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乡商业网点发展导向性规划纲要(2020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杭州市城乡商业网点发展导向性规划纲要(2011-2020)规划商业网点,既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要求,也是繁荣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适应新的商业发展态势和社会需求,使商业网点布局、结构、功能与国民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变化相适应。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购物天堂,美食之都”的战略目标,按照《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杭州商贸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商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立足“大杭州”,制定《杭州市城乡商业网点发展导向性规划纲要(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的期限为:2011—2020年。分近期:2011-2015年;中远期:2016-2020年。一、发展态势与现实基础(一)国内外商业网点发展趋势。1.国际商业网点发展趋势。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商贸的增长速度和自由化发展。在统一的国际市场引导下,商业网点建设资金得到快速流通,投资更为便利,助推了商业网点国际化进程。集团化:集团化经营是商业现代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一些大型批发市场、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等商业企业通过资金积聚和组建连锁跨国集团,向全球市场扩张。品牌化:商业网点在发展过程中,品牌企业的选择和引入至关重要。由于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会吸引具有品牌忠诚度的顾客前来,提高商业网点的人气聚集度,带动商业气氛。多样化:商业网点正从单纯的购物向购物、娱乐、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发展。大型的商业网点综合体承载了更多商业以外的功能,越来越多地向文化、城市形象等方面拓展。科学化:发达国家的商业是新技术应用最广阔的领域,它不仅提高了商业企业的管理水平,适应激烈竞争的快节奏,加快了资金、商品库存周转,而且也是组织大生产、大流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需要。2.国内商业网点发展特点。城市化推进商业网点快速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也在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达51%,大、中、小城市商业网点数量快速增长。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转型步伐加快:零售业网点伴随着各种现代营销方式的引入,商业经营业态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形成了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业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摩尔”等多元的业态结构。为适应消费多样化、多层次和个性化需求,网点格局和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购物环境大为改善。国际化和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全球化和新经济的挑战,商业网点发展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网点布局、结构、建设、管理功能和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高端化趋势明显。商业网点配套不断完善: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商业网点的交通可进入性、卫生条件、绿化环境等的要求更为严格。通过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完善,特别是艺术小品、休憩场所等的建设,有助于丰富网点的文化内涵,增加特色,树立形象,提升知名度。(二)杭州商业网点现实基础。1.网点发展基础扎实。经过上轮的规划与发展,城市商业业态丰富,外资入驻企业增多,市、县(市)互动、产业联动切实加强。目前,杭州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业网点体系。据《2011年杭州统计年鉴》统计,至2010年底,杭州市拥有商业服务网点267006个,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批发与零售总数为3135家,限额以上住宿及餐饮网点761家。总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6.08亿元,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074.24亿元,县(市)以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1.84亿元。创新形成“商业特色街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至2010年底,杭州市共拥有市级以上商业特色街区12条,其中国字号商业特色街8条,年交易额达到749.5亿元。各县(市)商业特色街已纷纷启动建设。商品专业市场规模效应显著,物流业发展迅速。至2010年末,杭州市共有亿元以上商品专业市场144家,成交额达2697亿元,保持持续增长状态。物流企业已经达到3000余家。2.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基本形成重点突出、多中心的城市商业空间格局,符合城市空间拓展的需要。主城区已经形成了以武林广场、钱江新城为核心的市级商业发展中心。武林商业中心人流集聚,市场活力强劲,人文历史丰富;钱江新城商业中心成为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主要标志,商业氛围日益浓厚。临平、下沙、江南三大副城商业中心发展初具规模,各县(市)中心城区商业得到提升改造,能满足人们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多种需要。商业网点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网点能级持续提升。各级商业中心的商业网点布局相对集中,结构合理,业态多样,功能齐全,辐射能力不断加强。特别是随着城市综合体、中央商务区、楼宇经济工程等重大项目推进,为商业网点的集聚、发展提供了空间。社区商业、集镇商业和乡村商业网点布局得到重视。城乡地区商业网点已形成一定规模,连锁超市进农村、农超对接等项目卓有成效;“千镇万村”工程实现全覆盖,城乡商业的对接有序推进。各县(市)建设集镇、乡村社区商业积极性高,已形成了地方配送企业品牌。3.产业联动特色鲜明。近年来,杭州市加强了商业与旅游、物流、文化、制造等产业互促互动,促进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了传统的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出一批新兴商贸服务业,为商业网点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比如淳安县大力发展以生态休闲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将旅游和商业相结合;建德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工业,促进商业与第一、第二产业融合发展,推出了秋梅食品、家居城等地方商业品牌;富阳市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加快产业升级,加强了商业和物流业的联系。(三)商业网点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双铁”建设,催生新的商业空间。随着杭州地铁一号线的开通,二、三、四号线的施工,大杭州开始进入“地铁”时代,将会重构杭州的经济发展空间,在地铁沿线和主要换乘节点形成新的商气集聚之地。杭州-上海、杭州-苏州等高铁线路的启动在加快客源流动速度、集聚人气、推动同城效应实现的同时,也将对高铁站点的商业服务设施规模和类型提出新的要求。2.商旅融合,带来大量消费人群。杭州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75.71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6304.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25.7亿元,同比增长27.7%。旅游业总产值多年来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五,保持高速稳定发展,尤其是西湖申遗成功以后,迎来国际旅游的新机遇,释放出的资源潜能和市场空间将对商业服务的布局提出更高的要求。3.老年群体,创造未来消费热点。杭州市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6.9%,已经提前进入老年社会。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商业网点必须充分适应老年市场的需求,抓紧建设集生活性、养身性、休闲性、娱乐性等多功能的商业服务设施,完善家庭配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4.城乡统筹,挖掘巨大消费潜力。“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杭州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推进小城镇建设,即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投入,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学校、医院、文化中心、商业中心等服务设施,强化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吸引人口和资源要素集聚的能力。因此,未来在这一新型城市化模式下,商业发展空间和消费潜力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挖掘。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大杭州、大统筹、大商业、大平台”为出发点,以最大程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基本宗旨,围绕建设“购物天堂、美食之都”的战略目标,融合相关资源,优化网点布局,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商业服务功能,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业态多样、布局合理、服务优良、接轨国际”的商业服务体系,并在提升长三角地区商业服务功能,在促进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二)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强化城乡统筹。商业网点布局要强化惠民性和便民性。对于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商业网点布局,特别是农村商业和社区便民商业布局,要从城乡统筹角度进行标准化配置,并将社区商业网点布局纳入规划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中。此外,要综合考虑包括外来就业者、休闲旅游者和商务活动者在内的流动人口的消费特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2.智慧商业,创新运作模式。以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通信网络、高效率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为支撑,带动消费者购物行为模式的改变,创新零售企业经营模式和部门管理模式,促进一体化、数字化、高效率、交互式的商业发展新模式;构建以手机等便携式智能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的一站式、全方位、个性化购买服务体系。3.文化引领,实现错位发展。将西湖文化、运河文化等经典山水文化、历史文化、休闲时尚文化以及各区、县(市)的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商业网点建设之中,塑造别具一格的商业景观、商业文化、经营业态,在整体上强化杭州在长三角、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商业外在形象,并依此进行差异化主题定位,实现错位发展。4.配套交通,发展综合商业。尊重城乡发展与空间拓展,结合各级、各类功能区定位要求,对接新城开发以及交通道路(双铁、高速)建设,特别强调地铁线路和站点布局对消费人流带来的影响,合理安排商业网点空间布局,从交通网络角度配置全市商业网点。5.低碳绿色,优化网点布局。从商业网点自身发展规律与满足消费变化趋势出发,在空间布局上要科学,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在建设规模上要合理,减少资源浪费、过度竞争;在环境布置上要环保、节能、低碳,并根据不同等级商业功能区的定位要求,合理引导各类业态发展。(三)发展目标。1.总目标。整合现有商业网点资源,推进新型商业网点建设,优化空间布局结构,提高科技含量,提升服务品质,形成“总量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创新、结构合理、配套完善”的商业网点体系,与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相适应。2.阶段目标。到2015年末,初步形成2个市级商业中心、3个市级商业副中心、7个区域商业中心、9个区域商业副中心的大格局;农村商业网点建设进入高峰期。到2020年末,上述格局进一步得到完善,农村商业网点网络形成规模,城乡统筹的大商业格局基本实现。三、商业网点空间布局未来十年,杭州市将重点构建“2379”商业功能区,即形成“以二大市级商业中心、三大市级商业副中心为主体的,七大区域商业中心、九大区域商业副中心为辅助的,社区商业、乡镇商业、景区商业等多种商业为补充的”全市商业网络体系;充分利用地铁枢纽站点建设,大力发展地铁商业,增强各级商业功能区的作用和辐射能力。(一)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商业中心以综合性商圈或综合性商业街区为主要空间载体,集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娱乐、旅游、商务、酒店、会展等城市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功能区。日客流量50万人次左右,商业设施集聚在不少于25公顷的空间范围内,商业设施建筑面积100万-150万平方米;大型商业网点集聚度高,建筑面积占全部的50%以上,有一定数量的地标性商业建筑。杭州市在国际化风景旅游城市的打造过程中,市级商业中心的发展业态和商业休闲设施的配置,不仅要满足本地市民的需求,更要考虑国内外广大游客的需求。1.武林市级商业中心。空间范围:以武林广场为核心,向南以延安路商业大街为轴心,连接现有吴山、湖滨、武林三大商圈,向北辐射和延伸至运河沿线(湖墅南路)。规划目标:以地铁1号线开通为契机,西湖文化、运河文化、吴山文化等为特色,以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成功申报为动力,进一步提高商业集聚程度,优化网点空间布局,完善商业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积极培育新型商业业态,打造最具杭州文化特色和景观价值的国际化市级商业中心。重点任务:加快武林、湖滨、吴山三大商圈的改造提升和主题强化,并实现空间上的互动与错位;加快推进延安路商业大街综合整治工程,加强与解放路、庆春路、凤起路、湖墅南路等商业街以及中山路、武林路、湖滨路、东坡路等特色街区的对接;利用武林广场、龙翔等地(换乘)站点建设契机,大力发展地下商业;结合城区改造,以商业项目为抓手建设商业网点。业态引导:鼓励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等业态,旗舰店、专业买手店、体验店、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