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合理使用精神类药品•痴呆病人:促智药物(为主)+抗精神病药物+抗焦虑抗抑郁+改善睡眠药物一、抗精神病药物分类:抗精神病药大致可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前者常用的有氯丙嗪、奋乃近、氟哌啶醇、舒必利等。后者主要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和氯氮平、。使用原则:用于控制幻觉妄想躁动时,短期、小剂量、副作用小使用。因为抗精神病药物增加痴呆患者的心脑血管几率,死亡风险增大。1、短期:指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明显时明显时使用,症状消失后逐渐停药。2、小剂量:为青壮年的1/4-1/3-1/2利培酮、奥氮平的起始剂量分别为0.5~1mgqn、2.5~5mg·qn可根据病情缓慢增加剂量。患者严重兴奋吵闹时,无法服药时可以用氟哌啶醇2.5~5mg·次3、安全:多选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但是需要注意喹硫平心血管副作用较大,不常用。4.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副作用:锥体外系反应(EPS)、抗胆碱能不良反应、过度镇静、直立性低血压和迟发性运动障碍(TD)。典型大的比非典型的副作用相对大。•患帕金森的患者(如帕金森伴痴呆)应首选氯氮平、喹硫平治疗•患糖尿病、脂类代谢异常和肥胖的老年痴呆患者,专家建议应避免使用氯氮平、奥氮平二、抗抑郁药物老年人常共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同时使用其他治疗躯体疾病的药物。相对而言,舍曲林和西酞普兰对肝脏P450酶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要好些。抗焦虑药助睡眠药物•主要是苯二氮卓类药物,用于焦虑、激惹和睡眠障碍的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差异主要是t1/2的长短和镇静作用的强弱。•一般可分为长效制剂(t1/2在20h左右)如地西泮、氯硝西泮、氟西泮等;•中效制剂(t1/2在10h左右)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短效制剂(t1/2在3h左右)如三唑仑、咪达唑仑等。•t1/2较短的药物多用于入睡困难,t1/2较长的药物多用于焦虑、激惹和睡眠的维持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不良反应:嗜睡、头晕、共济失调、记忆障碍、呼吸抑制、耐药、成瘾、撤药综合征等。•此外增强乙醇和抗精神病药的镇静作用,突然停药可致抽搐,使用时应加以注意。•t1/2短的药物记忆障碍、撤药综合征较多;t1/2长的药物,嗜睡、运动损害较重。•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思诺思(酒石酸唑吡坦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曲唑酮扎来普隆片总结原则:(1)首先应对老年人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明确是否需要药物治疗;(2)如必须用药,应注意个体化用药原则;(3)选择恰当的药物,给予适当的剂量,起始剂量和增加剂量要小,缓慢加量,治疗剂量一般为青壮年人剂量的1/2~1/3(4)尽量避免合并用药;(5)避免随意减药、停药和加量;(6)用药安全第一,根据药物的不良反应来选用药物,即尽可能选用抗胆碱能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少,镇静作用弱和无肝肾毒精神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