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中的“分层教学法”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但是知识的学习是有层次性的,学生首先是理解并掌握史实知识,其次才是理解并掌握史论和史法知识,最后才能做到“论从史出”的分析、认识问题。分层教学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因此,我们首先经过测试,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划分A、B层的依据,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A、B分层,就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分层教学,但我们又必须考虑到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对于A、B分层分班比较关注,心理波动较大,分到A层班级的同学,感到很光荣、很自豪,自信心强,而分到B层班级的同学则觉得没希望、没面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而我们在分班前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目的、原则和作用进行宣传动员。对于B班学生,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排除学生心理障碍,为今后的历史“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1.备课分层,有的放矢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出成绩,出自己最优的成绩。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在备课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都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的高低应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同,课堂容量中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不同,在课堂提问、知识讲解、巩固练习上也有不同的质的要求。总之,备课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个别学生;针对每一个课时,既要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让B层的学生吃得下,又要有开放型题目以拓展知识,让A层次学生“吃得饱”。2.上课分层,提高课堂效率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同一个班级中,由于学科基础的差异,统一步调的授课必会挫伤优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分层教学后,对于A层次的学生应侧重于适当点拨、引导,以拓宽思路。同时在思想上鼓励他们“立志向、善思考、自己走”,让A班的优生体验到学有所成,逐渐优化心理品质,去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B层次的学生,要关爱他们,以树立信心为主。历史老师在讲授知识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适当增加和加深知识面,做到稳步推进,学生打好了基础,以后的提高就有了希望、有了信心。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如一次大胆的提问、一次偶然的发现、一次主动的探索……充分肯定、多加鼓励,对于错误及时加以纠正。通过对个体的关注,肯定成绩、鼓励上进、张扬个性,增添学生学习的自信与勇气,从而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3.测试分层,增强信心分层测试是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教与学的小结。分层测试在分层教学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分层测试,可以及时地检查上一阶段教师的教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的质量与效果,从中可以发现教与学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学,从而推动下阶段分层推进教学的顺利开展,全面提高历史的教学质量。对于单元测试成绩、学生非常关注,把它看成检验自己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晴雨表”,考得好,就阳光灿烂,信心百倍,去追求新的目标;考不好,就会垂头丧气,失去继续学习的勇气和动力。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编制测试试题时,可按学生的实际水平,分成A、B级试卷,每一层次的试卷,只要学生完成了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就能考出好成绩,分层测试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知识和能力,同时都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此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潜在能力,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总之,通过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每一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和单元测试中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这既便于老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的延续性,也便于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便于历史教学。当然,历史分层教学教改工作只是刚刚开始,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我们应从教与学两个方面不断总结、修正,不断形成一整套的分层教学模式,逐步缩小各层差距,最后达到层而无层、优生更优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