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整体感知1、逐段自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第二段:进谏的内容。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效果。邹忌讽谏齐威王,齐威王纳谏,从而使齐国大治的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整体感知2、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局部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阅读本文第1段.思考: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琐事是什么?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亲昵)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邹忌讽齐王纳谏》2.由于感情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邹忌问其妻、妾、客时的语气以及三者回答问题时语气是有差别的。请说说有何不同?三问三答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用的是反问句,表达一种十分肯定,不容怀疑的口气;妾:口气比妻稍微冷淡点,但用的仍是反问句,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用的是陈述句,语气更加平淡,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局部赏析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他思而悟出: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所以,人们往往出于种种原因很难有勇气说出事情的真相。以至于使别人受蒙蔽。《邹忌讽齐王纳谏》局部赏析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他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由生活小事推及治国大事,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王之蔽甚矣”。(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邹忌讽齐王纳谏》局部赏析(二)阅读本文第2段.思考:1、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这样进谏有什么好处是: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益于接受。(1)、邹忌用设喻的方法进谏,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巧妙地讽喻齐王。可见邹忌大胆含蓄的进谏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局部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2、邹忌为什么时候么会劝谏成功?(2)、另外齐王察纳雅言,重贤明理,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这是成功的次要因素。局部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说明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悬赏纳谏,广开言路的举措使齐国政治越来越清明阅读本文第3段.思考:1.邹忌进谏的结果怎样?最后齐王纳谏。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行“三赏”而使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对外则使得“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2.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局部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勇于听取不同意见;他有魄力,有治国安邦的决心,是一位明君感知人物形象1.邹忌他有自知之明,能实事求是,善于观察、思考,且能言善谏,关心国事。2.齐威王1、“三叠法”精巧的结构邹忌比美:三问、三答邹忌受蒙蔽:三个原因邹忌进谏:三比齐王纳谏:三赏纳谏效果:三变三段的关系:严谨的结构1、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拓展延伸原因:①有邹忌这样敢于并善于进谏的大臣。②齐威王虚心纳谏,兴利除弊,修明政治。建议:(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2、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如果想进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拓展延伸比干劝谏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魏征直言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说明,要想劝谏成功,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有敢于进谏的勇气,还需要臣子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委婉说理.同时也需要君王有容人之量,采纳正确建议,从谏如流.1)邹忌敢谏乃忠臣,齐王纳言是明主。2)邹忌讽喻进谏以小见大;齐王悬赏纳言战胜于朝。3)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4)思君主治乱,邹忌推已及人,勇讽谏;谋社稷安危,威王虚怀若谷,勤纳言。《邹忌讽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