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论“和”1.了解古代经典著作的作者、影响等,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2.理解“和”的不同含义,体会古人的哲思和观点。3.结合社会实际体会“和”在今天的重要意义,培养“和睦”“和谐”思想。《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荀子》:战国末期荀况及其弟子所著。荀子,名况,著名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管子》: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道家学派代表著作。作者管子,是齐国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道法家。《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所作,儒家经典。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人,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化崇尚“以和为贵”: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说“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和”文化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对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可以说,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代御.()博.施()畜.之以道()2.重点词语(1)道.生一,一生二()(2)四时代御..()(3)畜.之以道则民和()(4)与人和者,谓之人乐..()(5)与天和者,谓之天乐..()1.读准字音yùbóxù3.整体感知本文是从先秦诸子中节选的关于的论述。诸子,指。指宇宙的本原交替处于支配地位养育人世的欢乐天然生成的快乐“和”各派学者或其著作1.一词多义(1)道道生一,一生二畜之以道则民和(2)和冲气以为和地利不如人和君子和而不同宇宙的本原客观规律和谐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和睦相处(3)以冲气以为和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畜之以道则民和(4)而万物负阴而抱阳小人同而不和2.古今异义(1)道.生一,一生二古义:今义:道路,道理(2)故百物皆化.古义:今义:变化;感化把而按照表并列,不译表转折,却宇宙的本原化育生长1.自然界的“和”与社会生活中的“和”含义有何不同?答案:自然界的“和”指的是阴阳和谐、万物调和更替、天地和谐有序。社会生活中的“和”指的是与人和睦相处、人民团结、民心所向、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怎样理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观点?答案: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哪一个条件对作战或治理国家最重要?这一条件的内涵是什么?答案: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意思是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强调了君主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人民的拥护(民心所向)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