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目录背景概念我国体系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发展趋势1234广州大学城广州科学城神舟七号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国家创新体系产生的背景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的产生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的几大变化相关。一是随着冷战的结束,竞争力取代军事对抗成为新一轮竞争力的焦点,各国的科学技术政策从关注“基础研究”向技术创新转移,传统的研究开发系统概念让位于创新体系的概念,政策从注重科技知识的创造转向知识的创造、扩散、转移和应用并重。即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过程,而是一个系统。二是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成为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武器。这一方面的例子有日本,日本通过产业政策,政府的干预,使本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大的飞跃,这强化了国家在推动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国家创新体系的始作俑者是英国著名学者费里曼。他在1987年研究日本时发现,日本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辅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便使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工业化大国。这说明国家在推动一国的技术创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技术领先国家从英国,到德国美国,再到日本,这种追赶、跨越,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且还有许多制度、组织的创新,从而是一种国家创新体系演变的结果。现在在国际上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派。一派以丹麦阿尔伯格大学伦德沃尔教授及其同事为代表。这一派分析的侧重点是生产企业和用户、企业和供应商的互相作用。另一派以费里曼和美国的纳尔逊为代表。这一派认为制度的设定和功能是决定创新体系效率的关键。第三派是现在有人提出跨国家的创新体系概念,即在某些地区,跨国家的创新体系的作用比国家的作用还大。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广义: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一个国家的公共和私有部门组成的组织和制度网络,其活动是为了创造、扩散和使用新的知识和技术。其中政府机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是这一系统中最重要的要素。狭义:国家创新体系是由政府和社会部门组成的、以推动技术创新为目的的机构和制度网络。就我国而言,国家创新体系的机构包括:经济科技管理部门,技术标准制订部门,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技术中介服务机构,高校,企业等。制度包括中国的有关法律和政策,相关的道德规范等。国家创新体系的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图国际国内环境政府市场环境产业技术基础企业高校科技中介科学院所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机制的不断引入,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从计划型的创新系统向计划市场混合作用的形式转变。转变的突出之点是政府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扬弃了许多计划体制的东西,使企业和科研机构有了越来越大的自主权,政府虽然还是技术创新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推广者,但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创新中的作用大大增强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国家创新系统的变化。首先,通过改革,科研院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其次,国家科技计划不断向实现技术创新的方向转移。第三,政府通过许多措施,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第四,政府开始注重通过立法、政策手段来推动技术创新。改革使国家创新体系的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基本态势已形成。政府高校科技中介企业科研院所企业在创新能力和组织建设上都有较大发展,已不再是过去的生产车间的角色。企业已成为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员。首先是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投入不断增加,企业现已占三分之一天下。其次,企业办的研究开发机构也不断增加,标志着其技术开发实力的增强,并将有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第三,企业的创新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科研机构不再只是基础知识的生产者,而已成为包括应用知识的生产者,成为重要的创新源和新兴产业的重要创业者。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意识已初步形成。政府拨款已不再是科技机构资金的主要来源,60%以上的科研经费来自于企业和其它社会渠道。如在技术市场中,科研机构输出的技术的合同金额占技术市场的40%以上,上海在1996年达到了54%。科研机构办的高技术企业如春笋般地兴起,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活力,像联想集团已成为计算机产业的生力。高校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是科研水平相对而言不断上升。八五期间,高等学校的国内科技论文增长较快。二是作为教育部门,高校的侧重点不断向培养对企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转移。三是高校从市场获得的科研经费也不断上升。四是高校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上述几个方面表明,高校的职能已从单纯的教育和研究不断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扩展。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科研部门和生产部门的联系很少,这阻碍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为了解决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难的问题,政府推出了加强成果转化的一系列措施,以建设技术创新的支撑服务体系,这包括为解决科研生产相脱节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高科技企业服务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机构,及以创建技术市场、建立高新技术园区等形式推动科技成果的市场化,把原来政府的职能让位于由市场来解决,在技术和应用之间架起桥梁。从技术市场机构看,其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技术交易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从科技成果的转让、技术服务和咨询发展到技术承包、技术培训等,并出现了技术入股等新形式。面向中小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现已有200多家,覆盖全国各地和多个行业。国家工程中心自1991年部署以来,已在重点领域和行业建立了119个。国家建立的高新技术园区是一项创举。它形成了一个有助于推动科技经济结合的环境,形成了一个区域创新体系。区内的企业不断增加。计划集成型混合型市场继承型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创新体系的模式已从计划集成转向混合型,并正向市场集成型转变。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国家层次上的创新体系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一个真正解决技术经济相结合的好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由于原有的体制惯性,政府负责科技与经济的职能分工使两方面的资源不能真正集成起来。技术创新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其特点要求组织管理的集成。但中国的传统的管理体制使技术的产生与使用成为几家不同部门的事,由此造成了创新项目不能向市场转化。第三,符合市场经济体系要求的创新政策体系还没有形成。因此,部门的职能分工转变与集成应是下一个时期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企业还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还很低,技术创新的组织机制还不完善,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还很弱,如三分之二的技术开发力量在企业之外,大中型企业只有一半有技术开发机构,就是有这样的机构也是创新能力很弱。虽然研究开发经费企业投入已占40%,但企业实际的技术创新支出还很低。应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在研究开发中的投入因此,如何解决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真正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下一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另一个重点。科技体制改革需要新的思路。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与知识使用者企业之间联系少,许多课程的设置脱离企业的需要,学生在学校所受的知识灌输大于知识创造的教育。创新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市场化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各要素都从本部门利益出发进行创新活动,导致创新体系的整体作用效果不佳。现有的技术创新中介机构和支撑服务体系还很薄弱,缺乏有力的支持,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第三,创新体系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外部环境还很不理想。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应该有什么样模式的国家创新体系,我们认为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国家创新体系必须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必须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的创新体系,能使中国实现经济技术发展的跨越的高效的创新体系必须能适应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必须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从此出发,我们认为,创新四要素之间的功能与联系方式应从创新体系的运作、目标、机制和体系上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大企业与小企业——在创新系统的运作上,要做好创新系统各要素的职能分工与集成。国家创新战略——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还需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即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面临着一个如何追赶发达国家的问题。日本、韩国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好的表率。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职能之一是基础知识的提供,产业共性技术的提供,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的提供。产业共性技术——产业共性技术是许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政府的政策工具——政府应以政策管理为主,计划为辅。科技计划——市场经济仍需要一定的科技计划,以提高国家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创新融资问题——银行的商业化和对所有企业平等待遇将能根本上解决技术创新的融资问题。科技体制改革——国家的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必须作重大调整,不应继续以面向科技人员的微观改革为重点,而应以面向市场经济体系的科技格局的建立为重点。这样之后将形成一个如下的国家创新体系:以国立公共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校为主体的基础研究体系,以企业和国家使命性的开发型的高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为主体的开发型研究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应用体系。以高校为主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体系。以政策主要手段的国家调控体系。以服务机构为主的创新支撑体系。以国家科技计划和创新战略为引导的国家创新引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