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记叙文阅读(2017·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扁担的一生范宇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在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②__________________。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亲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③__________________。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⑤这根扁担挑起来很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的气概,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六十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固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⑪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命题角度1语句还原例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第③段应填()。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解题技巧】解答语句还原题需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要还原的句子和原文陈述的话题要是同一事物,如果内容差别很大,则不符合语境。2.注意内容的相互照应。一般来说,要求还原的语句都与选文某一语段的上句或下句有一定的照应关系,抓住它们的照应关系就可以解答题目。3.注意写作顺序的合理性。描写事物或叙述事件,总会遵循一定的顺序,如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根据这个顺序提示也可能给语句找到正确的位置。4.注意语言风格的协调性。要注意原文语境的情感基调、感情色彩及语言风格等。【解析】根据第①段中的“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在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可知,第②段横线处应填B项,因为这句话紧承第②段最后一句。从第④段开始写了父亲那根扁担的一生,所以第③段横线处应填A项。【答案】BA命题角度2分析行文思路例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上好的木材→______________→渐弯的扁担→______________。【解题技巧】首先,结合题干信息,推测答题区间。如果题干给出答题区间,就锁定该段落区间进行分析;若没有给出具体的段落区间,要明确题干已给的信息,圈画出已给信息所属的段落内容,划分已给信息所在的段落,在剩余段落中判断答题区域。然后,从题干已给信息中锁定反复出现的。具体事物、人物、情感、态度等线索关键词。最后,对答题区域的内容进行仿照式概括:仿照题干已给信息的句式进行简洁概括,或根据题干已给信息锁定的关键词进行概括,有时还要注意题干对字数的限制。【解析】题干要求阅读④~⑥段,缩小了阅读范围。由“上好的木材”对应第④段开头“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据此看下文,舅舅用这根木材制作了一根笔直的扁担。第⑤段讲到“也弯了下来”,是指扁担渐渐地弯了。第⑥段写“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填写答案时要根据已给的“上好的木材”“渐弯的扁担”这种“二字形容词+的+名词”的形式进行概括,主要提示语“不超过5个字”。【答案】笔直的扁担(或不屈的扁担)落寞的扁担(或无奈的扁担、孤单的扁担)命题角度3分析人称的作用例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技巧】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之分。第一人称是指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常用代词“我”“我们”等;第二人称是指与你谈话时在场的别人的代词,常用代词“你”“你们”等;第三人称是指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常用代词“他”“她”“他们”等。这三种叙述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如下:第一人称。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经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有真实感,亲切自然,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使作品情境显得更为真切。第二人称。用“你”“你们”来叙述。第二人称常在使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文章中,根据表达的需要,部分地出现。使用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增强感染力。用于人,增加亲切感,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第三人称。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使用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作者可置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也可以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解析】本题回答使用第三人称“她”的效果,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她”本是用来指女人的,女人天生的温柔、贤惠、美丽,给人以亲切美好的感觉。文章称呼扁担为“她”,拟人化的手法,增添了对扁担的一份亲切感。文章内容写到扁担伴随着父亲大半辈子,伴随着农人,扁担的形象就是父亲和所有农人形象、性格的化身,刚直,坚韧,有信念。文章借写扁担歌颂了父亲和所有农人的美好品德,表现了作者对父亲和农人的深厚感情。【答案】将扁担人格化,叙述亲切自然,蕴含作者对扁担的深厚情感。命题角度4把握思想感情例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技巧】解答该类试题,可参考以下答题步骤: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2.找出与画线句子相关的言行、事件等,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情感。3.抓重点词句,如抒情句、主旨句、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等,进行分析。抒情句有突出文章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主旨句往往可以体现文章的主旨大意,有利于把握思想感情;心理活动是人们心理变化过程的反映,可以体现出情感变化。4.规范作答,注意语言的简洁性。【解析】理解作者情感时首先要抓住画线句的关键词句“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坚信”“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这其中蕴含着作者对农人命运的无奈,再结合结尾主旨句可知,还有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的敬意。【答案】①对农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感到无奈。②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深怀敬意。命题角度5理解文章主旨例“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技巧】概括文章主旨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能概括中心,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标题能直接揭示中心思想。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即点明或揭示中心;有的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3.从分析文章议论、抒情句入手。文章中有些议论、抒情句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直接揭示文章主旨。4.从概括段意或人物事件入手。概括出各段意后,再把意思相关的段意综合到一起,写人的记叙文中,人物的性格品质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叙事的记叙文,事件的社会意义通常就是文章的中心。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根据文中事件、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活动的,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紧密结合事件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情况进行分析。【解析】解答该题,可采用关键信息归纳法。题干要求结合全文谈谈“扁担”丰富的内涵,就必须阅读全文,理解并概括出扁担的涵义。第①段中关键句“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在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概括了第②~⑤段内容。第⑩段“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点出了扁担与农人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总结了第⑥~⑩段。【答案】①扁担是农具,担负着农人家庭生活的重担;②扁担是农人的精神脊梁,担负着村庄的历史和期盼;③扁担的一生是农人的一生,与农人、村庄的命运相始终。(2016·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那个春天,很暖章月珍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那个冬天,很冷……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低下了头。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