写作背景•3、朗读,读清节奏•4、结合注释说出这首诗的大概意思•5、思考下列问题:•A.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B.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C.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对照图画赏析,•6、中心:使至塞上1、边塞诗•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朝廷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诗“中有事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荒凉的大漠长河落日圆写作背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4、结合注释说出这首诗的大概意思5、思考下列问题:•A.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B.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C.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对照图画赏析,•抓住了边疆特有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逼真传神,“大”写出了大漠的浩瀚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长”写出了沙漠的辽阔、空远,“圆”字,写出了落日的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笔力苍劲,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这首诗有两个画面组成,它们分别是什么?6、中心:•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句子是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地醒目,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传神的笔墨泊秦淮杜牧古诗欣赏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2、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3、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听众可能是哪些人?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4、最后二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5、主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写作背景《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南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感慨、鄙视、忧伤、悲愤)本诗主题: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秦淮河吗?秦淮——我梦中的河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节选自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无题》•1.简介作者及题目。•2.诵读全诗,反复诵读。理解诗意。•3.思考:•(1)开头两句话奠定了怎样的基调?•(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怎样理解?•(3)诗中第五、六两句选取了哪两个典型事例?•(4)最后两句,借神话表达怎样的情感?•4、归纳主题•5、背诵这首诗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欣赏歌曲《别亦难》《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是一首抒离别相思的爱情诗,写难以经受的离恨、终生不渝的回忆及重见无期的哀伤。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意境朦胧,感情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听读:思考:诗所表达的感情?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全诗的“眼”是哪个字?•“多情自古伤离别”思考交流:赏析:相见难啊离别更难,何况正值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此情此景,人何以堪?•2、你是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的?•“丝”即“思”,泪也因思而落。以春蚕、蜡炬为喻,说明我对你的爱和思念至死不变。•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欣赏欣赏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人们赋予了它是什么意思?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晓•镜”(早晨起来梳妆)的•是谁?“夜吟”的又是谁?•女主人公愁的是什么?诗歌内容这是一首爱情诗。首句言相见难得,离别难堪。二句为离别相思之情所困扰,情绪低落。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全诗的重心,言相爱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五、六句想象被怀念的女子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结尾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如此解说,则这场恋爱必是难有成果的苦恋。此诗乃义山诗中最为传诵的名篇,缠绵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双关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诗中哪两句运用了双关修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名句赏析本文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本首诗抒写了无比深挚的相思别离之情,全诗抒情回环往复,深沉婉转,双关语及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形象贴切,生动深刻。晏殊《浣溪沙》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第四首《浣溪沙》•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意。•3、思考:•①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③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④本词的名句是?怎么理解?•4、主题:作者简介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以词著名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存有一百三十余首词,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品词明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品词明意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诗词赏析夕阳西下几时回?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诗词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千古奇偶诗词赏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诗词赏析本文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本词工整精巧而自然天成,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表达了对年华流逝,好景不常的感伤。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总结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五首《水调歌头》•一、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二、分析《水调歌头》•1、与文本对话•(1)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