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已成为绝大多数聚会和宴请上不可缺少的饮品。但酒不仅仅是物质,人们在饮酒时也应遵循酒之礼仪道德,在享受佳酿的同时传承文化。关于酒德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儒家思想认为,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骄奢淫逸。用酒祭祀敬神,尊老奉宾,都是德行的体现,因此儒家并不反对饮酒。《尚书·酒诰》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归纳起来有三点: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执群饮--禁止民众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古代饮酒的礼仪主要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具体来说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最后仰杯而尽。酒礼必须要被遵守,不然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要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