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新课导入1955年5月14日,苏联等8国社会主义国家针对美、英、法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1989年东欧事变发生后,华约解体。1991年12月,苏联宣布解体。苏联是如何从国际舞台上消失的?是如何解体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呢?学习目标1.了解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2.掌握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掌握他们改革的成就与局限,分析改革失败的原因。3.懂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但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4.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简称“”。斯大林还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按照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2.1950年,中苏缔结了,加强了的力量。知识点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3.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赫鲁晓夫在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4.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经互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自主权苏联模式新政策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社会主义阵营突破经济互助委员会5.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实施的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戈尔巴乔夫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知识点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6.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此后,东欧政局激烈动荡。在短短的两三年里,东欧各国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经济上,实行。7.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年底,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加速经济改革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多党制社会制度挽救苏联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叶利钦1991合作探究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阅读课本83页,说一说二战后为了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除了在军事上成立华约外,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2.应该怎样评价“经互会”?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阵营产生了什么影响?1.①经济上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欧洲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②斯大林取消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2.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欧洲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增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阅读教材P84,说出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及应该怎样评价赫鲁晓夫改革?2.读教材P84-85,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措施。3.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3.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措施: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2.措施: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1.读教材85页,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2.读教材P85,说出东欧剧变发生的原因和表现及实质。3.读教材P86页,简要归纳苏联解体的过程及评价。3.过程:①1991年8月19日,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失败后戈尔巴乔夫辞职;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分裂进一步加快;③1991年底,苏联解体。评价: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1.戈尔巴乔夫改革总体效果不佳,转向政治体制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2.原因:①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尖锐;②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影响;③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表现: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实质: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苏联解体的含义是什么?其主要原因有哪些?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5.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3.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和西方势力的影响4.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两层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二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因为中国的改革做到了以下几点: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2、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3、正确处理民族关系。4、对西方的“和平演变”采取了正确的对策。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中国、苏联的改革却导致了怎样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苏联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启示?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就一定会成功!归纳整合中考对接1.(2018·江苏南京)“1990年1月1日,成千上万名柏林人在新开放的柏林墙边载歌载舞,庆祝柏林城结束铁幕的分隔……仅仅10个月之后,科尔成为全德领导人。”材料反映的是()A.匈牙利的改革B.柏林墙的修筑C.德国重新统一D.两极格局结束2.(2018·山东泰安非毕业)下列有关苏联的历史表述有误的是()①戈尔巴乔夫经济、政治改革使苏联权利更加集中;②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③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④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CD3.(2018·山东菏泽)20世纪80年代,苏联为缓和美苏争霸希望改善中苏关系,当时有人画了一幅名为《毕竟,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漫画(图5),其“共同之处”主要是()A.都是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B.都是社会主义国家C.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D.都力图称霸世界B巩固练习1.以下是对经互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美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组织B.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C.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D.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2.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D.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3.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评价不正确的是()A.使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B.使国家权力分散C.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D.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制约4.东欧剧变主要是指()A.国家名称变了B.国家的版图变了C.国家的首都变了D.国家的性质变了ADDD5.《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讲到:“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事件是()A.苏联解体B.东欧巨变C.赫鲁晓夫改革D.美苏争霸6.苏联解体是在()A.1989年B.1990年C.1991年D.1992年7.东欧剧变的实质是()A.执政党丧失政权B.更改国家名称C.社会动荡不安D.社会制度变化ACD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的“这些事情”指的是什么事?(1)东欧剧变。(2)根据材料,归纳东欧剧变的内因和外因。(3)从时间、性质、原因方面指出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有何相似之处?(2)内因: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照搬斯大林模式;经济发展迟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外因: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3)时间: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性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原因:苏联僵化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西方“和平演变”政策。(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有何相同点?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4)相同点: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启示: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要随社会的发展进行不断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不同社会制度对人类的进步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