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调研一、按产业分1.电子产业制造业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7月27日在网站上发布公告,2010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2.86226万亿元,同比增长29.5%。2010年1-6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单位:万元单位名称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累计增减%累计增减%全部企业合计28622578229.516647087031.2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412765249.9218497318.3雷达制造业7943714015803947.5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225599143.193257152.1电子计算机制造业8708511228.16824312030.5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1972757625.51009084334.9电子器件制造业4407690849.32767573750.1电子元件制造业5295849132.12730810131.4电子测量仪器制造业415156136.280307939.7电了专用设备制造业1020673844388758457.6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860000331.5217178540.5其它电子信息行业1509250532.7335028140.4其中: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20961285128.814997831831.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2314493926.76573025502010年1-6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二):单位:万元单位名称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本月累计增减%本月累计增减%全部企业合计28622578229.516647087031.2北京市1105848813.5588090617.4天津市848016222.6471539633.5河北省163455637.335243161.4山西省49223644.621987925.5内蒙古自治区199491-69.83021031.1辽宁省494049636.6227592758.5吉林省43048529.315631194.2黑龙江省14446311.16994-74.8上海市2954444039.82289503043.8江苏省6903222028.24468097826.7浙江省1358534440595004447.1安徽省364645343.337214841.2福建省1119617142.7693653040.7江西省234319555.655687784.3山东省2316774121.5835064535.3河南省220076439.716546043.9湖北省372310028.895210025.9湖南省161191871.8156669143.9广东省8859289626.15945671324.6广西壮族自治区95396873.7248053198.6海南省44632-23438143.5重庆市106880175.518784-10.9四川省606754146.81988791206贵州省44387326.72104939.3云南省4939743.84091290.2陕西省13703073715750241.8甘肃省10656253.710702162.5青海省1234840.100宁夏区1028951.63397-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344669.413554166.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长超过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8%。然而,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持续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外资大规模进入的基础上,面临着产业高速增长与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并存、产业规模扩大与效益低下并存、外资大量进入与本土大企业缺失并存的严峻挑战,且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得分及排名:名次地区得分1广东2.19982天津1.16783上海0.85324江苏0.75125北京0.53476福建0.16737山东0.11658浙江0.05419四川0.035710重庆0.031811湖北-0.124112黑龙江-0.139113陕西-0.187814辽宁-0.241415山西-0.257816河南-0.293817吉林-0.301118贵州-0.310319甘肃-0.456220江西-0.513421广西-0.520522湖南-0.601223安徽-0.602824河北-0.625825云南-0.7369根据各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综合得分,可将25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得分在1以上的有2个省;得分在0到1之间有8个省;得分在0以下有15个省。分类竞争力评价值区间省(直辖市、自治区)Ⅰ型1广东、天津Ⅱ型0-1上海、江苏、北京、福建、山东、浙江、四川、重庆Ⅲ型0以下湖北、黑龙江、陕西、辽宁、山西、河南、吉林、贵州、甘肃、江西、广西、湖南、安徽、河北、云南天津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潜力较大,竞争力综合得分和排名从2002年的第三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二位。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区位优势上。人力资源竞争力得分为3.5136,位居全国省级区域的第一位,是位居第二位的1.6倍;2006年的劳动生产率为151.48万元/人,企业平均规模4.83亿元/个,区位商5.002列全国第一位。但研究开发投入占增加值的1.5%,仅为第一位的10.95%,其创新竞争力仅位居全国第14位,有待进一步提升。江苏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形成了明显的区域集聚优势。全省形成了“八地”加“五园”的发展构架,构成了从南京到苏州的沿沪宁线电子信息产业带的基本骨架,沿线8个产业基地销售收入都超过100亿元,集中了全省近80%的电子信息产业总量,成为承接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向江苏省转移的主要载体。2006年江苏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731.2亿元,对全省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9.6%;企业平均规模2.8亿元/个。北京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人力资源竞争潜力、企业竞争优势。劳动生产率166.5323万元/人年,位居全国第一;企业平均规模4.4亿元/个,位居全国第2。但北京的创新竞争力和需求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创新竞争潜力排在全国第20位,需求条件竞争潜力排在全国第19位。新产品产值887954万元,仅占全部产值的5%;研究开发投入103193万元,仅占工业增加值的3.9%。山东的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占高技术产业产值的52%。利用外资的速度较快,2006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1亿美元,增长36%。但是产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许多关键技术主要依赖引进和模仿,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不多,导致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外向度低。2006年全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额仅为广东省的9.66%,江苏省的22.01%。湖北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创新竞争力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集中,具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究开发投入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16%,位全国第二位。2006年R&D人员3813人,排全国第六;发明专利数388项,是中部其他5省总和的1.8倍;其产业竞争实力全国第十,居中部地区首位,2006年利润11.22亿元,占中部地区的84.36%。陕西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5.74%,排名全国第九,说明该地区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具有一定的创新潜力。广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005年销售增长速度为74.97%,列全国首位;江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006年销售增长率为38.35%,列全国第6位,但是总体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和水平较低。辽宁、山西、河南、吉林、湖南、贵州、安徽、河北、甘肃、云南等省份竞争力很弱。诸因子得分普遍很低,与其他地区相比整体实力很弱。整体分析:广东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竞争实力和区位优势方面;而天津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竞争潜力、企业竞争力和区位优势上。这两个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关键在于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增强创新竞争潜力。江苏和福建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形成了明显产业集聚特点和优势。江苏形成了“八地”加“五园”的发展构架,从南京到苏州的沿沪宁线8个产业基地销售收入占全省的80%;福建的福州、厦门两地产值占全省的85%。上海和北京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区位优势、人力资源竞争潜力力和企业竞争力方面,上海的区位商1.99,位列第三;北京的劳动生产率166.5323万元/人年,位居全国第一;企业平均规模4.4亿元/个,位居全国第二。这两个城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强度,加强新产品开发。四川和重庆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其竞争力排名从2002年的第13位和15位,跃居第9位和第10位。四川是西部地区实力最强的省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实力在西部列第1位,其研究开发投入占增加值的比重达13.73%,位居全国第一;新产品产值占全部产值的46.98%,居全国第四位,具有较强的创新竞争潜力,应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以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中部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水平偏低,综合评分均在0以下。2006年中部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值总和为551.33亿元,占全国同产业生产总产值的2.6%,远远低于中部地区在全国高技术产业的水平。其增长速度较慢,2005年增长17.22%,低于全国同行业20.42%的速度。但应看到,湖北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创新竞争潜力具有明显优势,2006年研究开发投入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16%,位居全国第二位;R&D人员3813人,排全国第六,中部地区第一;发明专利数388项,是中部其他5省的总和的1.8倍;是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2.传媒业产业传媒业包括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及音像业。我国的传媒业集群都分布在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比较高的省会大城市。根据其发展特点分为:一是信息中心型。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城市,各地海量的信息都聚集于此。因此,吸引了大批传媒企业进驻。二是历史传统型。沈阳、杭州、武汉、南京、西安,这几座城市都是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历史名城,是传统与时尚激烈碰撞的汇聚点。三是电视影视中心型。随着近几年来影视、电视剧市场的繁荣,长春、无锡等这几座城市以影视公司和影视基地为依托,形成了影视产业集群。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907.96亿元,比2008年增长16.3%。3.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业2009年1-12月,我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销售产值达10184.51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4.41%我国的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集群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五省,其他零星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环太湖区、杭嘉湖地区、宁波、温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个别县、镇或村为范围,集中某种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形成纺织服装企业集群。皮革羽毛绒制品行业属于产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中部的河北、河南,西部的重庆、宁夏。2009年,江苏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115.87亿元。4.非金属制造业(包含非金属建筑材料业、陶瓷及其制品业、玻璃及其制品业)东部沿海地区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集群集中度最高,特别是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当地工商业传统的影响,形成专业化分工,劳动力密集的专业镇、专业村;当地开放活跃的经济环境和政府宽松的产业政策,促使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和迅速集中。二是中部地区集中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南、湖北和四川境内。2009年陕西实现总产值29.94亿元。5.机械制造业我国机械制造业分布广泛,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东北、山西、湖南、湖北这类重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有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大中型企业周围聚集了一批产业配套的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