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期末考试复习重点题型:单项选择:10个,20分判断题:5个,10分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题:6个,30分论述题:1个,20分考试内容:☆1.传播学形成的时期,国家(单选,判断):答:传播学形成于20C初-40N的美国。诞生于美国的原因:(1)传播事业最发达——社会条件(2)德国纳粹党执政后,大批欧洲学者逃亡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传播学诞生的条件:(1)主观——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相关的社会科学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基础。在此背景下,对传播现象的全面把握和科学认识,终于成为可能。(2)客观——传播的作用和影响凸显,特别是传播活动的相对独立化、职业化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重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终于唤起了全社会对传播现象的高度重视。☆2.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一个集大成者及其贡献(单选、判断、简答):答:四大奠基人:(1)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a.主要内容: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者分析→效果分析b.贡献:①提出了传播学的5W模式: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对谁说(towhom)、产生了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②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③提出了社会传播的三个功能:监测环境的功能、协调社会的功能、传承社会遗产的功能(2)卢因——美籍德国人,社会心理学家:贡献:①首创了“场论”与“群体动物论”(个人受群体影响)②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3)拉扎斯菲尔德——美籍奥地利人,社会学家:a.1940年“伊里调查”假说(与卡兹一起进行,《人民的选择》):①政治既有倾向与选择性接触机制(既定的政治自由倾向决定选择性接触媒体)②意见领袖——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发挥影响(“二级传播”).............b.贡献:①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破除“魔弹论”②倡导并确立了“实地调查法”(4)霍夫兰——美国实验心理学家:a.主要内容:《大众传播实验》(1949)、《船舶与说服》(1953),学术主要关心在于揭示传播效果形成的诸条件,如信源的条件、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以及受传者本身的属性条件等,并为此进行了大量实验。b.贡献:①形成了传播学的“耶鲁学派”②将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传播学领域③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定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④创立“控制实验法”学科开创者、集大成者——施拉姆:a.贡献:①将他人的贡献集中起来,进行整理,使之完善化、系统化,最终使传播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②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的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b.具体事迹:①建立了四个专门的传播学研究机构②编辑、出版了近30部著述:《大众传播学》(1949)、《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1954)③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如:电视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国际传播中的信息流通、传播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等。④曾经于20C70N末和80N初数次访华,是最早向中国介绍传播学的外国学者之一。☆3.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单选、判断、名词解释、简答):答:(1)经验学派:a.基本概念:经验学派,在广义上指的是主要以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它与主要以思辨性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在传播学中,经验学派尤其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从后者而言,它既是一个方法论的概念,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b.基本特点:①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不同传媒的受众的某种共同认同的东西,以便更充分地利用这种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政治控制或最大限度的市场开发的目的。②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主张从外部环境的变量出发来揭示事实和行为,科学、可验证。c.意义:①经验性研究方法强调切实可靠的经验材料或客观数据来揭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客观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经验性研究方法也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②经验学派出发点和着眼点都是紧扣具体的传播实践,有意探索如何通过.............传播来控制人的行为,这些研究对于管理层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d.局限性:①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无限复杂,而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是有限的,尤其是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的人的理性和精神活动,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单纯地用经验材料就能够加以说明。②在目前的情况下,经验性研究所依赖的程序或技术主要是问卷调查或控制实验。就前者而言,仅仅具有“概率论意义上的科学性”,并不具备自然科学的精确和严谨;就后者而言,虽然一部分变量或条件在实验环境中得到操作、分析和处理,但在有限的实验控制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往往说明不了丰富多彩和复杂的社会现实。③经验性研究所依赖的主要是个人或小群体层面上的经验材料,在研究现实的社会微观现象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用,但在考察社会的历史过程以及宏观社会结构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④尽管经验性方法论者主张“纯客观”的态度来研究社会现象,但这一点在现实当中很难做到。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社会价值和意识形态,这使得他们的学术立场或多或少都具有特定的倾向性,所谓用“纯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考察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2)批判学派:a.基本概念: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他们从一开始就对美国传播学的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态度抱有强烈的批判态度,具有思辩性。b.特点:①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传播结构持否定和批判态度,并把他们作为变革的对象。②在研究方法上,以辩证分析法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但并不一概地排斥经验调查和量化研究。③在理论研究上,更多地将传播理论与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查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4.传播、信息、符号的定义(名词解释):答:(1)传播: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基本特点: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看作是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确知的讯息或关于事物的确定状态。(3)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号在一定的指代和表述关系中产生,可以在形式上独立存在,但和指称的对象事物和意义密不可分,人们以符号为介质从事信息传播,这种交流互动只有通过传授双方的对符号意义的解释才能获得。符号又可理解为能指,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想。☆5.传播模式的几种类型——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马莱茨克模式(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1)5W模式(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a.内容: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效果(who)(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b.意义:①这个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②后来大众传播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拉斯韦尔模式的思路形成的。c.局限性:作为早期的过程模式,这个模式还不完全,这主要表现在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没有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2)香农-韦弗模式:a.基本内容:香农-韦弗模式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以传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递给信源。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某种衰减或失真。b.重要意义:①香农-韦弗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这对于社会传播过程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是对5W模式的完善和补充。②香农-韦弗模式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认识,这种作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越来越明显了,这个模式为以文理结合的方法考察传播过程打下了基础。③对传播过程当中作了深入分析,看到了发出的信息和收到的信息之间的不一致性,对传播的过程做了更深入的探讨,启发人们去思考传播过程不单纯是一个传播的过程,它和其它过程特别是社会过程联系在一起。c.局限性:由于香农-韦弗模式描述的是电子通信过程,而且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的环节,完全应用于人类的社会传播是不行的。(3)马莱茨克模式:a.主要内容:这个模式揭示出了这些环节所受到的社会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影响和制约。①从“传者”来看,它受到了传者的自我形象、传者的个性结构、传者的工.............作环境、传者的社会环境和媒介内容的压力等因素的影响。②从“传者”和“讯息”之间来看,有讯息的压力、内容选择等。③从“媒介”来看,它和“受者”之间的关系,有内容选择、媒介的压力、感受和效果等。④从“受者”来看,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自我形象、个性结构、受众群体中的受者和受者的社会环境。b.重要意义:马莱茨克的系统模式表明,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评价任何一种传播活动,解释任何一个传播过程即便是单一过程的结果,都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必须对涉及该活动或过程的各种因素或影响力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6.非语言符号的作用、传播过程的意义(简答):答:(1)非语言符号的作用:a.补充或强调作用:它往往与语言同时使用。b.替代作用:他也常常单独使用。在很多时候,可以不需要语言,甚至不适合使用语言。c.矛盾作用:有时,非语言符号的意思,会与语言符号不一致,从而透露出传者的真实想法。(2)传播过程的意义:a.传播者的意义:在传播行为中,传播者通过符号来传达他所要表达的意义,亦从事符号化操作。然而,传播者的意义并不总是能够得到正确的传达,作为符号化过程的结果而形成的符号系统(文本)未必能完全代表传播者的本意。b.受传者的意义:对同一个或同一组符号构成的文本,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同一时代的不同个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解释,这说明符号本身的意义与受传者接收到的意义同样也未必是一回事。c.情境意义:所谓语境,在传播学中叫做传播情境。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在很多情况下,传播情境会形成符号文本自身所不具有的新意义,并对符号文本的意义产生制约。☆7.组织内传播非正常渠道的传播特点(简答):答:(1)交流的信息广泛:其内容不仅涉及组织或工作任务本身,而且包括.............个人私事、兴趣、时事等广泛的自由话题。(2)交流的双向平等性:在非正式渠道的传播中,上司和部下都作为普通一员参加,没有地位高低。交流大都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每个人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3)本意交流和感情交流的成分多:由于非正式渠道的传播具有自由性和平等性,人们更倾向于说真话,许多在正式渠道不便表明的观点和态度,都能够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同时,非正式传播渠道中有大量充满人情味的内容,是组织成员相互沟通感情的重要纽带。☆8.人际传播的特点(简答):答:(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3)人际传播的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4)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在人际传播中,双方都没有强制对方的权利,也没有接受强制的义务,这意味着人际传播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9.集合行为出现的条件及其传播的特殊机制(简答):答:(1)教材(A)与老师ppt(B)二选一即可:A.集合行为出现的基本条件(教材):a.结构性压力: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