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习资料-外国教育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编外国教育史第一章古希腊教育第一节古风时代的教育一、斯巴达教育军事教育1.教育目的。培养坚韧不拔的武士和一个绝对服从的公民2.教育制度。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3.教育的主要内容。(1)忍耐劳苦训练。(2)军事体育训练。(3)道德教育。(4)重视女子教育。二、雅典教育雅典教育是一种身心统一和谐发展的教育。1.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的人。2.教育过程和内容第二节古典时代的教育一、“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所谓“智者”,是指一批收费传授辩论术和其他知识,并以此为职业的巡回教师。智者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普罗泰哥拉、高尔吉亚等等。二、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一)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明确指出,“美德就是知识”。并从“智德统一”的观点出发,进而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二)“苏格拉底方法”也称问答法,产婆术。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所以称为产婆术。产婆术过程分成四步。(1)讽刺。(2)助产。(3)归纳。(4)定义。特点:不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达到正确的结论。三、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一)学园2柏拉图于公元前388年创立的西方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共存在了九百多年,影响深远。学园开设哲学、数学、音乐、天文学等学科,并实行教学和探索思辨相结合、讲授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大量人才,成为希腊的哲学和科学中心。(二)学习即回忆柏拉图所持的一种学习与认识理论。他认为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而是灵魂对已认识而遗忘的理念世界的回忆。他提出真正的知识、真理是人们对所谓理念世界的认识。认识理念世界不能靠感觉,而要靠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三)《理想国》《理想国》由柏拉图所著,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和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他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并为这个理想国家的实现,提出了完整的教育计划。四、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一)吕克昂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35年创办的哲学学校。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和相应的实验和训练,并建有图书馆、实验室和博物馆,是实践亚里士多德教育观念的主要机构。后与学园等合并为雅典大学。(二)灵魂论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一是植物的灵魂,它主要表现在营养、发育、繁殖、生长等生理方面;二是动物的灵魂,它主要表现在本能、感觉、情感、欲望等方面;三是理性的灵魂,它主要表现在认识与思维方面。(三)自由教育自由教育是由亚里士多德总结的古希腊教育传统。它是指对自由公民所施行的,强调通过自由技艺的学习进行非功利的思辨和求知,从而免除无知愚昧,获得各种能力全面完美的发展以及身心和谐自由状态的教育。教学内容为七艺。第二章古罗马教育(以看为主)第一节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1)初级学校:(2)文法学校(属中等学校):(3)修辞学校,相当于高等教育。3第二节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1)建立统一的国家教育制度,一切学校由国家管理(2)改革学校培养目标(3)加强宗教教育。第三节古罗马的教育思想一、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教育著作《论雄辩家》中论证了培养雄辩政治家的教育思想。(一)关于雄辩家的定义西塞罗认为雄辩家就是能够就眼前的任何问题进行得体、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演说的人。(二)雄辩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西塞罗认为,要想达到雄辩家的要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广博的学识。(2)在修辞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3)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三)雄辩家的培养方法。西塞罗强调练习和模仿在雄辩家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一)关于教育目的和作用昆体良认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昆体良承认天赋的作用,但更重视教育的力量。(二)论学校教育的优势昆体良认为,学校是儿童最好的学习场所,认为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优越得多。(三)学前教育思想(四)教学理论第三章西欧中世纪教育第一节基督教教育一、基督教教育的机构与内容(一)修道院学校又称僧院学校或隐修院学校,起源于基督教的修行主义。最早作为教徒集体修行的场所,后发展成为培养神职人员和为普通世俗人士传授文化知识的机构,是中世纪基督教主要的教育机构之一。4(二)主教学校(三)教区学校二、基督教教育的特点基督教教育的总体特点如下。(一)教育目的宗教化主要是为了培养教会人才,扩大教会势力,巩固封建统治。(二)教学内容神学化主要课程是神学和“七艺”。所学内容皆为神学服务。(三)教育方法原始、机械、繁琐学校个别施教,纪律严格,体罚盛行。评价:基督教教育使教育世俗化和国家化。但是在保持、传播古代文化、发展封建文化方面,客观上起了一定作用。第二节世俗教育一、宫廷学校宫廷学校是一种设立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学习科目主要是七艺,教学方法采用当问答法,主要为培养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服务二、骑士教育1.骑士教育是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以培养当时封建制度中骑士阶层的成员为目的。2.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3.分三个阶段。(1)家庭教育阶段(2)侍童教育阶段(3)侍从教育阶段三、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城市学校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包含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学校。例如,由手工业行会开办的学校被称为行会学校。在领导权上,学校由市政当局接管从内容上看,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从培养目标上看,城市学校主要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四、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是12世纪左右兴起的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5师生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家第二节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一、特征(一)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注重个性发展,尊重儿童天性,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二)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三)世俗性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四)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五)贵族性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二、影响和贡献第五章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第一节新教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一、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1)提出普及义务教育及其目的。(2)提出国家在普及义务教育中的责任。(3)要求建立包含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国家学校教育新体系。(4)教育上除了进行《圣经》教育之外,还吸收了人文主义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二、加尔文的教育思想(l)强调教育对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生活的意义;(2)提出普及免费的教育主张,并进行了教育实践,创办了免费学校;(3)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将宗教科目与人文科目结合起来;(4)学习古典文科中学的管理模式,并创立了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以及日内瓦学院,影响了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6第一节英国教育的发展一、公学二、贝尔一兰开斯特制贝尔一兰开斯特制又称导生制。由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开斯特所创。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英国近代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师资匾乏的问题。其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三、1870年《初等教育法》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是英国政府在1870年颁布的关于推行普及义务教育的法案。该法案规定:(1)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与监督权;(2)将全国划分为数千个学区,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3)对5一12岁儿童实施强迫的初等教育;(4)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公立学校(5)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离;等等。这是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强迫初等教育,它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该法案颁布后,英国初等教育发展迅速,到1900年,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四、《巴尔福教育法》五、《哈多报告》六、《1944年教育法》为了进一步改革英国教育制度。194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以巴特勒为主席的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改革法案,即《1944年教育法》,又称《巴特勒法案》。法案的基本内容如下。(1)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2)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3)实施5一15岁的义务教育。(4)法案还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1944年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法令。它结束了战前英国教育制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形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国民教育制度,扩大了国民受教育的机会。七、《1988年教育改革法》71988年英国颁布的重要教育改革法案。法案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改革问题,但也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管理、教育经费等多方面的内容。第二节法国教育的发展一、启蒙运动时期国民教育设想二、《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第三节德国教育的发展巴西多与泛爱学校泛爱学校的创始人是巴西多,是受卢梭和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影响而出现的新式学校,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德国的实践,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启蒙教育运动。第四节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第五节美国教育的发展(这一节划线部分重点理解,是其他学校考题,非沈师重点,但不可忽略)一、殖民地普及义务教育二、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公立学校运动。公立学校运动主要是指依靠公共税收维持,由公共教育机关管理,面向所有公众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运动。运动随时代的发展从小学过渡到中学,促进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开展三、《莫雷尔法案》1862年,林肯总统批准了议员莫雷尔提议的莫雷尔法。该法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拨给每位议员三万英亩土地,各州应将赠地收人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农工学院的发展开创了高等教育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改变了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四、六三三学制20世纪以后,美国中等教育的智力教育模式忽视社会职能,难以满足社会要求,受到批判,引发了改组中等教育的改革。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并将中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概括为:(1)健康;(2)掌握基本的方法;(3)高尚的家庭成员;(4)职业;(5)公民资格;(6)适宜地使用闲暇;(7)道德品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建议改组学制,形成六三三制,并建立组织统一、包容所有课程的综合中学。五、初级学院运动8六、《国防教育法》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之后,美国朝野震惊,开始反思自身的教育问题,并将教育提高到保卫国家的国防高度,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在此背景下,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法案的主要内容如下:(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所谓“新三艺”)的教学;(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3)强调“天才教育”;(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设立国防研究奖学金。1964年,国会又通过《国防教育法修正案》。《国防教育法》认识到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教育与国家的安危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该法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七、《中小学教育法》20世纪60年代,为了继续改善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美国进行了教育改革,1965年,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了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指出小学生更应加强文化教育,为将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中学的目标则应是为培养未来的学者、专家打基础,学会钻研科学的方法;(2)要求政府拨款奖励推动黑人、白人学生合校的工作,规定凡自动而认真合并的学校可以领取大量的补助费;(3)制订了一系列对处境不利的儿童的教育措施和帮助政策。该法案对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八、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教育运动生计教育是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于1971年开始倡导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