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4课《父亲的手提箱》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父亲的手提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手提箱”为线索、梳理全文.2.圈画出议论、抒情的语句、联系全文、逐一品味.3.归纳本文的主旨.教学重点:以“手提箱”为线索、梳理全文.教学难点:圈画出议论、抒情的语句、联系全文、逐一品味.教学方法:问题点拨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围绕选读提示、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乐学”境界.一、请以“手提箱”为线索、梳理全文问题1、父亲是什么时候给“我”手提箱的?手提箱放在哪里?父亲在去世的两年前给“我”小手提箱.手提箱放在“我”书房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第一部分(1~2自然段):手提箱安放角落.演讲伊始、作者就开门见山地交代了父亲将小手提箱“交给我”、关照“我”在他去世之后看一看里面的东西、而且轻轻地把手提箱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问题2、“我”为什么好几天不敢碰父亲的手提箱、更不敢打开它?原因有二:一是担心自己不欣赏父亲的作品;二是因为担心箱子里面有“真正的、伟大的文学作品”.第二部分(3~7段):对手提箱敬而远之.“我”对这手提箱很熟悉、可是却不敢碰它.因为“我”知道里面是父亲的手稿、父亲也曾经做过诗人梦、但由于写诗、译诗难以谋生而放弃了.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父亲的性格特点——大大咧咧、快快乐乐、无忧无虑.问题3、是怎样的想法促使“我”打开了手提箱?希望父亲就是父亲、不要是什么作家.问题4、打开手提箱后有什么发现?这些发现引出作者怎样的议论?发现一些熟悉的本子、还发现父亲写作时代表的不是父亲.这些发现引出了作者关于文学与生活的议论.第三部分(8~9自然段):打开手提箱之发现与感触.“荒蛮感”、是指写作中忠实于人类所处的文化、经济等原生态的社会状态.“失真感”、是指写作中不能“失真”、不能失去人的本性、不能失去世界的本真.至此、作者提出自己的创作主张:“我认为一个作家要做的、就是发现我们心中最大的隐痛、耐心地认识它、充分地揭示它、自觉地使它成为我们文字、我们身心的一部分.”作者在演说中的另一段话语有助于我们的理解、他说:“作家的任务是讲述司空见惯却又无人深思的问题、通过发现、深化、传播、让读者看到、原来熟悉的世界竟蕴涵如此神奇、使读者乐于重新审视.当然、能够把熟知的事物原原本本地付诸文字是一种功力、也是一种乐趣.一个深居小楼、长年磨炼的作家、他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的隐痛、但同时也有意或无意地体现出对人类的极大信任.我一直充满这样的信任、我相信、别人和我一样有着类似的伤痛、所以他们能够理解;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是相似的.一切真正的文学、它的基础就是这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信任、这种天真的、乐观的信任.一个深居多年的作家、就是希望对着这样一个人类、这样并无所谓中心的世界倾诉.”问题5、父亲发现手提箱被“我”拿走后有什么表现?他“明白了”什么?父亲发现手提箱被“我”拿走后没有说什么、只是看着“我”、保持沉默.他明白了“我”已经打开手提箱、并阅读了里面的东西.第四部分(10~11自然段):父与子心照不宣.这样一个自信、坦然而又快乐的父亲、从不以威严压抑儿子的自由、儿子的文学创作与父亲有着“深层的关联”.这深层的关联作者概括为“生活中的缺憾感、幸福感、愧疚感”.其中的“缺憾感”可以从打开手提箱、读到父亲的笔记中得以诠释.“幸福感”可以通过演说中的另一段话语得到诠释:“我告诫自己、对父亲不要有任何成见.况且我对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因为他从不像普通的父亲那样颐指气使、威风八面、他从不约束我的自由、永远尊重我的选择.和儿时的伙伴不同、我对父亲从来没有畏惧之感、所以我有时认为我常常可以像孩子一样自由地想象;有时又认真地相信、我能够成为作家是因为父亲年轻时曾经有过作家梦.”“愧疚感”也许就是因为提前打开了手提箱、对父亲有着一份内疚吧!问题6、作者为什么要在演讲接近尾声时提及“父亲送我手提箱的二十三年前”的一件事?意在说明父亲对自己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影响、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第五部分(12段~15段):忆往事激起千层浪.二、归纳本文主旨:本文为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于2006年12月7日在瑞典文学院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受奖演说节选.作者在演讲时以父亲的手提箱为线索、讲述了父亲对自己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影响、以及对父亲深沉的怀念.文中、帕慕克阐述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主张:“我认为一个作家要做的、就是发现我们心中最大的隐痛、耐心地认识它、充分地揭示它、自觉地使它成为我们文字、我们身心的一部分.”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着这一主张.正因为如此、帕慕克能得到世界文学的最高褒奖.三、本文是一篇演讲词、其主要艺术特色在于以下两点“1.一线贯之、主旨鲜明.2.情感真挚、极富感染力.四、2006年诺贝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其人其作(1952—)、土耳其作家、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星.1979年写成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并在1982年出版.1997年的《新人生》成为土耳其历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书籍.2002年出版的《雪》以思想的深度著称.是其本人最钟爱的作品.其他代表作品有《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城市记忆》.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