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导学案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灯笼》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阅资料和工具书,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勾画重点语句,品读赏析,学习作者写作手法。3.感受灯笼浓郁的文化内涵,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1.勾画重点语句,品读赏析,学习作者写作手法。2.感受灯笼浓郁的文化内涵,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新知预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争讼()斡旋()静穆()怅惘()锵然()褪色()燎原()熙熙然()2.根据拼音写出相对应的汉字。辉huáng()春xiāo()领yù()垂珠联lóng()夜深星lán()3.解释下面词语。争讼:斡旋:怅惘:熙熙然:不甚了然:燎原:4.填空。《灯笼》的作者是,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著名散文家、家。二、课堂探究。1.文章以“灯笼”为题,有何妙处?2.作者回忆了与灯笼有关的哪几件往事?3.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喜爱灯笼?灯笼中蕴含着作者的哪些深厚的思想感情?三、优化训练。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那种迹近恐吓(xià)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B.雪夜驰马,荒郊店宿(sù),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C.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wǎng)。D.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zú)。四、拓展延伸。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许多诗歌中都有关于灯笼的描写,例如: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青玉案:词牌名:“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上下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2.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3.“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4.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5.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6.“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7.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8.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9.“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10.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11.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12.蓦(mò)然:突然,猛然。13.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搜寻几句关于灯笼的诗句,感受古人对灯笼的情感。【参考答案】一、新知预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争讼(sòng)斡旋(wò)静穆(mù)怅惘(chàngwǎng)锵然(qiāng)褪色(tuì)燎原(liáo)熙熙然(xī)2.根据拼音写出相对应的汉字。辉煌春宵领域垂珠联珑夜深星阑3.解释下面词语。争讼:因争论而诉讼。斡旋:调解周旋。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熙熙然:指一副温和欢乐的样子。不甚了然:不是非常清楚即明白一点,但是不完全。燎原:火延烧原野,比喻气势旺盛。4.填空。《灯笼》的作者是吴伯萧,教育家。二、课堂探究。1.文章以“灯笼”为题,有何妙处?①作为线索,贯穿文章始终;②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者回忆了与灯笼有关的哪几件往事?①挑着灯笼,接祖父回家。②挑着灯笼上下灯学,母亲对自己的照顾。③乡俗还愿挂红灯,为夜行人指路。④元宵节观灯、猜灯谜。⑤族姊远嫁,官衔灯记录、传承着家族兴衰。⑥灯笼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3.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喜爱灯笼?灯笼中蕴含着作者的哪些深厚的思想感情?①灯笼寄托着作者对祖父、母亲等亲人的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三、优化训练。1.A四、拓展延伸。示例: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欧阳修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