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使令动词句及使动用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文言文使令动词句及致动述宾短语目录:一、使令动词句1、使令动词的构造…………………………………………………………………………………………………12、意使和致使…………………………………………………………………………………………………4二、致动述宾短语1、使动述宾短语……………………………………………………………………………………………………52、意动述宾短语……………………………………………………………………………………………………7一、使令动词句使令动词句(以下简称“使令句”)是由使令动词构成的句子,常用的使令动词是“使”,其次是“令”。“使”、“令”等词在这种句子中并不表述具体的行为、活动,只是表示其后....的行为..、变化..等是使动...的,而非自动的....。使令句与动词的使动用法都是表示使动,但是有一点很不同:使动用法....通常只是..使用单个..的动词..,所以由使动用法构成的使动句结构通常都比较简单;而使令句...中的动词性词语.....通常都.比较复杂....,由它构成的使动.....句可以比较复杂....。关于使令动词句,我们谈两个问题:1)使令动词句的构造,2)意使和致使。1、使令动词句的构造1)为了说明使令动词句的构造,先来谈谈基本动词“使”、“令”和使令动词“使”、“令”的区别。注意1:“使”、“令”可以是基本动词。作为基本动词,“使.”常表示..“役使..”、“任用..”、“派遣..”等意义;“令.”常表示..“命令..”,它们常带体词性宾语.......,是及物行为动词......。例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操鞭使人.,则役万夫。(使人:役使他人)(如果他拿着鞭子指挥,就能驱使上万的人去救火。)本例中“使”的基本动词表示“役使”的意思。○《孟子·公孙丑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使能:任用能人)(尊重有德行的人,作用有才能的人,优异杰出的人都有职位。)本例中“使”的基本动词表示“任用”的意思。○《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伯有将强使之.。(使之:派遣他)(伯有要强派他去)本例中“使”的基本动词表示“派遣”的意思。○《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齐桓公将立管仲,令群臣..曰:“寡人将立管仲为父。”(齐桓公想要给管仲“仲父”的称号,命令群臣说:“我要立管仲为仲父。”)本例中“令”的基本动词表示“命令”的意思。2注意1:“使”还可以是不及物行为动词,意思是“出使”,可以带处所宾语和处所补语。例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苏代为齐使燕.。本例中“使”是不及物行为动词,可以带处所宾语“燕”,构成述宾短语。○《战国策·燕策一》:苏代为齐使于燕..。本例中“使”是不及物行为动词,可以带处所补语“于燕”,构成述补短语。注意2:使令动词“使”与不及物动词“使”的区别比较大,一般不会混同。人们有时把使令动词“使”、“令”与及物动词“使”、“令”混同在一起,其实它们并不相同。使令动词....“使.”、“令.”不带体词性词语.......做宾语..,只带主谓性宾语.......,也没有什么很具体的意思,也就是说不表述什么具体的行为、活动,只是表示其后..的.行为..、变化..等是使动的....,而非自动...的.。先来看“使”:○《吕氏春秋·执一》:吴起曰:“治四境之内,成训教,变习俗,使君臣有义....,父子有序....,子与我孰贤”(吴起说;“治理全国,完成教化,改变习俗,使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次序,您跟我比哪一个强些?”)本例中的动词“使”是使令动词,完全不能理解为动词“使”的“役使”等基本意义。只能理解为,由于前面的“成训教,变习俗”才致使“君臣有义,父子有序”这种结果的出现。同时,这里的“使”并不是带“君臣”、“父子”做宾语;如果一定要这样切分,那么“使君臣”和“使父子”在本句中就会变成为不可理解的结构。这里只能分析为:“使”带复句形式的主谓短语“君臣有义,父子有序”做宾语。○《韩非子·扬权》: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林枝..扶疏..。(作为君主,要经常象修剪树林那样削割臣下的势力,不要让臣下的势力如枝叶繁茂。)本例中的使令动词“使”,同样不能用“使”的基本动词义来解释,与上例类似。注意3:为了说明这一点,再来看用“使”的四个例句:○《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这次温地会盟,晋文公召请周襄王前来,率领诸侯朝见,并让周天子打猎。)本例中晋侯与王之间,不会有“役使”之类的关系,动词“使”只是告诉听话的人:小主语“王”实现其后的行为,不是完全主动的,而是由于大主语“晋侯”造成的。即构成使令句的“使”不同于基本动词的“使”,这个“使”不带体词性宾语,而是带其后的主谓短语“王狩”做宾语。○《左传·文公十六年》:夫人..将使公田..孟诸..而杀之...。(襄公夫人打算让宋昭公到孟诸打猎而乘机杀死他)本例中襄夫人与宋昭公之间,不会有“役使”之类的关系,动词“使”只是告诉听话的人:小主语“宋昭公”实现其后的行为,不是完全主动的,而是由于大主语“襄夫人”造成的。即构成使令句的“使”不同于基本动词的“使”,这个“使”不带体词性宾语,而是带其后的主谓短语“公田”做宾语。○《左传·昭公十三年》:观从..使子干..食.。(观从让子干吃饭)本例中的“观从”与“子干”之间,不会有“役使”之类的关系,动词“使”只是告诉听话的人,小主语“子干”实现其后的行为,不是完全主动的,而是由于大主语“观从”造成的。即构成使令句的“使”不同于基本动词的“使”,这个“使”不带体词性宾语,而是带其后的3主谓短语“子干食”做宾语。○《左传·哀公十一年》:孔文子...使疾出其妻....。(孔文子让太叔疾休弃了他的妻子。)本例中的“孔文子”与“疾”之间,没有“役使”之类的关系,动词“使”只是告诉听话的人,小主语“疾”实现其后的行为,不完全是主动的,而是由于大主语“孔文子”造成的。即:构成使令句的“使”不同于基本动词的“使”,这个“使”不带体词性宾语,而是带其后的主谓短语“疾出其妻”做宾语。注意3:使令动词的“令”与基本动词“令”的区别更明显。例如:○《老子·十二章》: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嘈杂的声音,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本例中的“五音”不会去命令“人耳聋”,而只能是致使人有耳聋的结果。如果把这个“令”分析为“令人”,在本句中也是不可以理解的。而“令”所带的宾语“人耳聋”,只能分析为主谓性宾语。“五味令人口爽”与前面类似。○《墨子·备城门》为闺门..两扇..,令各可以自闭。(做小门的两扇门,使各自可以开一扇闭一扇)本例中的“闺门两扇”不会去命令“各可以自闭”,而只能致使闺门有自闭的结果。如果把这个“令”分析为“令门”,在本句中是无法理解的。而“令”所带的宾语“各可以自闭”,只能分析为主谓性宾语。正是因为使令动词“使”、“令”都不带体词性宾语,所以也就不能把它们分析为递系句(或兼语句)。基本动词“令”倒是可以构成递系句,关于这个问题,请参看第八章第四节紧缩复句。2)使令动词句中“使”、“令”的后面常用主谓短语做宾语,当使令动词句中小主语所表示的人物在上文出现过时,“使.”、“令.”的后面..,小主语...一般都不再出现....,而是..取无主句...的形式..。例如:○《左传·闵公二年》:郑人恶民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郑君讨厌高克,派他率领军队住在黄河岸边。)本例中“高克”是动词“使”后所带宾语中的小主语,由于在前分句中“高克”已经出现,所以“使”后省略不再出现。○《战国策·赵策四》: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棋..,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左师公说:“我的儿子舒棋,年龄最小,不成器。可是老臣已经衰老了,心里很疼爱他。希望能让他作一名宫中卫士,来保卫王宫。”)本例中的“舒棋”是动词“令”后所带宾语中的小主语,由于在前分句中“舒棋”已经出现,所以“令”后省略不再出现。注意1:有时,这种句子可以用“之”作小主语。这样的例句很少见,在我们所用的六部书中,共有十几例。例如:○《孟子·滕文公下》: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里)本例中“使”所带宾语是主谓短语,其主语用“之”替代作小主语。4○《墨子·备突》:用车两轮...,以木束之,涂其上维置突门内,使度门广狭,令之.入门中四五尺。(将两个车轮捆在木上,外面涂上泥巴,用绳系轮置于门上,计算门的宽容,让轮悬于门中四、五尺之处。)本例中“令”所带宾语是主谓短语,其主语用“之”替代作小主语。注意2:如果受使者是不能或不必确指的人,主谓短语也常取无主句的形式。例如:○《左传·成公二年》:齐侯使请战..。(齐顷公派人请战)本例中的受使者是不能确指的人,“使”的宾语用无主句的形式。○《左传·僖公五年》:晋侯使以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晋侯派人报告杀太子申生的原因。)本例中的受使者是不必确指的人,“使”的宾语“以杀太子申生之故来告”,是无主句的形式。注意3:有时这种小主语也可以用“人”来表示。例如:○《孟子·公孙丑下》:王使人.问疾。(齐王派人来问候孟子的病)本例中“使”后的宾语中,名词“人”是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但这里的“人”是泛指,而非确指。○《庄子·说剑》: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本例中“使”后的宾语中,名词“人”是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但这里的“人”是泛指,而非确指。2、意使和致使1)意使在包含使令动词的句子中,由于主使者的授意,受使者独立地去完成某种行为,便构成意使。意使通常要同时符合下述两个条件。首先,由主使者...须向受使者授意......,所以使令句...的大主语...和小主语...通常由有生名词充当......,而不.可以由无生名词.....或谓词性词语充当.......。其次,由于受使者...是接受主使者.....的意图..去完成某个行为......,所以这种行为....通常由行为动词.....或带宾语的状态动词表.........示.,并且这种行为是受使者可以并同意去独立完成的。意使句只能由“使”构成。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中报告危急情况。)本例中的大、小主语“宋人”、“门尹般”都是有生名词,其中大主语是主使者,而小主语是受使者。动词“如”、“告”都是行为动词。○《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救赵。(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去救赵国)本例中的大、小主语“魏王”、“晋鄙”都是有生名词,其中大主语是主使者,而小主语是受使者。动词“将”、“救”是行为动词。注意:在使令动词句中,“使”最常构成意使句,占使令动词句的80%以上。2)致使5由于主使者的活动或影响,使受使者具有某种状态或活动,便构成致使。致使句...可以用.“使.”,也.可以用.“令.”。通常只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便可成其为致使句....。注意1:致使句要符合的条件一:主使者并非人......或国家..,而是由无生名词....表示的物.,或是某种..行为..、变化..。例如。○《老子·十一章》:五色..令人目盲。本例中的大主语是“五色”是物,而并非是人或国家,为无生名词。使动词“令”表示致使。○《左传·昭公十一年》:郑庄公城栎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郑庄公在栎地筑城而安置子元,让昭公不能立为国君)本例中的大主语是主谓短语“郑庄公城栎而寘子元焉”,使动词“使”表示致使。注意2:致使句要符合的条件二:受使者...是由无生名词表示.......的物.,而不是人...或国家..。○《韩非子·扬权》: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本例中的小主语“木枝”即受使者是无生名词表示的物,而不是人或国家。虽然大主语是有生名词“人君”,但仍符合致使句的条件之一。○《墨子·备穴》:满炉而盖之,毋令气出。本例中的小主语“气”即受使者是无生名词表示的物,而不是人或国家。注意3:致使句要符合的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