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题申报资料成果名称美术教育“三步曲”——点拨情感、激发想像、拓展思维单位江西省万安县保育院主持人姓名谢琴性别女职称幼教一级通讯地址江西省万安县保育院邮编343800成果类别论文联系电话0796-5701467成果是否同意入选《江西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集》是成果内容简要说明1、课题研究成果——经过两年不断地摸索与学习,我院在美术教育中所进行的实践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独特的创造性。牢牢把握课题的指导思想、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幼儿表现美的兴趣及情感方式。在教育实践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指导策略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我院的美术教育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积极组织幼儿参与各项美术大赛,先后荣获各级奖项。2、论文①江西省首届幼儿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比《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幼儿美术教学》获省三等奖②《江西教育》编辑部举办课改同成长征文活动《我国艺术教育理念的几大转变》获一等奖《放飞童真——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获二等奖《尝试主题教学、落实课改理念》获二等奖③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课题论文评选《幼儿园美术教育三步曲有感》获二等奖④吉安市教学改革征文评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获二等奖推荐单位意见盖章年月日“美术教育‘三步曲’——点拨情感、激发想像、拓展思维”课题研究成果”万安县保育院美术课题组幼儿美术教育是表达童心世界,创造性地反映对事物的认识与感受的一种手段。万安到保育院“美术教育三步曲——点拨情感、激发想像、拓展思维”实验课题于2005年5月立项,并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院领导的指导下,按课题计划定期对课题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现将课题组对此课题研究情况作个总结。一、问题的提出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能调节情绪,表达思想,陶冶性情,培育开拓性、创造性思维,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儿童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培养孩子的表现力,提高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纲要》中提出了“感受与表现创造并重”的美术教育观。强调幼儿的美术教育要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中,要始终把对幼儿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快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创造力。我们在学习《纲要》的同时,反思目前的美术教育现状,发现仍然存在误区:如幼儿在美术表现,创造方面,仍然偏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与感受,幼儿表现形式不够丰富,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以“像不像”,“对不对”为评价标准,忽略幼儿对美术“美”的情感体会和表达、表现等。针对以上误区,我们综合实际,提出了“美术教育三步曲”这一课题。通过研究,充分发挥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自主的学习过程,引导幼儿运用各种形式大胆表现,自由想像,让幼儿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表现热情,以美术带动想像、带动思维,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二、概念的界定1、美术:是以有形的物质材料,塑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可视形像的视觉艺术。“美术教育”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指多种形式的绘画(涂鸦)活动,美工(劳作)活动和有选择的让幼儿能琢磨、仿效、发挥的欣赏(审美)活动。2、“点拨情感、激发想像、拓展思维”是指建立在幼儿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像、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心理民展基础上的,激发幼儿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引导他们支探索、求知、创造,从而达到以美术促想像,促思维的目的,并获得求新求美的情感和意愿。三、理论依据1、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这是素质教育中的新要求。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得到被肯定”。因此,我们认为幼儿绘画有自己的特点,仅仅用对与错来界定,往往是片面的,只有不断地去鼓励孩子,孩子才会积极地参与到绘画活动之中。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由此,我们认为:美术教育根本目标应该是激发幼儿追求美的愿望,促进幼儿创造力、想像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教育内容应该是生活中的一切因素。3、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秘书长杨景芝教授在《启迪儿童绘画》一书中指出:启发是培养孩子能力的催化剂,在教孩子学画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去注意,去思考,他们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有绘画潜力,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如果忽视其发展规律,向其灌输绘画技巧,反而有碍孩子发展。而启用激活的方法启迪孩子通过积极发现和主动探索进行美术活动,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发展个性,提高审美素养。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及内容(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1、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处理好美术教育活动中知识、技能传授与能力,学习态度及个性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寻求诱发幼儿对美的表现欲望,发展表现美的能力,促进幼儿人格全面发展的新途径。2、我们的课题从“生活艺术化”和“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的生活都是游戏”的观点出发,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泥工,欣赏和纸工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解除幼儿过多的束缚,弘扬幼儿自主、自信的品格,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使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表达、创造生活的美。3、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摆正自己顾问、参谋、帮助者、建议者的位置,提高科研水平,逐步把握现代教育原理,实现教师自身素质化,并逐步形成情感、想像、思维为一体的“美术教育特色”。(二)课题的主要内容本课题主要从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欣赏三个部分为切入口,组织幼儿审美感受与艺术表现,想像与思维相结合的美术活动。小、中、大班各有侧重点:小班主要以玩画为主,后期加入对线条的感知和操作,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中班以艺术造型的欣赏和表现创造为主,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表现创造的能力。大班主要以美术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为主,培养幼儿的艺术想象力、思维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五、主要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来了解相关的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理论、美术教育活动,实施过程及效果分析。2、行动研究法:将教育实践与教育科学研究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来发现并解决美术教育中的实际关系,根据教育实践的动态流程不断充实或修正方案,系统地、科学地进行研究。3、描述研究法:对研究过程中幼儿群体出现的现象、规律、变化及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描述现象。4、经验总结法:收集与课题内容有密切联系的事实材料,分析积累资料,对教育工作中经验及其作用和意义进行中期阶段小结,结题总结。六、研究原则1、发展性原则:幼儿美术发展过程和空间得知发展过程同样遵循着一定客观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必须以幼儿的发展规律为依据,而幼儿绘画发展过程则是抽象——象征——写实。2、趣味性原则:幼儿美术教育内容应当是符合幼儿兴趣,深受幼儿享受的,教学方法也应当是带趣味性的。寓教于乐之中。3、生活性原则:幼儿美术教学的内容应是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要将幼儿学习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有机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七、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两年,实施时结合幼儿特点,层层推进,不断深化。具体分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5月—2005年9月)1、确立课题名称,撰写方案,进行申报立项。2、通过学习、研究、交流,课题组按计划形成一套自己课题的教学目标,计划进度。第二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元月)1、确定实验班2、开展试验课活动3、组织有关调查,积累有关资料。第三阶段(2006年2月—2006年9月)1、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2、收集幼儿的作品、制作,积累教案、经验,形成小论文3、向家长开放一次观摩活动,并邀请市、县专家,进行指导。第四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3月)1、对前阶段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2、做好结题,成果鉴定的各项准备工作。八、主要研究成果(一)从目标的定位来看1、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设置不同的目标。以下是各年龄段幼儿的美术课程目标班组美术课程目标小班1、乐意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2、从单一颜色过渡到多种颜色3、通过颜色游戏,感知线与色的运动与变化。中班1、有目的地关注生活,有创造表现美的欲望。2、有意识地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运用组合,添加等方式进行想像和创作,表现主题。3、喜欢泥工、纸工活动。4、有选择地使用不同颜色,感知对比效果。大班1、通过艺术活动,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想像力。2、有目的选择多样工具材料,创造性地建构主题。3、能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初步理解作品的意义和美感。4、发现想像力,体会创造的自由和快乐。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表现力有不同的层次特点,我们设立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并做到层级分解。通过实验,幼儿在愉快的美术活动中,幼儿能自如地运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想法。(二)从题材的选择来看1、从幼儿生活中挖掘主题,激发幼儿想像创造的欲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不同的主题反应不一,对于生活中熟悉的内容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大胆创作。因此,在幼儿的交流中,我们认真地去观察,发现他们生活中最关注和喜欢的事物,通过多次尝试、研究,我们发现在选择主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兴趣性原则。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兴趣,选择他喜欢熟悉的内容,如“马路上的车辆”、“恐龙世界”其次是适合性原则。即选择的内容应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如小班幼儿喜欢温驯可爱的小动物。我们为他们设计“小小兔”、“鸡宝宝”的绘画主题。对于中大班幼儿,由于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创作技能,则选择一些主题画,如神奇的手,太阳雨,水果等,为幼儿提供一个不爱拘束、自由想像、创造的空间。由于深入到幼儿生活中专挖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大部分幼儿在活动中情绪始终是快乐的、饱满的、其坚持性、求异性也随之得到了发展。2、根据幼儿需要生成主题,拓宽幼儿想象思维的空间。幼儿有他们自己的天地,当他们独处时,可以无拘无束地做他们想做的事,丝毫不受干扰,所以思维的空间是十分宽泛的。我们根据孩子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生成适合孩子的心理需要的主题。如,在散步时发现了大树的“眼睛”,于是生成了《大树》;“三八”节时谈论妈妈的话题,引出了《好妈妈》这一主题。孩子们经常在花坛讨论什么,原来是在观察蜗牛,于是便生成了《蜗牛》这一主题。一个个的生成活动顺应了幼儿的创作需要,激发了幼儿创作的灵感,使每一位幼儿都有了更多自我表现机会,让他们的创造性、想像力得以发挥无遗。(三)从指导策略来看1、营造环境策略,点拨幼儿情感皮亚王的建构论中指出:幼儿通过游戏和尝试活动,在不断的选择、探索中,在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信息整合成一个有组织的建构,这就是知识。可见,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我们的做法是:①把教学楼的楼梯、走廊布置有主题的画廊,让幼儿接触风格迵异的美术作品。②将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展示在门厅、过道、墙壁,让不同能力差异的幼儿都有机会找到自己“自信点”。③注意发挥环境、材料的美学功能,共创审美艺术的环境。如活动室墙上的海底世界,遨游太空,休息室的月亮妈妈、星宝宝,一幅幅的画面构成了一个神秘,激发无限想像的空间。④我们一改过去由教师统一包办的活动环境布置局面,处处都留下幼儿教师共同创造的痕迹。如幼儿在涂鸦墙上作画,在美工区域中自主探索,幼儿能真正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