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考察实践考察报告姓名:丁红丹年级:文新学院10级3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号:20100643076实践考察地:四川省乐至县薛包镇陈毅故里考察时间:2011年11月26日陈毅故居实践考察报告摘要: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社会大力倡导“红色文化”主题文化的背景下,为了加深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传统,培养青年时代责任感与使命感,11月26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组织部分任课教师及本学期开设《纲要》课程的班级学生代表共计74人赴乐至陈毅故居进行了考察。关键词:陈毅故居红色精神青年使命【一、陈毅故居旅游区的概况】陈毅故居,位于四川省乐至县薛苞镇。薛包镇山水钟灵,乐至人民为缅怀陈毅元帅,将陈毅故居修葺一新,增建了陈毅故居文物陈列馆,并将劳动乡西起陈家祠,东至薛苞镇,北到官帽山,南迄庙子坡方圆约2平方公里的范围,辟为“陈毅故居风景区”,供人们瞻仰和游览。文物陈列馆。陈列馆是依托陈毅故居建立的的纪念性博物馆,内藏丰富的陈毅元帅生平资料。陈列馆始建于1986年,是一座具有川中民居气息又略有苏杭园林风格的仿古建筑。陈列馆有5个展厅,所陈列的461件文物史料,分5个时期、18个部分,以大量的实物、照片、年表、诗词、著述、信札、战役示意图、战绩统计表等系统地再现了陈毅元帅光辉的一生。馆外围有竹园、松柏园等景点。大门内正前方,一尊陈毅青铜像屹立院中。内坝中央的池畔有黑色大理石雕凿的诗碑,铭刻着陈毅元帅《大雪压青松》、《梅岭三章》等著名诗篇。陈毅故居。故居内陈列着石碾、木桌、木凳等文物真品67件,重点以实物展示陈毅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等情况,序厅等处悬挂有朱德、董必武的题词和全国著名画家、书法家的珍贵作品大门上悬挂着“陈毅故居”金漆匾额,字体刚劲豪放,是邓小平同志1986年亲笔书题。两侧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撰写的楹联:“直声满天下,功勋炳世间”,精当地评价了陈毅元帅的一生。陈氏宗祠也是故居的主要组成部分。纪念馆。纪念馆内展出的文物主要以建国后期陈毅元帅的史料为主。整个园景规模宏大,构思奇巧,蔚为壮观。主要景点有“帅乡入口广场”、“征途甬道群雕”、“元帅台瞻仰广场”、“松洁陈列观景楼”、“诗廊”等。中央军委赠送的陈毅元帅铜像,高高地矗立在2000平方米的花岗岩广场上,基座上刻着江泽民亲笔题写的“陈毅元帅”四个大字。【二、党建90周年:由陈毅元帅及红色革命精神】“直声满天下,功勋炳世间”,赵朴初先生对这位敢于直言、刚正不阿,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伟人高度赞扬到。陈毅,作为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杰出的军事家、外交家和诗人。同时,他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他的一生是长期进行革命实践的一生。作为伴随着共和国成立一路走过来的见证人,他和国家一同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外交学院院长、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等要职,为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艰苦卓绝中的戎马生涯中,他领导了1940年黄桥战役、1947年孟良崮战役、1949年淮海战役、1949年上海战役等著名战役,除此外,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或大或小的战役中他也积极参与其间,将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并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国家和民族而浴血奋战,贡献了毕生的精力。自南湖的航船带来建党的曙光,到今年,中共已经成功地走过了90年。九十年,道不尽的坎坷沧桑;九十年,说不完的沧海桑田。于是,那南湖的航船、井冈山的号角、延安的宝塔、西北坡的誓言、天安门的红旗、三中全会的转折、南巡老人的讲话、“三个代表”的凯歌、科学发展观的强音……点点滴滴,历历在目。而这90年,中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正是千千万万个“陈毅”用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毕生奋斗来开创与取得的。一路艰难跋涉,红色革命精神挥洒得淋漓尽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九十周年,在这岁月里,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挣脱了屈辱,走向奋起,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然而,人们不会忘记共产党人举起民族自救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不会忘记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更不会忘记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在多元文化融进的今天,我们青年的一代更需要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认真学习红色革命精神,发扬他们的优秀传统,将个人利益和国家荣辱与共,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地完善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坚持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取向。【三、浅析青年历史感与时代责任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古今中外哲人们的深刻叩问。毛主席浅白一句“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看似四两拨千斤,实则源自血与火,便为此哲学上的叩问作出经验式的中国化注解,为党确立自身存在和方向指出了一种最适合的探寻方式。我们同党一道活在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上,一直不断地保持对历史的回溯,以此获得持久前行的动力,找准进步方向和坚定必胜信念。史的传承和普及依托于人本身,党史文脉的传承自然也概莫能外。传承里显得十分重要的“人”之中,又尤以青年为重中之重。因之青年代表着未来,并总是在发展中走向成熟,进而成为各阶级各阶层的有生力量,成为历史解读的真正话语人。我党清楚认识到这一点,从诞生之日起就提出“教育青年、争取青年、赢得青年”的主张,力使他们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成为党和国家民族的未来。而共青团正是源于党的这种需要而建立的,也正是源于这种需要而发展到今天的。我们在承继着传统和使命的基础上,应将将党的历史感视为是个人应有品格。国家与时代的发展赋予青年责任感与使命感。风华正茂的青年处于人生最灿烂的时期,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使命关乎国家存亡,关乎国家荣誉,关乎国家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新时期中国的青年在祖国责任感与使命感上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我们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并肩负起国家和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我辈更需迈步从头越!参考文献:《中国共产党90年·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