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品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陈小鸿⾃自⾏行⻋车出⾏行品质指数与改善评价2015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研究缘起与目标 ¨ 自行车出行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也是亟需保持、鼓励的绿色出行模式。因此,慢行交通规划优化与设计改善是目前城市交通规划的热点问题。尽管我国城市慢行设施普及率很高,但缺乏系统、科学、可用的方法:¤ 如何度量、评判设施的服务;¤ 影响设施品质的主要因素及重要性;¤ 有效提升出行品质的措施;¤ 不同人群对于品质改善的偏好,方式改变的可能性。 ¨ 目标:基于出行者的需求意愿分析,建立一套可量化、可比较、可实施的出行品质分析模型与分级标准,为步行与自行车出行环境改善提供规范化的流程、方法。 ¨ 自行车出行品质指数分析模型¨ 设施调研与特征分析¨ 影响要素识别与量化 ¨ 自行车出行品质分级标准¨ 自行车设施出行品质改善评价内容 上海自行车设施分析 ¨ 非机动车道宽度:上海城市地面道路双向非机动车道平均宽度6.2米,非机动车道约占城市地面道路面积的22.5%。¤ 道路等级分布:干道双向非机动车道平均宽度7.0米,高于支路(4.9米)。¤ 地区分布上:中心区浦西双向非机动车道平均宽度最窄(4.6米),中心区浦东最宽(7.6米)。 ¨ 机非隔离:城市干道约63%设有机非物理隔离,即仍有37%的干道无物理隔离。¨ 中心城有220余公里的地面非机动车禁行道路。 典型自行车设施调研分析 ¨ 40条自行车路段,涵盖不同道路等级、机非隔离型式、非机动车道宽度、遮阳设施、路边停车、重型车比例等要素。 已开展工作 ¨ 1.自行车交通设施的走访调研(1)20条自行车路段设施(10条拍摄了视频)(2)自行车交通设施分类隔离类型 典型道路 路段实景 硬隔离(如灌木、高树和栏杆) 武宁路 控江路 长宁路 标线隔离 周家嘴路 无隔离 靖宇东路 交通特征分析 ¨ 统计自行车道的设施、交通流特征,为出行品质影响要素分析及指数模型构建提供数据。¤ 物理特征指标:所处道路等级、隔离型式、非机动车道宽度、铺面情况、遮阳设施、照明等;¤ 交通流特征指标:流量、速度、助动车混入率、沿线机动车辆出入、路边停车等。非机动车道设施特征 机非隔离类型 路边遮阳设施 铺面质量 坡度 公交站点 交通运行特征 路边停车 助动车混入比 助动车速度:约90%的路段助动车速度超过20km/h。相邻机动车道流量、重型车流量等参数。 自行车交通出行品质影响要素 ¨ 将自行车交通出行品质的影响要素归纳为四大类:安全、舒适、便捷、清洁 影响要素 度量指标 安全(混行冲突) 机非分隔、人非分隔、机动车速度与流量、助动车速度与流量等 舒适(骑行顺畅) 聚集密度、路面平整度、坡度、照明、遮阳、公交停靠、路边停车等 便捷(空间障碍) 绕行、车道标识、延误等 清洁(环境污染) 机动车流量、助动车(燃气)流量、重型车比例等 自行车出行品质影响要素 影响要素——安全方面 好 差 隔离类型 内江路 芳甸路 助动车混入比例 某绿道 武宁路自行车出行品质影响要素 影响要素——舒适方面 优 差 路面平整度 周家嘴路隆昌路遮阳设施 曲阳路 杨高中路自行车出行品质影响要素 影响要素——清洁方面 优 差 重型车比例 扬尘污染影响要素量化 出行品质主观调查 ¨ 出行品质问卷与视频调查:选取40条自行车路段设施拍摄骑行环境视频,共207段视频,每段持续时间为20-30s. ¨ 挑选出其中59段视频,涵盖影响自行车出行品质的相关要素,作为出行品质问卷调查的评价打分对象。出行品质主观调查 ¨ 受访对象:共邀请了261名志愿者参与调研,包括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自行车爱好者等。 出行品质主观调查 ¨ 调查方法:请志愿者观看视频片段,并即时为各视频的自行车出行品质打分(分值范围为1~5分)。包括:安全分值、舒适分值、清洁分值及总体品质分值。 出行品质主观调查 受访者个人信息表 出行品质评分表 出行品质主观调查 ¨ 共获得了44564个评级结果:安全感受、舒适感受、清洁感受和总体感受评级各11141个。¨ 评级分值(满意度)分布较好。 出行品质指数:安全品质指数 ¨ 机⾮非隔离形式是影响安全感受的第⼀一指标。从无隔离、标线隔离到硬隔离(物理分隔),安全感受越来越高。¨ 目前仍有37%的干道无物理分隔,有必要对这些设施进行物理分隔,提高自行车出行安全感。 BLOSsafe=0.849*SF(机非隔离类型)-0.002*MMR(助动车混入率)+1.046 安全感受评级个数平均分无隔离25552.05标线隔离30352.48硬隔离55513.66出行品质指数:安全品质指数 ¨ 机非硬隔离车道:宽度、助动车混入率 BLOSsafe-hs=0.328*NLW(非机动车道宽度)-0.001*MMR(助动车混入率)+2.950 ¨ 机非划线隔离车道:宽度、机动车流量、助动车混入率 BLOSsafe-ss=0.247*NLW(非机动车道宽度)-0.006*MVF(机动车流量)-0.001*MMR(助动车混入率)+1.935 ¨ 机非无隔离车道:机动车流量、助动车混入率 BLOSsafe-ns=-0.558*MVF(机动车流量)-0.076*MMR(助动车混入率)+2.888 出行品质指数:舒适品质指数 ¨ 铺⾯面质量是影响舒适感受的第⼀一指标。铺面平整、或采用更高等级彩色铺面,舒适性提高。BLOScomfort=0.401*QP(铺面质量)+0.374*PRP(路边遮阳比例)-0.340*PP(路边停车比例)-0.131*PS(是否有上坡)+2.358 ¨ 路边停⻋车及上坡是影响舒适性的负面因素。路边停车比例高或需要爬坡,都降低了骑行舒适性。 ¨ 路边遮阳比例也是影响舒适性的重要指标。良好的遮阳设施设置,有利于提高舒适感。舒适感受评级个数平均分QP=028762.48QP=182653.28舒适感受评级个数平均分无~115052.27少于50%~211253.09超过50%~385113.21出行品质指数:清洁品质指数 ¨ 重型⻋车流量是影响清洁感受的重要指标。重型车流量越低,清洁性越高。BLOSclean=-0.124*HVF(重型车流量)+3.499 清洁感受评级个数平均分HVF~157563.41HVF~236763.18HVF~39403.17HVF~47693.08出行品质指数:整体品质指数 ¨ 安全感是影响⾃自⾏行⻋车总体出⾏行品质的第⼀一指标。再次说明干道上设置物理隔离的必要性。对于只能采用标线隔离或者无隔离的设施,必须采取其它手段的提高品质。¨ 清洁感虽然不及安全感、舒适感影响程度高,但也不容忽视。对于自行车出行量高的路段或区域,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善(如部分时段禁止重型车通行等)空气质量。 BLOS=0.351*BLOSsafety(安全感)+0.313*BLOScomfort(舒适感)+0.300*BLOScleaness(清洁感)+0.079 出行品质指数计算模型汇总 自行车出行者分类 ¨ 特殊需求者:受体能、应变能力限制,对自行车骑行环境品质有特殊要求的群体,如小孩、老年人; ¨ 尝试者:主要依赖机动化方式出行,但不排斥自行车。若有良好自行车出行环境,愿意尝试使用自行车; ¨ 惯用者:经常使用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但对自行车的喜爱程度一般; ¨ 爱好者:钟爱自行车,能够接受较为恶劣的骑行环境。 自行车出行者分类 ¨ 在四类出行者中,选取若干典型样本进行出行品质差异化需求分析。 人群类型 样本数 自行车偏好程度 自行车使用强度 特殊需求者 8 / 每周1-2次 尝试者 12 在骑行环境较好时才会使用。 一般不使用 惯用者 48 在骑行环境较好时才会使用(38名),其他“无所谓” 每周使用7次及以上占56% 爱好者 15 较喜欢及以上 超过50%每周使用7次以上。 自行车出行品质分级方法 ¨ 根据四类出行者对59个视频片段展示出来的骑行环境可接受程度,挑选出主观评级为“好”、“较好”、“中等”、“较差”和“差”的视频片段。¨ 提取非机动车道设施参数和交通运行参数,利用出行品质指数计算模型,得到对应于各级别的出行品质指数阈值。 人群接受程度 视频评级 四类人群都能接受 好 仅尝试者、惯用者、爱好者能够接受 较好 仅惯用者、爱好者能够接受 中等 仅爱好者能够接受 较差 四类人群都不能接受 差 差异化的出行品质需求 品质等级 出行品质指数最小值 出行品质指数最大值 出行品质指数均值 好 / / 3.7 较好 3.4 3.7 3.5 中等 2.9 3.4 3.1 较差 2.6 2.9 2.8 差 / / 2.4 出行品质分级标准 出行品质等级 出行品质指数 服务人群 良好 ≧3.5 可基本满足所有人骑行需求,是特殊需求者、尝试者的出行品质需求低限。 中等 3.0-3.5 可满足自行车惯用者、爱好者的骑行需求,是惯用者出行品质需求低限。 较差 2.5-3.0 只有对自行车极其爱好的人群才可接受的出行品质,不满足惯用者、尝试者和特殊需求者的出行品质要求。 差 <2.5 所有人群,包括骑行爱好者都不可接受的出行品质级别。 干道出行品质分析:方法 ¨ 利用出行品质指数计算模型、出行品质分级标准对上海中心区主次干道自行车出行品质进行分析:400条主干道路段,868条次干道路段。¨ 要素采集方法:¤ 道路设施管理系统提供的道路设施信息表¤ 街景地图¤ 现场踏勘 干道出行品质分析 中心区主干道出行品质分级图 主干道,400条路段¨ 良好:87¨ 中等:112¨ 较差:87¨ 差:7干道出行品质分析 中心区次干道出行品质分级图 次干道,868条路段¨ 良好:80¨ 中等:208¨ 较差:392¨ 差:28干道出行品质分析 ¨ 能够为大多数自行车骑行者提供可接受服务品质的路段不到40%(38%),其余62%(含禁非道路)都需要对出行品质进行改善提升。¨ 具备吸引机动化出行者使用自行车出行的干道路段仅占13%。¨ 次干道自行车出行品质问题最为突出,48%的路段处于出行品质较差及以下水平。中心区干道出行品质分级图 干道出行品质分析 ¨ 出行品质“较差”及以下VS出行品质“良好”:主干道较差、差 良好 机非隔离 95%无硬隔离,5%硬隔离 100%硬隔离 非机动车道宽度 73%介于1-2米 100%介于4-5米 铺面质量 97%平整 100%平整 路边遮阳 39%遮阳比例超过一半; 66%遮阳比例超过一半; 路边停车 45%无路边停车 90%无路边停车 出行品质改善示范:宝安公路 宝安公路改善前道路设施特征 机非隔离类型 铺面质量 路边遮阳比例 非机动车道宽度 标线隔离(2) 不平整(0) 几乎无(1) 3-4米(3) 出行品质指数:2.8 出行品质级别:较差,特殊需求者/尝试者/惯用者不愿接受 改善措施选择 ¨ 将机非无隔离路段改为硬隔离(栏杆隔离)路段,与机动车流隔开;¨ 重新铺装道路,提高路面平整度;¨ 在路边种植树木,形成浓郁树荫,增加路边遮阳比例。宝安公路改善后道路设施特征 机非隔离类型 铺面质量 路边遮阳比例 非机动车道宽度 物理隔离(3) 平整(1) 大于50%(3) 2-3米(2) 出行品质指数:3.5 出行品质级别:良好,几乎所有人可接受 改善效果评估 通过改变机非隔离类型、提高路面平整度、提高路边遮阳比例,可将出行品质等级从“较差”级别提高到“良好”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