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一、名词解释:1.1.组织: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2.2.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3.3.“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4.4.“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5.5.“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6.6.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7.7.动机: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8.8.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具体而言,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9.9.价值观: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和判断,代表了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10.10.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11.11.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12.12.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13.13.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14.14.气质:是一个人的自然特征、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15.15.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16.16.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17.17.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18.18.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人对一定事物的态度体验。19.19.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0.20.凝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21.21.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团体中因受到团体的影响和压力,使其在知觉、判断及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中多数人行为保持一致的现象。22.22.小集团思想:是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风,在这个群体中,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的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为重要。为保持群体的统一、创造和谐的气氛有特殊意义。23.23.非正式组织:是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不是由法定的权力机构建立的,也不是出于权力机构的要求,而是在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24.24.正式沟通:指命令和指示经指挥链条向下传达,意见和建议经指挥链条向上汇报。25.25.上行沟通:是一种由下而上的沟通,是由下级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提出自己意见和建议的沟通方式。26.26.下行沟通: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沟通,由上级直接向下级发布命令和指示。27.27.群体风气:是群体规范的一部分,是一种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行为标准,它由群体成员相互作用、约定俗成。一般来讲,群体风气是指群体在长期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28.28.正强化: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29.29.负强化:是惩罚那些与组织目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30.30.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持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31.领导:本质是对下级的影响力,是引导组织成员彼此互动、同心协力,形成团体共识,而达成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31.31.沟通:指人、群体、组织之间传递信息并达到共同理解的过程。32.32.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33.33.解冻:是鼓励人们正视现实,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接受变革。34.34.再冻结:是指利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已经实现的变革稳定化,使新的态度与新的行为得到维持与巩固。35.35.学习型组织:是在发展中形成了持续的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二、二、单项选择:1~5:DBBDA6~10:BACCA11~15:BDCCB16~19:ABCB20(其实有多个答案):ABCD21~25:DABCB26~30:ADBAB31~35:BCDAA36~40:CBADB41~45:ABCAC46~50:CCADC51~55:ADACD三、三、多项选择:1.AB2.BC3.ACD4.ABCD5.ABCD6.CD7.ABCD8.ACD9.BCD10.ABCD11.ABCD12.ABC13.ABCDE14.ABD15.ABCD16.ABCDE17.ABCDE18.ABCD19.AC20.ABCD21.ABCD22.ABD23.BCD24.ABD25.ABCD26.ABE27.CDF28.BD29.ABC30.ABD31.ABCD32.ACD33.ABCD34.ABCD35.ABCD36.ABCD37.ABCD38.ABC39.CE40.ABCDE41.ABD42.ABCD43.ABD44.ABCD45.ACD46.BCD47.ABC48.BCD49.ABC50.ABCDE四、四、简答:1.1.答: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对一般人来说,需要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阶梯,在低层次需要得到相对的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其中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而人们对需要的追求又各有差别,马斯洛还认为,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各个需要层次的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相关。2.2.答: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就生理因素来说,先天遗传因素、体格体型因素、男女性别因素,对人的性格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就社会环境因素来说,家庭、学校教育、职业活动、社会文化成为塑造人们性格的不可忽视的力量。3.3.答:性格在管理中的作用有:首先,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性格。其次,人事管理中的选人、用人要注意性格适应的合理性,把性格独立性过强的人,从协作要求高、配合要求严的岗位调离开;也要注意性格互补的合理性,对于具有不同的良好性格的人,发挥他们各自的性格特长,克服他们各自性格中的消极方面,使他们互相促进、互相鞭策、互相弥补以推动管理工作。再次,做人的思想工作时,要针对不同性格的人,运用不同的方式以期奏效。4.4.答:人的能力差异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能力类型的差异。(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5.5.答:能力差异在管理中应处理好:(1)合理招聘人才,量才录用。(2)人的能力要与职务相匹配。(3)人的能力要互补。(4)有效地加强员工能力培训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5)用人艺术的关键是发挥人的能力。(6)建立有效的人才竞争选拔制度。6.6.答:群体中的角色有:(1)自我中心角色,包括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2)任务角色,包括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3)维护角色,包括鼓励者、协调者、折衷者、监督者。7.7.答:冒险转移现象指在群体决策中冒险水平增加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一)责任分摊的假设(二)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三)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四)效用改变的假设(五)“文化放大”假设,这五种假设每一种都有一定的意义,但不能以偏概全,而应相互补充。8.8.答:两维空间模式有五种典型方式:(1)竞争型方式(2)回避型方式(3)体谅型方式(4)合作型方式(5)妥协型方式9.9.答:冲突的来源中,结构因素的具体内容有:(1)规模。规模越大,分工越多,层次越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越易弯曲。(2)参与。参与可以融洽人们之间的关系。(3)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的职能不同、目标不同,成员的价值观和背景不同常引起冲突。(4)奖酬制度。个人、群体之间奖酬不等易引起冲突。(5)资源相依性。组织资源不足,群体间分配往往产生冲突。(6)权力。权力的分布也是冲突的来源。10.10.答:正式组织具有以下特点:(1)组织目标是具体的。(2)正式组织的权力具有强制性服从的特点,并且还有正统性、合法性和稳定性等特点。(3)正式组织的结构一般具有层次式的等级特点。(4)正式组织的信息沟通渠道是有组织规章提供的。11.11.答: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暂时利益的一致。(2)兴趣爱好的一致。(3)经历背景的一致或相视。(4)亲属关系。(5)地理位置的一致。12.12.答:正式职权的特点有:上级委任、强制实施、等级式、合法性和稳定性。13.13.答:增强权力基础的策略有:(1)介入高不确定性的领域。(2)创造依赖性。(3)提供资源。(4)战略应变。14.14.答:群体风气对群体行为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1)潜移默化的作用(2)规范作用(3)筛选作用(4)凝聚作用15.15.答: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是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它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表示为:M=V*E式中:M-激发力量,V-目标效价,E-期望值。16.16.答:期望理论提出在实施激励时要处理好以下三方面关系:(1)努力与绩效的关系。(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17.17.答:公平理论的启示:(1)影响奖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的相对值。(2)激励时应力求公正,使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有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致造成严重的不公平感。(3)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着公平心理的疏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第一,使大家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第二,不要盲目攀比,第三,不要按酬付劳。18.18.答:强化理论的应用原则由下面几条:(1)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2)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3)及时反馈,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劳动者。(4)强化理论告诉我们,奖励(正强化)和惩罚(负强化)都有刺激作用,但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19.19.答:组织文化从结构上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器物层)、制度层和精神层(观念层)。每个层次包括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一)物质层包括五个方面:企业面貌、产品的外观和包装、技术工艺设备特性、纪念物、标志(二)制度行为层包括: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特殊制度、特殊风俗、行为规范(三)精神层(观念层)又包括:组织的最高目标(组织愿望)、组织经营哲学、组织核心价值观、组织精神、组织风气、和组织道德。20.20.答:组织文化为解决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开辟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其作用主要有:(1)导向作用(2)规范作用(3)凝聚作用(4)激励作用(5)陶冶作用(6)决策支持作用(7)资源整合作用(8)辐射作用。21.21.答:当组织变革无法与既有的文化(特别是强势文化)相容,将形成员工对变革的抗拒,进而使变革刚开始即失效,这个时候就应进行组织文化的更新。22.22.答:组织文化的更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组织文化实施机构;组织领导人要作为组织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和推行者。(2)审视组织内外部状况,明确变革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组织文化体系。(3)发布并宣传组织文化的内容,采取培训教育的方式,发动组织全体成员学习了解。(4)组织成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在讨论中实现新旧价值观及文化的碰撞及交替,确立并完善组织文化的内涵。(5)导入组织文化系统;如制定企业文化手册,进行企业文化策划等。(6)组织全体成员进行文化再培训,对比原有企业制度、企业风气及现象中与企业文化主旨不符的,加以修改或重新制定有关的企业管理制度。(7)以企业文化为指导完善企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