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览 财政金融 ·186 ·Business商浅谈中国银行业业务与经营战略的转型———基于PEST分析方法王小龙作者简介:王小龙(1991.05-),男,汉族,河北邯郸人,研究生,天津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国际金融。摘 要:中国银行业受政府保护由来已久,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种保护的作用凸显出来,在高利润行业中其稳居前甲。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的开展,其高利润时代将被终结。面对金融改革的冲击,其利润在2015年已经开始下滑,本文按照战略规划的思路先利用PEST模型对其进行外部环境分析,证明了中国银行业必须在经营上进行战略的转型,最后基于PEST模型的分析,对其经营战略的转型提出建议。关键词:金融企业战略管理;PEST方法;经济转型;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一、引言自2005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各行业中,银行业无疑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事实上,其暴利的赚取是受社会所病诟的,主要因为这种高利润并非是通过其自身竞争力所得到,而是依靠政府的保护政策,因此金融改革的呼声由此发出。本文的目的是对中国银行业进行全面的研究,在未来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将导致其利润下滑的背景下,浅谈其业务与经营战略的转型,这不仅关系着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着中国经济的未来。二、中国银行业的外部环境分析(一)外部环境分析的理论基础。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外部环境分析中经常使用PEST分析法,它主要通过四个角度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包括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ic)、社会(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y)),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管理所造成的影响。(二)利用pest分析法对中国银行业进行外部环境分析1、政治方面———体现在产业政策。终结其高利润的产业政策有三个,分别为利率市场化、银行牌照管制的放松和资本管制的放松。(1)利率市场化。中国自1999年一直实行利率管制,目的有两点:一是为保护商业银行,即为改变中国金融机构极为脆弱的现状;二是为央行本身利益。即降低其在回收人民币时发行央行票据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所造成的管理成本。利率管制固然在当时有合理性,但也早为其以后所造成的问题埋下种子。2015年年底随着存款利率上限的取消标志着中国已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这也是大势所趋,此后很多银行将倒闭,原因有三点:第一,中国银行业的经营将被迫趋向高风险;第二,银行的经营成本会增加;第三,银行可能会定价不当。(2)银行牌照管制的放松。银行牌照从政府取得,中国政府对其限制体现在两点:第一,不同国家在法律上对银行业的准入条件要求不同;第二,政府设立很多行政方面的限制。该限制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数量增长严重落后于中国经济规模的增长。该管制的放松呼之欲出,实质是创建民营银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该举措将打破四大国有银行的垄断。2、经济方面———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在大规模投资的推动下取得高速增长,中国政府早认识到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需从投资型转向消费型,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中国银行业的存款规模增长速度下降;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会导致未来M2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也意味着银行业存款规模增长速度下降。经济增速的下降会恶化企业财务状况,银行不良贷款率升高。3、社会方面———“人口红利”的消失、人类趋向绿色节能的生活方式。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数量庞大、廉价而年轻的劳动力人口,一旦“人口红利”消失,即进入“人口负债”时期;再次,节能减排要求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趋向资源节约型。两者都会恶化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对中国银行业产生影响。4、技术方面———金融脱媒。金融脱媒有三个方面:一是“存款搬家”,即狭义的“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水平低于货币市场时,资金流向货币市场的现象;二是直接融资,即广义的“金融脱媒”,除“存款搬家”外,还包括抛开银行这一中介,企业进行直接融资;三是互联网金融,其对银行生存的威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支付(以Paypal、支付宝等为代表)削弱银行的社会支付平台地位;二是社交网络(以facebook等为代表)将可能取代银行的存贷中介功能。三、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战略转型思路资本管制的放松、中国经济转型是未来数年中,中国经济与金融必然面临的变革,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时代将结束。面临外部经营环境的重大变革,中国银行业应做好以下几点:认清并主动适应外部市场的重大变革;从提供资金到提供服务;增强风险定价与风险管理能力;转向集约型经营增长模式;从金融业务到数据业务。(一)认清并主动适应外部市场的重大变革。在外部经营环境即将发生重大变革之际,中国银行业的商业银行必须认清并主动适应外部市场的巨大变革,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从提供资金到提供服务。金融脱媒会导致商业银行利差收入的减少,但资本市场的发展会拓宽金融服务业市场,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创造巨大空间。因此,金融脱媒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银行能否认识到金融脱媒的趋势及其对业务与经营的影响,并相应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向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三)增强风险定价与风险管理能力。在金融业中,风险管理始终为其核心。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必然导致其风险上升,因此,银行必须强化风险管理能力与风险资产的定价能力。首先,要提高产品定价能力;其次,改变信贷投放的产业结构。随着实体经济向服务业的转变,信贷投向随之改变;再者,信贷投向将重点转向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战略新兴产业。该变化将增加银行信贷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这些新兴产业的价值评估缺乏相应的经验,故定价能力不足;二是这些新兴产业无形资产的比重较高,故其资产价值的波动性较大。(四)转向集约型经营增长模式。集约经营方式一:发展低资本占用型业务(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等)。零售客户分布广泛,风险比较分散,资产质量好于传统批发业务。集约经营方式二:提高营销水平。客户是银行盈利的源泉,能否针对不同客户采取有区别的经营策略与营销方式,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与盈利水平的高低。(五)从金融业务到数据业务。未来,数据业务很可能比传统的金融业务更重要。随着互联网与银行业的深人结合,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被腾讯等数据商边缘化的现象有可能发生在传统银行头上,阿里小贷、腾讯财付通等便是例证。商业银行应重视数据业务,一可开发新的服务;二可发掘低成本低风险的小微信贷客户。四、结论本文首先通过PEST分析法,对中国银行业的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介绍了各个方面的金融改革,这种变革对其外部经营环境的改变是巨大的,面对外部环境的重大变革中国银行业必须认清并主动适应它;在经营上进行战略转型,具体是:从提供资金到提供服务;增强风险定价与风险管理能力;转向集约型经营增长模式;从金融业务到数据业务。但本文未提到的是:金融改革在中国仍然面临阻力,例如,中国中央政府与各界早认识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但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原因在于,各级各地政府为了树政绩,过度投资拉动经济的热情终未被约束。在各利益方的反对下,迫在眉睫的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停滞不前,尤其是经济转型进展缓慢,故金融改革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参考文献:[1] 李国平.《中国银行业繁荣与危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2] 王丽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3] 曾刚.《中小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