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着手,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给初为人师的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这本书是于老师谈教育理念的随笔文章结集。在书的前言中,于老师说道:“我的文章不是从书斋里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他说:“‘做’出来的文章是鲜活的,可感的,有生命张力的,因而更具有可读性。”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把自己教成孩子;二、教育的两个名字;三、蹲下来看学生;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些随笔均短小精悍,文风亲切朴实。于永正老师注重对孩子的观察,强调以学生为主,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他努力去探究孩子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些问题。在教育上,他强调细节的重要性,追求教育教学的艺术。这本书,既是于永正老师作为一位父亲对初为人师的女儿的期望,也是于老师长期的教育教学心得,于永正老师用平实的语言、舒缓的节奏亲切地讲述自己的教育人生。当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遇到困惑时,不妨阅读一下,借鉴于老师在书中为我们提供的方法和经验,再根据实际情况琢摸研究,将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启发和作用。摘录:1.书本是理论,细节是艺术。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上好课的确是至关重要的,没想到最后让学生受益的、难忘的竟是那些教育细节!2.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彻底失败的毕竟是少数。动动脑筋,多数问题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自己的脑筋不够用还有别人的。古人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春天过去是夏天;河水暴涨会成灾;学生受挫会自馁;取得成绩会自满……一句话,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可以认识、可以掌握的。4.老师喜欢谁,学生们往往亲近谁;老师看得起“差生”,学生们就不冷待他们。反之,亦然。对学生有亲有疏,是当老师的大忌。读了这本书,感触很深,本书中提到太多的细节发人深省,无声胜有声的体态语言,变批评为鼓励的语言艺术,读书时的丰富情感……于老师在书中向我们阐述了为何会有这些细节,如何运用这些细节。在教育中,我们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在课堂上的我们可能太平静,忽视了低年级孩子喜爱活泼的课堂氛围;授课时的语调可能过于平淡,让学生觉得疲惫;鼓励性的语言可能过于单一,不能及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等等之类的问题围绕在我们身边,而于老师及时向我们指出了这些问题并传授了方法,让我受益匪浅。于老师用朴实的语言,亲切地向我们年轻教师传授了很多经验,而这些正是我们所迫切需要吸收的营养。就像于老师在书中所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年轻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困惑,单凭自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需要我们多问,多阅读,多反思,在阅读中寻找答案,不断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手段去解决问题。幸运的是,前人的经验已经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还有何理由不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