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层教学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分层——对于我校中学分层教学实验的指导意见中学部教学处熊伯夷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着不均衡的现象。”既然人的智能发展存在个性差异现象,而我们的教育教学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那么,我们如何在追求共性的同时做到尊重个性?如何在减轻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质量?再者,我国的教育从孔夫子时代起,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学有所进。为此,我校中学部自上一学年起,就开始在中学数学和英语两个学科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理论上看,分层教学无疑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目前的分层教学实验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和瓶颈现象。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按学科成绩分层上课后,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如何使分层教学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分层”?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学生分层,重在进步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必须确定对学生分层的标准。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像工厂中的产品制造一样千篇一律,因此,学生分层施教不能简单地依据班级学生的成绩,而要综合考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再对学生进行分层:A班(跃进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班(发展层):基础一般,接受能力尚可,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班(提高层):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在学习上有困难。在这里,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不用“优”、“中”、“差”的说法,旨在尊重学生人格和学生差异,而不是将人(学生)简单地分层而分等。我们要明白,分层教学的意义在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思维发展水平、智力和认知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照顾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又解决了一般学生“吃不了”和“不吃了”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发展与选择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其最佳水平。因此,分层教学不仅重视学生的优秀,更追求学生的进步!二、备课分层,重在全体分层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环节。R.M.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认为,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所有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所以,在备课时,要求教师在透彻理解掌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备课的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条件,设计好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内容安排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接受能力,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突出重点。对于C层学生,教师应尽可能设计一些简单的、易于模仿的问题,只需教师加以指导或小组内通过简单讨论就能解决的基础知识。对于B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中等难度,梯度稍大一些,并兼顾一些培养思维能力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设计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问题。2/3对于A层同学要设计灵活性和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求它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注重设计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发展个性特长的问题。另外,备课设计要根据情况设置“全体”“提优”“补差”三条线索。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当然,这种备课显然要比传统的一刀切式的备课付出更多的精力,也更加体现出老师的教育智慧。三、授课分层,重在转化分层上课是分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智慧和创造性的部分。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性差异,其关键就是通过多媒体或导学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真正体现出上课的层次性。为了落实分层目标,教师一定要注意先易后难,注重基础,适度提高,真正体现“低起点,小坡度”的层次性,还要注意层次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学生能学会,学得自然、轻松,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自行设计例题,由浅入深,层层递出,所设计的问题也是因层而问,做到什么层次的学生回答什么层次的问题,真正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所谓“学困生”,通常表面上看是一些学习成绩差,纪律又不好的学生,但这只是表象;这些学生,其实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但由于很少得到别人的尊重,往往表现出懒惰、胆怯和自卑;虽然他们外表装作对什么都无所谓,有时还自视孤傲,但内心常常很自卑,缺乏自信,始终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首先,是关心爱护,树立信心。教师的关心爱护是学生上进的催化剂,平时要多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才智,又能增强自信心,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如课堂上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浅而易答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哪怕只答上一点点,也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消除不敢答题,怕答不好的种种顾虑。当他们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先让他们坐下,让一些归纳能力较好的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复述一遍,使他们逐渐树立也能答好问题的信心。其次,是降低门槛,激发兴趣。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要注意做到降低门槛,适当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状的知识。这样,逐步把学困生引入学习的殿堂,培养起自信心,激发起兴趣,逐步跟上其他学生。第三,是学法指导,提高学能。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学科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四、作业分层,重在有效为了在教学里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学生作业在设计、布置、批改等方面均要做到分层。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知识实际水平,科学的作业量=承受力×(1+10%)。在学生对知识学习缺乏兴趣的情况下,最大的作业量不应该超出学生承受力的10%,难度应该设定在学生不抄袭就能够回答的前提下,这样才有可能培养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作业题的设计应按基础题、变式练习题和综合题,由易到难组成阶梯式的题组,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同时对于作业量也应有适当的不同,布置作业时,对于基础性强、对巩固课堂知识起作用的题目,三层学生均要求完成,但A层学生尽可能在课内完成,C层则3/3做在作业本上。对于A层习题,要求B层学生选做,B组习题鼓励C层学生选做。另外,对A层学生还可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创造性问题作为思考题加以训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批改的要求也不一样。对于C层学生尽可能面批面改,进行个别辅导,指出错误的原因并督促及时更正,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对于A、B层学生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点拨,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另外,对各层次学生的作业,都应有恰当的激励性评语,及时鼓励、肯定,树立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并培养其成就感。五、辅导分层,重在提高俗话说:再好的草原,也会有几匹“瘦马”。因此,教学之后的个别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加强个别化辅导就是为了普遍提高后进生的全面素质,就是为了减轻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负担。首先,制定辅导计划,个别辅导一般采用三定,即:定时、定人、定内容。①定时,每天集中答疑,处理学生的共性问题。②定人,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成绩好的同学重答疑和点拨,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后进生,因他们学习的依赖性较大,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降低问题的切入点,梯度小一点,速度慢一点。当学生做正确后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其有成功喜悦,给其自信。③定内容,主要督促检查、订正最近的练习卷、作业,尤其是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其次,教师还要抓好“培优”和“补弱”这一课外辅导环节。对于C层学生,主要是鼓励学习自信心,培养兴趣,注重习惯养成,指导学习方法,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借助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搞好“一帮一”的帮扶对子,即“兵教兵”,帮助他们消化课堂上的基础知识,纠正作业中的错误等;B层学生是课外辅导的重点对象,可以进行3至5人的群体性辅导,点拨知识掌握上的共性的错误,也可以请教A层学生帮助解决,同时注重能力和信心的培养;对于A层学生,注重个别点拨,对课堂内容加以拓宽,培养探索、创新、综合运用的能力。六、评价分层,重在激励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很重要,所以,我们要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的给予肯定及表扬。由于学生的习惯、智力、兴趣和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分层。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严格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赏识性评价。比如,对于C层学生,我们要用赏识评价法,教师要经常跟家长沟通,学生一有进步就要共同对他们的进步加以肯定与鼓励;对于B层学生则是要求激励评价,可以加些评语,如“要是再努力些一定会更棒!”“你觉得这次背诵怎样?进步了吧?”等;对于A层学生,我们不但要激励,而且更要严格要求,使之在优秀之中更优秀。综上所述,分层教学除了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教学策略。他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明确教学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成功,从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更有利于优秀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也更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能的挖掘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