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5年全国Ⅰ、Ⅱ卷历史必修部分考点分布及应对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3—2015全国Ⅰ、Ⅱ卷必修部分考点分布及应对策略(一)、2013—2015全国Ⅰ、Ⅱ卷必修部分考点分布、高频考点模块知识点考点选择题主观题古代史模块中国古代政治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014·Ⅱ·2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014·Ⅰ·242013·Ⅰ·24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15·Ⅰ·25;2015·Ⅱ·252013·Ⅰ·4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2014·Ⅱ·272013·Ⅱ·41中国古代经济发达的古代农业、土地制度2015·Ⅰ·242013·Ⅱ·25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2015·Ⅱ·272014·Ⅰ·27;2014·Ⅱ·262013·Ⅱ·262013·Ⅰ·40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2015·Ⅰ·26;2015·Ⅰ·272015·Ⅱ·262014·Ⅱ·40中国古代思想“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015·Ⅱ·242015·Ⅰ·40;2015·Ⅱ·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2014·Ⅰ·25;2014·Ⅰ·262014·Ⅱ·25;2013·Ⅰ·25;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中国古代科技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2014·Ⅰ·40辉煌灿烂的文学2013·Ⅱ·24;2013·Ⅱ·27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2013·Ⅱ·28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古代希腊民主政治2014·Ⅰ·32;2013·Ⅰ·26;2013·Ⅱ·3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2015·Ⅰ·32;2014·Ⅱ·32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2015·Ⅱ·402近代史模块世界近代经济开辟新航路2014·Ⅱ·41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2015·Ⅱ·322014·Ⅱ·332015·Ⅰ·41第二次工业革命2015·Ⅱ·33世界近代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2015·Ⅰ·33;2013·Ⅰ·27;2013·Ⅱ·412014·Ⅱ·41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2014·Ⅰ·33;2014·Ⅱ·332013·Ⅱ·3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2013·Ⅱ·34世界近代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2014·Ⅱ·41世界近现代科技、文化物理学的重大进展2013·Ⅰ·28;2014·Ⅰ·402013·Ⅱ·40探索生命起源之谜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文学的繁荣美术的辉煌音乐与影视艺术中国近代政治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2015·Ⅰ·29国共的十年对峙2013·Ⅰ·30抗日战争2015·Ⅰ·30;2015·Ⅱ·302014·Ⅱ·30;2013·Ⅱ·302014·Ⅰ·41解放战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015·Ⅰ·28;2015·Ⅱ·282013·Ⅰ·403中国近代经济2014·Ⅰ·282013·Ⅱ·2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代思想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2015·Ⅱ·292014·Ⅰ·29;2014·Ⅱ·282013·Ⅰ·29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转播2013·Ⅱ·40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2014·Ⅱ·29毛泽东思想现代史模块中国现代政治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2014·Ⅱ·41祖国统一大业中国现代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开创外交新局面中国现代经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2015·Ⅰ·31;2015·Ⅱ·312014·Ⅰ·31;2014·Ⅱ·31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2013·Ⅰ·35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2015·Ⅱ·41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媒的变迁2014·Ⅰ·30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2014·Ⅱ·41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2013·Ⅱ·31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015·Ⅱ·342014·Ⅰ·34;2013·Ⅰ·33;2013·Ⅱ·35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014·Ⅱ·34罗斯福新政2015·Ⅰ·34;2013·Ⅰ·31;二战后世界经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015·Ⅰ·35;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2014·Ⅰ·35;2014·Ⅱ·352013·Ⅰ·3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战后世界政治两极世界的形成2015·Ⅱ·35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二、2013—2015全国Ⅰ、Ⅱ卷选修部分考点2015年2014年2013年选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Ⅰ卷:唐代币制改革Ⅱ卷:清代养廉银制度改革Ⅰ卷:魏晋法律改革Ⅱ卷: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Ⅰ卷: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Ⅱ卷:唐代两税法选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Ⅰ卷: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的变化Ⅱ卷:陈独秀的民主思想Ⅰ卷:清末预备立宪Ⅱ卷: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三三制原则Ⅰ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Ⅱ卷: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选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Ⅰ卷:法国复兴Ⅱ卷:二战后苏联制定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Ⅰ卷:《不扩散核武器条约》Ⅱ卷: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Ⅰ卷: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Ⅱ卷:一战和二战关于战后战败国惩处选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Ⅰ卷:丘处机Ⅱ卷:俾斯麦Ⅰ卷:包拯Ⅱ卷:光绪帝Ⅰ卷:韩愈Ⅱ卷:王安石5(二)、应归策略选择题部分:基本是有三种类型:揭示本质型题、因果判断型、比较型1.本质型(1)考察情况:年份2013年2014年2015年小计课标卷Ⅰ课标卷Ⅱ课标卷Ⅰ课标卷Ⅱ课标卷Ⅰ课标卷Ⅱ368756合计91511(2)考察目标:①体现课改后试题坚持和追求学科素养培养、学科能力培养方向。②针对中学历史教学实际,体现了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③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导向和要求,杜绝了机械地考查“死”的知识点和低水平的“点对点”(3)解题方法: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方法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概括历史事件的本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解答这类揭示本质型选择题一定要注意求答项中的“表明”、“体现”、“反映”、“说明”等关键词。更要会区分求答项中的限定词。①说明与表明:历史选择题求答项多为“说明了什么”“表明了什么”。“说明”“表明”的含义十分相近,即都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能得出的历史结论,但是“说明”含有分析、阐述之意,“表明”含有求答历史现象本质之意。②体现与反映:“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但是“反映”多用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体现”多用于结论型选择题,考查学生获取历史结论或寻找支撑题干结论史实的能力。典例1.(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6【解析】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政府不鼓励海洋开发,故A项错误;宋代受理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崇拜,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不能表明其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D项错误。【答案】C典例2.(2014年全国新课标Ⅱ卷.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废丞相,设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内阁不会削弱皇权,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构,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即使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不会影响皇权,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内阁取代六部,故C项错误;内阁只是参与国家大政的顾问机构,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是受控于皇帝的,不会有失控局面,故D项错误。【答案】B典例3.(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顽强抵抗外国经济【解析】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英国棉布的价格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生丝在英国是否畅销,故C项错误;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上等棉布仍然滞销,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故D项正确。【答案】D2.因果型7(1)解题方法:要正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因果位置,并联系教材,注意区别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等概念。再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最后选出正确的结论。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2)类型:解答这类因果型选择题一定要注意区分求答项中的特殊关键词。①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②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另外,命题中“最主要的原因”实践中等同于“根本原因”。③直接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④主观原因:是指在历史事物的诸原因中,与事件中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⑤客观原因:是指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⑥主要目的:是指当事者想要达到的各种境地和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⑦根本目的:一般指当事者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益或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正确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典例1.(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外戚干政【解析】“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因此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与“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家天下”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B项错误;外戚属于母族亲属关系,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故C项正确;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D项错误。8【答案】C典例2.(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