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鸽巢问题教案【篇一:2015新人教版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东风小学六(2)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执教老师:东风小学陈应珍指导老师:东风小学谢立秀时间:2015年4月3日课题:数学广角——鸽巢原理教学内容:人教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6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经历抽屉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了解掌握“鸽巢原理”。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扑克牌、小棒和纸杯。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提示课题1.扑克游戏。(1)我手中有一幅扑克牌,去掉2张大小王,你知道还有多少张牌,有哪几种花色吗?(2)现在我把牌全部打乱,请一位同学任意抽出5张,(学生抽牌)我敢肯定,他抽出的这5张牌至少有两张牌是同一花色的,你们信吗?(玩两次)2.提示课题,明确目标。看到本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课件呈现例1: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1.“总有”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2.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对吗?(1)验证活动:学生动手列举“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2)全班交流:枚举法:摆一摆画一画用数表示4(4,0,0)4(3,1,0)4(2,2,0)4(2,1,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四种摆法,把符合要求的笔筒标出予以“检验”,理解“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3)问:一定要将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吗?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思考,全班交流问:为什么要先平均分?4.确认结论: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三、提升思维,构建模型1.加深感悟(1)问题1:如果5只铅笔放进4个笔筒,是否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呢?为什么?(2)问题2: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铅笔时,铅笔数和笔筒数可以是多少?小结: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在这个前提下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铅笔。2.引出课题(1)介绍“鸽巢原理”(2)提示:运用鸽巢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出谁相当于“鸽子”,谁相当于“鸽巢”。3.完善模型问:如果鸽子的数量不是比鸽巢的数量多1呢?这个结论还成立吗?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汇报交流。四、深入研究,验证模型(1)出示例2:把7本书放入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为什么?问:情境中谁相当于鸽子?谁相当于鸽笼?(2)那17张卡片分给5个同学,总有一个同学至少拿到几张卡片?(3)你能利用“鸽巢原理”揭秘课前魔术吗?五、总结(1)回顾刚才的探究过程,你学到了什么?(2)你能尝试用含有字母的表达式来归纳解决这一类“鸽巢问题”的方法吗?六、利用模型,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从大街上任意找27个人,他们中至少有3个人属相相同。问:你能像这样试着举出生活中应用鸽巢问题的例子吗?七、作业设计作业:书本71页练习十三的1、2、3思考:(1)6个人坐3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个人,这是为什么?(2)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篮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篇二:最新六下《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1234【篇三:鸽巢问题的教学设计】《鸽巢问题(一)》教学设计浙江省诸暨市浣东街道双桥小学陈文龙俞周晓(初稿)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汤骥(统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出示一副扑克牌。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取出大王和小王,还剩下52张牌,下面请5位同学上来,每人随意抽一张,不管怎么抽,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同学们相信吗?5位同学上台,抽牌,亮牌,统计。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研究几个数量较小的同类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魔术”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教师:把3支铅笔放到2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同桌二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预设:一个放3支,另一个不放;一个放2支,另一个放1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两种结果)教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说得对吗?教师:这句话里“总有”是什么意思?预设:一定有。教师:这句话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预设:最少有2支,不少于2支,包括2支及2支以上。【设计意图】把教材中例1的“笔筒”改为“铅笔盒”,便于学生准备学具。且用画图和数的分解来表示上述问题的结果,更直观。通过对“总有”“至少”的意思的单独说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2)教师:把4支铅笔放到3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4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学生:可以放(4,0,0);(3,1,0);(2,2,0);(2,1,1)。(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四种结果)引导学生仿照上例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假设法(反证法):教师:前面我们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出这一结论的,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再汇报,教师进行总结: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就是平均分的方法。【设计意图】从另一方面入手,逐步引入假设法来说理,从实际操作上升为理论水平,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师:把5支铅笔放到4个铅笔盒里呢?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4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教师:把6支铅笔放到5个铅笔盒里呢?把7支铅笔放到6个铅笔盒里呢???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只要铅笔数比铅笔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教师:上面各个问题,我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将解题经验上升为理论水平,进一步强化方法、理清思路。(3)教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揭示本节课开头的魔术的结果,你能来说一说这个魔术的道理吗?引导学生分析“如果4人选中了4种不同的花色,剩下的1人不管选那种花色,总会和其他4人里的一人相同。总有一种花色,至少有2人选”。【设计意图】回到课开头提出的问题,揭示悬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4)练习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1题(进一步练习“平均分”的方法)。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2.教学例2。(1)课件出示例2。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为什么?先小组讨论,再汇报。引导学生得出仿照例1“平均分”的方法得出“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剩下1本不管放在哪个抽屉里,都会变成3本,所以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2)教师:如果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会出现怎样的结论呢?10本呢?11本呢?16本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师:观察上述算式和结论,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巩固练习1.11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3只鸽子。为什么?2.5个人坐4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为什么?(四)课堂小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我们学会了简单的鸽巢问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分析,也可以用除法的意义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