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孟子》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3、学习本文对人生的正确抉择。4、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教学目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箪()蹴()苟得()不屑()羹()字词预习:.....gēnggǒuxiècùdān《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山东)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作家作品简介: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主张“法先王”。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作家作品简介: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文笔的特点。听范读,注意句读所欲/有甚于生者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得兼:同时得到。有甚于:比……更重要。如使:假如,假使。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故:因此,由此可见。非独:不仅仅。勿丧:不丧失本心。小组活动讨论思考: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3、“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4、“故患有所不辟”中的“患”指什么?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5、“非独贤者有是心”中的“是心”指什么?6、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教师点拨本段是如何展开论证的?熊掌————义(价值高)鱼————生(价值低)设喻论证提出论点比喻舍生取义为“义”可以舍“生”辩证分析(正面)逻辑推理道理论证欲—甚于生(义)—不苟得恶—甚于死(不义)—不避患假设分析(反面)最欲为生——无所不用(苟得)最恶为死——凡祸皆躲(避患)为“生”无所不为贤者求之——能勿丧耳总结全段升华论点愚者舍之——丧之殆尽人性本善,人人皆备正反对比论证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豆:古代盛饭或其它食品的器皿。蹴尔:用脚践踏。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万钟: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六斛四斗为一钟。本词是指很厚的俸禄。何加:有什么益处。小组活动对照注释互译第二段,小组代表发言:7、课文第二段内容隐含一个什么典故?可以用我们搜集的哪句孟子名言来印证?8、为什么高官厚禄诱惑不了?试举例说明。讨论思考:贫者不受嗟来之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因为高官厚禄与礼义的价值不同,如果不符合礼义的高官厚禄则不能接受。比如说,叛变革命,到国民党去当大官,真正的共产党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出卖国家机密得到很多钱,爱国志土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贪污受贿得了很多钱,正直的干部是宁死不为的。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向为身死而不受。向,以前。全句: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接受。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这的意思。已,停止、放弃。小组活动对照注释互译第三段,小组代表发言:9、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10、提问: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三不义”)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止”。11、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12、课文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13、第三段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句式。加强了语言的气势。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主题讨论,归纳本文的论证方法(1)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2)辩通“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得通“德”,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与通“欤”,语气词。字词小结通假字为一词多义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为宫室之美(为了,介词)故不为苟得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得一词多义呼尔而与之(给予)是非独贤者有是心(此、这)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1.你能从所了解的诗句或事例与文章的中心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相同的诗句或事例吗?延伸思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2、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孟子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