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亚欧文明第1单元世界古代史公元5世纪,世界历史进入中古时期。在亚洲,日本孝德天皇实行的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在欧洲,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实行改革,建立采邑制,西欧逐渐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矮子”丕平献土给教皇,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11~12世纪,随着西欧工商业城市的兴起,西欧城市居民掀起了反对封建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衰落。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陷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于16世纪中叶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帝国。1.为什么说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在经济方面废除了部民制,建立起封建土地国有制。在政治方面,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与原先的政权形式具有本质的区别,各级国家官吏均由中央任命,且都是地主阶级。大化改新部分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从此,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2.大化改新成功的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所以我们要正视自身的落后,认真学习先进文化,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3.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1)政治方面,西欧封建社会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它以土地为纽带,形成各级封建主。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王权受到削弱。(2)经济方面,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经济发展缓慢。自10世纪起,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3)思想文化方面,基督教会垄断了宗教、文化、教育,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残酷压制与教会观点相悖的“异端”思想。4.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差异5.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1)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2)政治方面: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3)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一、选择题1.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A.《汉谟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C.奴隶主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大化改新是日本模仿和学习中国隋唐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而进行的改革。2.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高国、郡、里;实行征兵制。此段材料反映的是()A.大化改新的背景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D.大化改新的影响【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孝德天皇颁布的“改新”诏书中,“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反映了大化改新在经济方面的内容;“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高国、郡、里”反映了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的内容;“实行征兵制”反映了大化改新在军事方面的内容。故正确答案选B。3.如果一位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僧人,在649年东渡到达日本,他带回来的信息中正确的是()A.当时的日本叫大和民族B.当时的日本正处在奴隶社会C.当时的日本正由武士专权D.当时的日本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故B、C错误。日本是国家名称,而大和是民族名称,A项说法本身有误。D项是大化改新的内容,符合题意。4.如果你要探究欧洲历史,你会发现法兰克王国是建立在以下哪一国家的废墟之上()A.西罗马帝国B.东罗马帝国C.波斯帝国D.希腊【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它的废墟上,日尔曼人建立起许多封建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兰克王国。5.中国西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分封制”的制度,国王把土地和人民等分赐给诸侯臣下,受封者必须向周王效忠,并且要承担交纳贡赋等义务。这种制度与欧洲中世纪哪一种制度相似()A.均田制B.等级制C.采邑制D.农奴制【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比较能力。通过“分封制”的内容看,与采邑制十分相似,采邑制规定:把土地连同土地上的农民,作为采邑分封给中小贵族,接受采邑者必须宣誓效忠,并承担应召出征的义务,故选C。6.右图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国徽,它的面积仅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0人,同时该国也是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罗马教廷的所在地。这个国家的最初形成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查理·马特改革B.耶稣降生C.法国琅城人民起义D.丕平献土【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丕平献土使教皇拥有大片领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7.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如法国琅城)与当时中国的城市最大的不同在于()A.商品经济发达B.城市规模大C.一些城市拥有自治权D.城市人口多【解析】选C。11~12世纪,西欧到处发生城市反对封建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法国不少城市通过斗争建立了自治的公社,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及其控制的城郊农村,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而当时中国的城市却没有这样的政治现象。8.1453年4月,一支外族军队向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发起猛攻,守城军民腹背受敌,终因寡不敌众,城市陷落,千年古都惨遭洗劫。这支外族军队是()A.蒙古骑兵B.奥斯曼土耳其军队C.阿拉伯军队D.亚历山大东征军队【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拜占廷帝国灭亡。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材料二(1)材料一中所说的“政治改革”的名称是什么?日本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行改革的?(2)材料一中日本的“政治改革”对其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材料二中图片再现了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依据图片你能获取哪些信息?(4)日本因善于学习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识图与归纳能力。第(1)(2)题较为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3)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审读图片可知日本的服饰、建筑、书法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度。第(4)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大化改新。背景:日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十分尖锐;日本皇室和一些留学中国的人想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实行中央集权。(2)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3)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日本的服饰、建筑和书法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传统文化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4)①坚持改革开放,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②积极引进科学技术,大胆创新。③重视发展教育,大力培养人才等。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分封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材料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的国家和地区。(1)材料一反映的改革是何时开始的?改革者是谁?(2)材料一反映的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二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什么意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是“有条件的土地分封”,“为封主服兵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理·马特的改革要求接受采邑者必须宣誓效忠,并承担自备马匹、武器应召出征的义务。这一改革使西欧逐渐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材料二中的“流行语”形象地说明了采邑制的特点:在西欧大陆,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据此,可回答第(1)~(3)题。答案:(1)8世纪前半期;查理·马特。(2)西欧逐渐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3)一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掌管自己附庸的附庸。(或等级制度中的上下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三、活动探究11.识读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是西欧什么制度的反映?该制度中的统治阶级有哪些人?(2)图二中西欧重新兴起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3)西欧城市居民与图一中的统治阶级处于矛盾对立状态,为什么?西欧城市居民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问题的?【解析】第(1)、(2)、(3)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从图一中的“提供土地和保护”,“效忠和服兵役”等信息中,可看出图一是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这一制度的统治阶级是大小封建主和国王。观察图二可知,西欧兴起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法国、意大利、英国、德意志。这些新兴城市的权力掌握在封建主手中,封建主任意向城市居民勒索赋税、摊派徭役。为此,11~12世纪,西欧到处发生城市反对封建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答案:(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国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2)法国、意大利。(3)原因:封建主掌握着城市的权力,他们任意向城市居民勒索赋税、摊派徭役。措施:11~12世纪,西欧到处发生城市反对封建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