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山东黄河水利风景区文化兴旅之路摘要:文化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旅游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文化旅游产品的打造、水利工程以及景区景观设计的人文创意的嵌入、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等方面对山东黄河水利风景区文化兴旅之路进行了深入探讨。关键词:黄河;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文化兴旅近年来,山东黄河河务局按照水利部关于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机制,实现了景区建设的跨跃式发展。目前,全局已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区九处。山东黄河水利风景区改善了所在城市环境,修复了生态,优化美化和保护了水利工程,提高了百姓生活质量,增加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提升了城市向心力。尽管国家水利风景区定位为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在合理开发利用水利风景资源的同时,将维护保障水利工程安全,保护修复水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但是,水利风景区作为一项新的水利工作,依托自然水体和水利工程,进而发展旅游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尤其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肯定了水利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要求旅游要和水利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为建设水利风景区和开展水利旅游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就山东黄河九家国家水利风景区来讲,目前,除了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开展了部分旅游业务以及2009年山东黄河河务局、山东省旅游局联合邀请北京、天津等20多家旅游企业考察山东黄河生态旅游线路,举办了山东黄河生态旅游项目研讨会并启动了山东黄河生态旅游项目活动以外,其他几家风景区基本没有开展相关旅游活动。山东黄河水利风景区旅游事业如何走出困境,是摆在山东黄河各级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发展山东黄河旅游不可能一蹴而就,需采取综合措施,如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历史文化的挖掘等。众所周知,文化在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旅游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资源是血肉,文化是灵魂,旅游的极致是文化。有鉴于此,本文拟从以下六个方面谈一下山东黄河水利风景区文化兴旅之路。一、以绿色生态文化打造山东黄河水利风景区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绿色生态的工作生活环境成为人们的奢求。所以,山东黄河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首先要打绿色生态文化牌,大力实施景区绿化美化,将黄河两岸堤防建成郁郁葱葱的生态绿色长廊,使其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城市绿肺”、“天然氧吧”,在产生社会效益乃至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另外,要深入挖掘山东黄河水利风景区生态文化特色,将山、水、林、泉等生态元素有机融入景区建设,使景区成为市民及外地游客休闲娱乐、陶冶性情、观光旅游的好去处。二、做好景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工作旅游是三分看七分听,听的是与景区密切相关的颇具当地特色的历史与文化。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旅游开发的本质就是旅游文化的开发。风景区被赋予了文化内容,风景才有灵魂,才具更高的审美价值,进而使游览者入有所取,取有所得,更好地领略风景的神韵。同时,水利风景区的特点就是同质性强,所以,发掘和展示所在地区历史人文资源以及治黄科技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山东黄河各风景区地处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齐鲁大地,这里有着丰富且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积淀,包括黄河文化(如水利工程文化、“黄河号子”、“红星一号”等)、宗教文化(儒家、道家文化)、古文化(故城、古墓群、齐长城等)、红色文化(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视察黄河以及抗洪抢险英雄模范等)、移民文化(“利津洼”移民)、民俗文化(东营剪纸等)、水浒文化、饮食文化(河口黄河鲤鱼汤、利津水煎包等)、特有物品(东阿阿胶等)或历史人文典故、优美神话传说(白龙湾小白龙传说)、名人轶闻轶事及其相互交融而形成的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等。可以通过调研、寻访或采风等形式,加强与地方文化、旅游、史志、政协文史资料等单位和部门沟通与协调,将这些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进行疏理、整合,并深入挖掘蕴藏在其中的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之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同时,在挖掘这些文化资源的同时,还要正确分析、评价与发掘黄河旅游资源的美学观赏价值,特别是要分析某些形象或意境的象征性,以达到借景抒怀、陶冶情操的目的。三、精心打造黄河文化旅游产品所谓文化旅游产品,就是以地域文化为内容,通过各种文化载体,以各种形式提供给旅游者消费的产品。各水利风景区所在的黄河流域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将其开发成文化旅游产品,既可以籍此宣传风景区,也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黄河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塑造和开发适合自己的、富有特色文化内涵和感染力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分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种。就物质形态的文化旅游产品来讲,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著名水利工程戴村坝或者黄河进湖闸--石洼四十九孔闸纪念徽章、河口黄河湿地折扇等;可以向游客推荐代表深厚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自然古朴的老粗布(鲁锦)制衣以及多年来备受收藏家、艺术家和文化人士喜爱的本地特产黑(泥)陶制品等。目前文化旅游产品普遍存在着同质化、做工粗糙和缺乏实用性等问题,创新表现形式,提升产品质量尤为关键。就非物质形态的文化产品来讲,可以推出一些宣传水利风景区、展现黄河魅力的大型文化旅游节事活动,如在合适的季节,举办黄金梨采摘游、无花果采摘节、徒步走黄河、自驾(自行)车旅游、沿黄马拉松赛、黄河人游黄河、黄河水利风景区采风或风情摄影大赛等活动,甚至在水利风景区举办大型婚庆活动。这些活动具有轰动性、生动性、吸引性和参与性等特点,通过媒体集中报道,可迅速提升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四、在保证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水利风景区中的水利工程设计应突出特色人文因素黄河水利风景区因水利工程而兴,而水利工程同质化比较突出,因而造成水利风景区往往缺乏特色,而独特性是景区开发的第一要素,富有特色和内涵的东西才能对人的视觉和心理产生冲击力和震撼力。因此,在水利工程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周密认真精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仅要考虑满足技术规范要求,还应注意将特色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水利工程及其附属设施中,如将当地人文典故、风土人情或民间传说以某种形式融入到设计理念中,让水利工程除了具备防洪减灾效益之外,还能展示和传承历史文化,并给人以美学上的艺术享受。同时,工程结束后,要在其附近撰铭、作记,使每一处工程都成为一个景观,这样,既提升了水利工程的精神内涵、文化品位,又突出了特色,使水利工程与风景区相得益彰,促进黄河水利风景区的形成和发展。五、景区景观设计要尽可能赋予文化象征意义景区景观不是单纯的建筑,它还是文化内涵的载体,承载着某一区域的文化品位与特色。所以,在景区景观设计上,要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内涵,设计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景观建筑,摆脱目前景区景观文化空缺的困扰。首先,景区景观设计要顺应地形地势,与周围环境和文化氛围相协调,并在视觉上融为一体,且不影响抗洪抢险。其次,创建的人文景观要有鲜明的主题,并着力为其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以凸显其特异性。再者,景区景观建设切忌跟风,否则效果将会适得其反。另外,近几年来,山东黄河基层段所办公设施新建改建步伐加快,将来基层段所办公场所新建改建时,要高起点规划,多方调研,在办公设施外观设计及其院落的布局上要赋予一定的人文创意,使黄河大堤上的每一个管理段、闸管所都成为一道风景,与黄河水利风景区相辅相承,成为山东黄河千里生态景观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六、保护好黄河历史文化资源近几年来,山东黄河相继建立起九家水利风景区,九景区犹如九颗珍珠,镶嵌在黄河山东段千里黄河生态景观线上。山东黄河致力于黄河生态景观线建设,把黄河文化旅游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分布在生态景观线上的各景区及其间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要从现在起,对各景区及其周边的重要建筑或文化遗址、文物(如纪念碑),一些黄河上传统的东西,如过去防洪使用的器具(如提灯、经纬仪等),乃至黄河大堤上的古树、大树等保护起来。还可以通过在千里生态景观线上建设黄河纪念馆、科技馆或博物馆等,通过实物资料、微缩模型、历史场景复原等方式,全面展示该区域深厚的黄河文化民俗、历史以及治黄科技知识,使人们在感触黄河,领略壮美的大河风光和自然生态美景过程中,还能感受到博大精深的黄河历史文化、人民治黄成就及黄河治理发展趋势和水利科技知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是历史的见证,不仅对发展黄河文化旅游具有重要使用价值,同时其本身对年轻的黄河人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景区是旅游的依托,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山东黄河水利风景区要紧紧抓住当前举国上下治水兴水的重大契机,进一步提高水利风景区文化兴旅意识,协助有关部门抓好景区规划顶层设计,精心打造水利景观,强化景区软硬件等配套建设,着力开发水利旅游精品,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山东黄河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马广岳)参考文献:[1]陈传康.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J].旅游学刊,1996,11(5):31-34[2]祁正卫,张淑华,黄河.关于水利风景区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水利,2012(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