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生物必修2:5.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课件(共44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1)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2)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手段。生物与环境之间或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3)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的内因。①遗传:使生物个体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②变异:是不定向的,分为有利的变异和不利的变异。(4)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不适应环境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发现:达尔文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生物原来属于南美大陆类型。他还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没有那些南美大陆上不能越过海洋而迁徙的动物。根据这些现象,达尔文认为群岛上这些特有的生物,都是从南美大陆迁徙而来,并随后发生了变异。一、可遗传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前提条件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别个体间存在的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前提回忆前一章“生物的变异”,生物变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几种?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大量生物性状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个体间轻微的变异,怎样能转变成物种之间相对显著的变异呢?二、选择是进化的动力人工选择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某些比较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挑选出来,让它们保留后代,把其他变异个体淘汰,不让它们传流后代。经过连续数代的选择,人类所需要的变异被保留下来,而且得以积累,微小变异成为显著变异,从而培育出新品种。人工选择长尾鸡奥尔平顿鸡本丹斗鸡裸颈鸡来亨鸡北宋初年红似火、白如雪、蓝若繁星、橙似黄花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其个体之间普遍存在变异,有些性状有利于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存活和繁殖,另一些则是不利的。前者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这样在群体中具备该性状个体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个过程就是自然选择。印度洋克格伦岛上的昆虫各种各样的变异品种有长翅、短翅,还有残翅。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的生物变异是大量的自然选择实例你能确定这些昆虫的变异体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哪一个能代表进化的方向么?选择是进化的动力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三、种群基因频率的平衡和变化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自由交配,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种群和物种的区别种群物种概念生活地域相互关系同一地点一定自然区域,同一地点、不同地点一个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个体总和。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一个生物种群,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基因库的大小,或者说它的丰富度由什么决定呢?基因库(genepool)有1000条金鱼,其中灰色纯合(AA)200条,灰色杂合(Aa)400条,红色(aa)400条。男女职工各200人,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色盲基因的频率?练习:某种基因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叫做基因频率。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某种基因型个体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就叫做基因型频率。例如: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A和a,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则p+q=1用d、h、r分别表示AA、Aa、aa基因型的个体数,那么,这些基因型构成的种群的个体总数N=d+h+r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D(AA)=d/N,H(Aa)=h/N,R(aa)=r/N还可以推导出以下数量关系…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基因库基因频率=某种基因的数目控制同种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总数×100%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数总的个数×100%=活动:通过数学计算讨论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①种群极大②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④没有迁移、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是一个理想的种群AaAAAaaa()2=p2+2pq+q2=1p+q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满足以上条件的理想种群,种群的基因频率可以一代代稳定不变,而保持平衡(称哈迪—温伯格定律)在某人群中,每10000人中就有一人患白化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病,一对健康的夫妇有一个患有此病的孩子,以后该妇女又与一健康男子再婚,问这对再婚夫妇生一个孩子,孩子患病的概率是()A.1/2B.1/5C.1/200D.1/625C例3.一个野牛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70%。现有一对雌雄个体交配生出一只杂合体的可能性有()A.15%B.24%C.48%D.70%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为60%,Aa为40%,试求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占后代总数的多少。2/3例4.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占30%,aa基因型占20%;则该植物的A基因频率是、a基因频率是。(1)若该植物在原地自交1次,后代中AA基因型占,aa基因型占。这时基因A频率是、a基因频率是。(2)若将该植物引入盐碱地自交1次,结果隐性纯合子的种子不能在此地萌发,则后代中AA个体占,基因A频率是,a的基因频率是。55%45%42.5%32.5%55%45%17/2722/275/27许多因素能够打破平衡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动1、突变2、基因迁移3、遗传漂变4、非随即交配5、自然选择四、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最终表现为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英国老工业中心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为什么从白色变成了黑色?20世纪中叶S(黑色):基因频率上升到95%。s(浅色):基因频率降低到5%以下。19世纪中叶S(黑色):基因频率5%以下,s(浅色):基因频率95%以上。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环境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探究细菌的抗药性选择(图5-6)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升高;相反,种群中不利变异个体对应的基因频率会下降。这是一种适应性进化,这种进化性变化是自然选择所造成的。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最终表现为物种对环境的适应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什么是物种什么是生殖隔离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到什么作用阅读并思考:物种:在自然状态下能够互相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简称“种”。判断:鲤鱼和鲫鱼;马和驴。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东北虎华南虎因环境隔离因素(如地理障碍)而分隔成两个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资料分析: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地雀新物种形成的过程分析地雀的祖先属于同一个物种分布到不同的岛屿形成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导致的结果是:1、不同种群都在发生着各自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种群间互不干扰;2、岛上的环境不同,对前面突变和重组的选择方向不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情况不同,结果就使得种群间的基因库变得大不相同。当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时,生殖隔离就会产生,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异地物种形成一般是先经地理隔离,再实现生殖隔离,最终形成新的物种。参见图5—7,表示的是异地的物种形成的渐变过程。同地的物种形成在自然界,通过某些途径(如低温环境)使植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由于这样的多倍体和原来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不需要地理隔离,直接在同一地区形成新的物种。突变、重组环境差异、自然选择原始地雀各个种群各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形成新物种地雀的多样性海洋的隔离变异积累生殖隔离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几种地雀的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形成新物种隔离选择突变、重组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长期的地理隔离生殖隔离达到新物种物种形成的常见过程: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4、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5、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6、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7、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解释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害虫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和抗药性弱的个体。在农药的自然选择作用下,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抗药性弱的被淘汰,使抗药性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大,从而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3、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小结)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6、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5、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7、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谢谢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