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文化教学与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大学生的文化教学与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李恩亮唐力忻(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南京211170)摘要:世界多元文化的互动共存使得高校的文化教学极具现实意义。作者对英语专业三个班120名大一学生的文化教学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以课堂为基础的实证研究,采用了以质的研究方法为主,与量化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相结合,探讨学生的态度和认知在文化学习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研究发现,经过一学期的文化学习,84%的学生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对转变成因的分析反映出学生在文化学习、跨文化意识、情感需求方面的认知变化情况。关键词:文化学习;课堂教学;跨文化意识;定性研究0引言在我国外语界,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以来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过于偏重语言教学的研究使得演绎性、思辨性的文章居多数,而系统收集数据作出分析研究的文章为数很少(胡文仲,2005)。很多对文化教学感兴趣的教师对如何开展课堂文化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如何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感到困惑。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学生的文化意识水平是怎样的,经过文化学习后,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次研究不仅遵循了研究系统性的原则,而且也呼应“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应逐步深入至造成表层行为差异的深层内在因素的探讨,如行为成因与交际行为的因果分析”(林大津,2005)。对这个观点,胡文仲也深表认同(胡文仲,2006)。1.文献综述1.1文化学习根据诸多学者的文化教学理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语言习得高级研究中心(CARLA)跨文化研究项目(ISP)对文化学习做了如下定义:“文化学习是一个习得过程。这个过程指的是,在与其他文化的个体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互动时所需的既有某一文化所特有的而且还具备一般文化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的习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以及持续的,它涉及学习者认知,行动和情感方面的参与”(Paigeetal.,1997)从这个定义出发,文化学习的目标和结果应该具有更新的视角,即“学习的目标应从单纯记忆文化事实(包括社会语言学角度的语言表达),改变为更高层次的学习结果,包括:互动能力的习得以及学习如何学习文化”(Paigeetal.,1997)。1.2跨文化意识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时,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文化中对事物、行为等的意义理解来解读所不熟悉的文化中出现的情况,因此,文化的定义从解释的角度指人们的思想观念互相交织的“一个意义网络”(Geertz,1973,5)或“一个意义系统”(Davis,2001)。理解这个意义就是我们所谈论的文化学习,唤起人们对包括自身社会在内的不同社会文化的认识就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所以,“文化是一个意义系统”这个定义是我们理解文化学习的基础,而且也是本文对跨文化意识关注的基础。根据Hanvey(1976),跨文化意识的定义:2意识到世界各地的不同社会中存在的思想和实践的多样性。意识到这些思想和实践是如何互比的。以及一些有限的认识,意识到自身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从其他视角来看是怎样的。在与其他文化的人交往中,人们能提高一定的意识,但是不是某一个意识提高了就能促进理解?对此,Davis(2001)指出跨文化意识有四个发展层次:第一层次:对于文化的不同感到很奇异。意识到表面的或极显而易见的文化特征。第二层次:对于文化的不同感到沮丧。意识到与本族文化不同的关键的微妙文化特征。第三层次:在思维层面提高了对不同的文化认识上的可信度。第四层次:具有主体生活经验的不同文化的可信性,意识到成员是如何感知其所属的文化的。2.研究方法2.1研究设计“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个突出弱点是实证研究的缺乏”(胡文仲,2005)。本文的研究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采用了以质的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以定量的方式收集问卷调查的数据,学生的课堂提问、学生反思总结及期末答卷则作为定性分析数据。质的分析中结合量的分析结果来探讨学生文化学习的情况。实践证明,该研究设计取得了较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2.2研究环境、参与者及所用材料本次研究是在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跨文化课上开展的。该课一周上一次,每次一个半小时,在小班化语言实训室进行。120名学生随机分成三个班。开学初进行第一次调查问卷时,有一位学生缺席;期末收集调查问卷和反思汇报答卷时,全体学生到场。该课的教法是以一部跨文化类的英文电影为主线,在进行有关文化学习后,学生被要求从文化角度去思考该电影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文化分析和交流。胡文仲认为跨文化交际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参与使用多种教法,其中包含文化冲突和跨文化交际内容的电影能为学生展开讨论提供丰富的素材(胡文仲,2006)。本次研究所用的电影为“世界是平的”(Outsourced),故事讲述在降低经营成本的考量下,美国电话网路销售公司将呼叫中心迁往印度,于是,“外包”的话题和文化主题结合,产生了文化差异对于人们的语言理解、工作思路、生活方式等冲击。2.3数据收集在量的研究方面,“波格达社会距离量表”(BogardusSocialDistanceScale)被用来进行数据分析。这份量表测量了个人对待其他文化群体的代表的态度及心理层面是否接受或不接受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不考虑这些人的个体特点)。研究者分别于第一次课(九月)及最后一次课(十二月)发给学生进行问卷测试,让其自我判断愿意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不同群体的代表,包括不同国籍的人,不同的职业的人,以及来自中国的少数民族。学生态度的期初(九月)和期末(十二月)两次调查的数据如表1所示,此为三个班的合计结果。01234Sep.Dec.Sep.Dec.Sep.Dec.Sep.Dec.Sep.Dec.AChineserural141837444745211300BTaiwanprof610423531423829033CXinjiangprofessor14930324041333820DTibetanshopkeeper201914165063322230EJapanesesalaryman182435343432382743FRussianbusiness7929324548342942GWhiteAmerican151218184647343667HAfrican-American9627164453464312INigeriantechnician10936324051312523JSwedenfilmactor1915251553462533811KSaudiArabianconserv6567191527308800LLatingovtofficial151027344748282414MEducatedIndianman11723215250324012表1在质的研究方面,学生在课堂上观看电影片段时提出并进行讨论的问题,他们的文化学习反思汇报,以及问答式的期末试卷,都成为质的研究数据。2.4数据分析根据表1的数据统计,三个班级对于5种人际交往级别的接受程度如图1所示:SurveyofAttitude0.00%10.00%20.00%30.00%40.00%50.00%ClassOneSep.ClassoneDec.ClassTwoSepClassTwoDecClassThreeSepClassThreeDecNocontactisdesirableWorkcolleagueCasualfriendIntimatefriendMarriagepartner图1在图1的数据统计基础上,进行三个班级期末与期初的态度互比,在人际交往程度五个级别方面增长的情况结果统计如表3。SurveyofAttitude:期末(十二月)比期初(九月)调查数据增长情况ClassOneClassTwoClassThreeNocontactisdesirable3.10%————Workcolleague0.20%————Casualfriend——5.70%7.60%Intimatefriend3.10%————Marriagepartner——0.00%1.40%表2根据表2的统计结果,对各班进行A-M每个群体的情况分析,进一步发现主要在哪些4群体中数据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发现表2的数据结果在学生的反思汇报中得到印证。同时,84%的同学反思总结中认为自己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发生了变化。通过不同来源数据之间的验证,根据图2的研究思路,研究者得以较科学、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23.结果与讨论3.1态度的变化“总体来说,学生绝对赞同文化演进论的观点。他们对欠发达国家知之甚少,其表现出了较多的消极态度”(Davis,2005)。本研究发现84%的学生在期末反思时认为自己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产生了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大类。第一类:文化的学习使其认识到其他文化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样不好。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后,原先偏见带来的排斥感慢慢减弱甚至消失。他们写道:“不能光看表面,只有相处了才知道实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都存在着文化差异,更不用说是不同的两个国家了。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美”。第二类:对文化意识和跨文化适应阶段等概念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了自己的文化意识阶段,明白对文化差异一开始的抵触、对抗都是真实的,假以耐心等待和一段时间接触,自然会发现其他文化的精彩之处,从而改变态度和看法。他们写道:“一开始我们都会下意识抵触对方”;“我才意识到我错了,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只是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第三类:原先有排斥感的学生认为“(这些其他文化的人)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不存在的”,但通过学习,他们从未来工作、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觉得多元文化不是空头支票,是切实存在的,所以要实事求是对待。“因为这个世界不止一种民族,一种文化”。第四类:文化学习使得学生克服原先由恐惧而产生的排斥心理,“不太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不了解别国的风俗习惯,导致我们根本就不敢或者说不愿意和他们进行更好的交流与相处”。但现在觉得只要“自己想去了解,想去适应不同的阶层,不同地域的人还是能成为朋友的”。显然,他们对自己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有了自信。3.2文化学习对于文化学习这个社会行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是经历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产生了不同思考内容,体现了对事物本质属性的不同的分析判断能力。研究发现,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不同,其文化学习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对这个进行系统的总结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学生的文化认知发展情况有个初步的全面的了解,而且能使得文化教学引导更加有针对性,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获得文化认识上的有效提高和进步。学习综合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抱着闭塞的心态,不想也不愿意与不同文化的人产生交流。通过文化学习他们承认原先的想法不对,意识到了自己的抵触心理,认识到“文化学习如何教文化?上了该课后态度和认识的变化是怎样的?课前对文化和文化差异的态度是怎样的EFL大学生文化意识水平是怎样的?5不是崇洋媚外”,鼓励自己要“敞开心扉去接受不同的文化”。同时,有的学生逐步克服了文化学习的畏难心理,意识到文化学习“并没有想象中难以接受”。成绩一般的学生在文化学习后燃起对文化探索和学习的动力,老师在教学环境中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支持,强化了其学习愿望,帮助其明确了学习方向和目标,“我觉得拓宽眼界,学习别国文化,将不同领域的结合在一起,会产生新思维”。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文化学习后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展开了两种主要的思考:一种是思考文化学习的实际效益,关注文化学习给自己的未来带来的发展前景。比如:具备文化学习中掌握的相应知识和技能,能有助于自己适应不断变化中的全球化以及多元文化的国际商务环境,从而有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学生领略到了文化学习带来的求知欲望的满足,心灵上的愉悦。他们开始思考制定长期的文化学习计划,努力成为自我维持的文化学习者。3.3跨文化意识学生们通过文化差异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跨文化意识的认知情况。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具有现实性。在了解了文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