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公共选择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公共选择理论TheoryofPublicChoice个体行动与集体行动(决策)理想假设: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一定会为实现该共同利益采取集体行动。(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大家)Eg:同一社区的人们会保持公共卫生清洁;消费者会组织起来与售卖伪劣产品的商家作斗争;工人们为了福利待遇的改善会团结起来罢工,抗争到底;……一、公共选择的三个经典案例公有地悲剧CommonTragedy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三个和尚喝水Threeboysnoboy1、公地悲剧“公地悲剧”是1968年美国学者加勒特·哈丁在《科学》杂志上撰文提出的。作者设想有一块草地,每年生长一定量的牧草。在不受任何制度约束的前提下,几个牧羊人都倾向于过度放牧以扩大自己的收益,而不考虑别人和集体。结果牧场由于滥放而退化毁坏,羊群因无草可吃而饿死,最终所有牧羊者一无所获。作者通过此例试图说明,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一旦没有制度约束,最终会损坏集体及其自身的利益。如果某种资产的产权安排决定了很多人都能不同程度地使用这种资产,那么这种资产就具有公地特性。”TheTragedyoftheCommons是一篇著名的论文,自从作者哈丁1968年写了这篇文章后,Commons就成了一个热门的名词。2、囚徒困境•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1年。•若二人都互相检举(相关术语称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8年。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很困难。3、三个和尚古老的故事?“两个和尚抬水喝”是集体行动成功的例子,而“三个和尚没水喝”则体现了集体行动的失败。从“二”到“三”由成功至失败的变化,关键在于集体人数的增大。三个和尚到底有没有水喝?一般来说,三个和尚没水喝。但是,如果这三个和尚“不对称”,或是存在“选择性激励”,那么三个和尚就很可能有水喝。行为经济学家的答案是:三个和尚有没有水喝取决于那两个“规范使用者”中有没有“志愿惩罚者”。如果两个“规范使用者”都是属于老好人类型的“条件合作者”,那么三个和尚最终是没有水喝,因为那个“理性利己主义”和尚会破坏合作环境,驱使“条件合作者”选择搭便车行为。如果有一个和尚是“志愿惩罚者”,情况就完全不同。这位侠义和尚会不惜时间和代价盯住想搭便车的“理性利己主义”和尚,不让他喝一滴水,逼使他参加取水行动。结果自然是:三个和尚有水喝。Infact:貌似合理的“共同行动”集体行动假设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集体行动的结果,许多合乎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并没有产生。相反地,个人自发的自利行为往往导致对集体不利甚至极其有害的结果。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包括那些没有分担集体行动成本的成员都能从中受益。这种不合理的成本收益结构导致搭便车行为。“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就是搭便车者的极好例证。南郭先生实际上没有参加乐队合奏这样一个“集体行动”,但却得以分享国王奖赏这个集体行动的成果。理性自利的人加大了集体决策的难度。由于搭便车行为的存在,理性自利的人一般不会为争取集体利益作贡献。当集体人数较少时,集体行动较容易产生;然而,随着集体人数增大,产生集体行动就会越来越困难。人均收益相应匿名性搭便车二、公共选择理论简介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并于五六十年代形成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60年代末以来,其学术影响迅速扩大。英国经济学家邓肯·布莱克被尊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他于1948年发表的《论集体决策原理》一文(载《政治经济学杂志》1948年2月号),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基础。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1919-)美国人,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198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重要著作:•《财政理论与政治经济体系》(FiscalTheoryandPoliticalEconomy);•《同意的计算》(TheCalculusofConsent》与塔洛克(Tullock)合著;•《自由的限度》(TheLimitsofLiberty);•《宪法合约的自由》(FreedominConsitutionalContract);•《课税的权力》(ThePowertoTax)与布瑞南(G.Brennan)合著;……..现代民主社会中,政治程序也是公用品供给的一个决定因素。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部门中,资源配置的决策是一种集体选择:个人投票选出代表,由代表表达全体选民的意见或偏好,对政治家决定的政府支出水平作出表决,最终形成财政支出规模。公共选择又称公共选择经济学、政治的经济学,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交叉理论。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联系与区别内容媒体杠杆主体动力经济市场市场决策物物交换(商品)货币价格等价自愿个人厂商个人利益最大化政治市场集体决策公共产品的成本选票规则、不平等、强制、服从、统治个人组织政治均衡-----和经济市场一样,政治市场也存在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政治市场的需求方投票者(纳税人)含特殊利益集团政治市场的供给方政治家官员政治均衡指在一定的规则下,全体成员就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相应税收的分摊达成协议。•公共选择作为一种选择,指的是个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是人们通过某种制度安排集体决定公共物品需求、供给与产量的过程,是个人偏好通过某种机制转换成经济行动的过程。•与一般市场中的个人分散化决策相比,公共选择是一种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形式。由于在现实中大部分公共物品是由政府提供的,大部分公共选择是以政府的名义做出的,公共选择主要是一个政治过程,公共选择理论又称作政治的经济理论。•公共选择包括参与者、选择方式和选择标准三个关键要素:•(1)参与者。既然是一种集体选择,公共选择当然需要人们参与。在民主社会,公共选择的参与者并不限于选民、议员和政府工作人员,工商企业、同业公会、非营利组织等也可以参与。公共选择的参与者可以被选举、任命或雇佣参与,也可以自愿参与;•(2)选择方式或决策方式。决策方式是人们做出集体决策的程序,这些方式多种多样,如一致同意规则、多数决定规则、否决投票等等;•(3)选择标准:效率与公平•公共选择理论的特点:该理论不在于研究选择的好坏,而是研究作为集体的人们为什么选择这样而不是选择那样,以及怎样选择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共选择的困境集体成员对公共产品有何评价?集中性决定社会福利判断当不同成员对公共产品表露出不同观点时,如何在这些观点之间进行权衡,以形成最后决定?一致同意规则:林达尔均衡直接民主决策机制是指公民直接投票,参与公共决策,并以投票结果作为最终选择的一种决策制度。按投票获胜的规则不同,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又可分为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票规则。一致同意规则指一项决策,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或没有任何人反对,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该规则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根据这个规则做出的集体决策,可以满足所有投票人的偏好,因此,一致同意规则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二节公共选择的形式和原则在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中,有两个基本假设:(1)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参加到政治表决程序中来,并且每位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力都是平等的,也就是一人一票制。(2)在投票人用出选择、获得投票人的表决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决策以及付诸实施的过程中,不需要为信息的传递耗费任何资源,并且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失真,简之,就是信息成本为零。在这一机制下,帕累托最优将得以实现。但在实际中,一致同意规则由于一些明显的缺点而难于被普遍使用。这些缺点是:(1)决策成本太高。在三个人的场合一致同意就难以达成决策,在成千上万人的社会就更难。(2)这一规则要求人们投票时真实表达自己的偏好。而由于公共决策利益分享的特殊性,投票者会采取策略行为隐瞒自己的真实偏好,以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而承担较少的成本。多数投票者持这种动机时,决策将无法达成。(3)这一规则会被某些不良用心的人利用。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有否决权,不良用心的人会借此敲诈那些极想使表决议案通过的人,以获得好处。基于此,一致同意规则只有在较小范围的公共决策活动中才是适宜的。简单多数票原则•简单多数票的均衡水平多数票规则是指一项决策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成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按照简单多数票规则,只要赞成票超过1/2,议案或决策就可以通过。其他多数票规则又可以分为2/3多数制、3/4多数制、4/5多数制等。简单多数票规则最为基本和常用。多数票规则能在较大程度上克服一致同意规则的缺点,那么,它是否是理想且无懈可击的一种规则呢?共用品的数量GpGmGr共用品的数量•所谓中间投票人是指这样一位投票者,他的偏好正处于所有投票者的偏好的中点上,高于他偏好的物品数量的人和低于他偏好的物品数量的人正好相等。•正式提出中间投票人定理的是唐斯。他在1957年出版的《民主的经济理论》中指出:如果在一个多数人决策模型中,个人偏好都是单峰型的,则反映中间投票人意愿的那种政策会最终获胜,因为选择该政策不仅使中间投票人获益最大,也使其他人损失最小。小区6户居民,2户贫穷(月收入2000元),2户居中(月收入3600元),2户富有(月收入6400元)。现在拟建公共绿地,税收共计1200元。问不同税制下各阶层应纳税款是多少?•A同一税制200、200200、200200、200•B比例税制100、100180、180320、320(5%)•C累进税制0、0100、100500、500•2户贫•2户中•2户富成本-收益?•可见,多数票原则的均衡点是由中间投票者的偏好水平决定的,但又存在一定的缺陷。•此外,多数票原则还存在“投票窘境”。?多数票规则投票悖论与阿罗不可能定理我们先通过例子来说明投票悖论。假定有三个选民甲、乙、丙,每人要共同面临A、B、C三种选择方案;A代表高水平的财政支出方案B代表中等水平的财政支出方案C代表低水平的财政支出方案每个人的偏好顺序由表1表示。•投票悖论与阿罗不可能定理表1选民个人偏好顺序排列表投票选民第一选择第二选择第三选择选民甲ABC选民乙BCA选民丙CAB?A击败B,B击败C,C击败A投票悖论的成因基本概念峰指投票人效用曲线上的一个点,该点所有相邻点的效用都低于它。单峰偏好假如投票人从自己最偏好的结果向任何方向偏离之后,效用会下降,则称其具有单峰偏好。双峰(或多峰)偏好如果投票人偏离自己最偏好的结果之后,效用有降有升,则称其具有双峰(或多峰)偏好。如选民丙:通常表现为中间投票者两端的选民的理性思考。是否可以在投票程序上通过某种“技术”性的改变来消除投票悖论呢?为此我们引入淘汰制,即两两表决中获胜的方案才可继续参与表决,而未获胜的方案则淘汰出局,不再参与表决。由此可见,在淘汰制的民主决策机制下,虽然消除了投票悖论,但投票的结果依赖于投票程序,投票程序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到决策结果。这就又出现了问题,如何在不违背民主宗旨的前提下来确定投票程序呢?能有效保证投票程序不被人为操纵吗?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几乎无法被理想地加以解决。这就是多数票决策规则面临的困境。经济学家阿罗经过研究并用数学方法证明:不存在一种既满足民主制度的一切要求,又能把已知的各种个人偏好顺序总合为统一的社会偏好顺序的政治机制或集体决策规则。这就是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多数票规则的偏好强度与投票交易在经济市场上,消费者是可以表示自己的偏好强度的,其方式是对自己喜欢的商品支付较高的价格或增加购买量。在政治市场上,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