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二月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故园情深《二月兰》季羡林.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作者丰富复杂的人生阅历与散文创作的关系。体会《二月兰》中的象征意义。.国学大师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精通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以及英、德、俄、法等多种语言。.生平(1911—2009.7.11)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人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始学英文。12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翻译家董秋芳。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大学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1929年,季羡林与彭德华结为夫妻。1933年季羡林有了女儿,取名季婉如,后毕业天津大学,成为核工业部的高级工程师,已病故。1935年,季羡林又有了儿子延宗,即是季承。1994年春,去世。.与小学文化的妻子相守一世情在道德方面,她可是超一流的。上对公婆,她真正尽上了孝道;下对子女,她真正做到了慈母应做的一切;中对丈夫,她绝对忠诚,绝对服从,绝对爱护。她是一个极为难得的孝顺媳妇,贤妻良母。她对待任何人都是忠厚诚实,从来没有说过半句谎话。她不会撒谎,我敢保证,她一辈子没有说过半句谎话。如果中国将来要修《二十几史》,而其中又有什么“妇女列传”或“闺秀列传”的话,她应该榜上有名。.季羡林在德国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德国情缘季羡林与伊姆加德小姐矛盾中的取舍“为了不伤害或少伤害别人,还是自己来咽下这个苦果。”60年的等待90岁生日收到的照片.1946年回国,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文革中遭受迫害.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季羡林先生在十年浩劫期间,冒着危险翻译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成为世界翻译史上的一件盛事。而他在学术上的真正冲刺却是在70岁之后。多年来的积累、学贯中西的文化素养让他厚积薄发,才思泉涌。近年来,季羡林先生主编了《传世藏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出版了二十四卷本的《季羡林文集》等。季羡林先生说,他做学问就像是农民耕作,一分耕耘换来一分收获,而连续写出700多万字的著作,也的确创造出了学术界的奇迹。.著作:《季羡林文集》,共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吐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季先生研究了一辈子东西方文化,但他认为:东方文化的道德观、价值观更符合世界发展方向。21世纪一定是中国的世纪,申奥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季先生终生从事教育,教育的目的:我们中国第一个提倡的就是“为人”,为人第一。所谓“道德文章”,当然要先讲道德,然后讲文章,这是基础。为人第一,学问第二。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要做好这篇“道德文章”,把“忠诚”的道德核心发扬光大。.温家宝八次探望季羡林大师.温家宝对季羡林先生一生待人真诚,行事正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品表示景仰,他说:“真理和科学要求真实。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与本文有关的季羡林独特的人生经验★悲欢交织观——《八十述怀》:“我当然是在劫难逃,被关进牛棚。我现在不知道应该感谢哪一路神灵:佛祖、上帝、安拉;由于一个万分偶然的机缘,我没有走上绝路,活下来了。活下来了,我不但没有感到特别高兴,反而时有悔恨之感在咬我的心。活下来了,也许还是有点好处的。这一生写作翻译的高潮,恰恰出现在这个期间。原因并不神秘:我获得了余裕和时间。”.★亲情至上观——《赋得永久的悔》:“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与本文有关的季羡林独特的人生经验.《季羡林自传》:“如此丰富复杂的经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些经历也是十分可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从中都可以吸取,对人对已都会有点好处的。我自己如果秘而不宣,确有‘自私自利’之嫌。因此,我决心听从别人的建议,改变以前的想法,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实事求是地写出来。”与本文有关的季羡林独特的人生经验.内容述评“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找出文中描写二月兰的句子。★从二月兰这个具象的描写中,容易令我们联想到什么?★二月兰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穿插于二月兰描写中的内容还有什么?.▲“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寓示着女性具有险恶环境下原始的本能的顽强生命力量;▲“常见的野花”,“十分平凡的野花”,“以多胜”——众多平凡女性的写照;.▲“它们是‘纵浪大化中’,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二月兰是不会变的,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是女性顺其自然、以不变应万变的人生态度的隐喻。在世态炎凉、人心叵测的文革中,她们决不随风倒,依然保持着一种“平常心”。——一种传统的历经沧桑考验的生存智慧,在普通人特别是平凡女性大众身上积淀得尤为深厚。.内容述评二月兰象征意义——★借花喻人的“人”大多是作者的亲人,如老祖、婉如、德华等,对亲情的特别珍重。亲情的价值远在名誉、地位、金钱之上。★借花喻人的“人”都是女性。亲人是女性,保姆是女性,小猫虎子和咪咪也是用“她们”。中国古典诗词中,花是女性的原型象征。作者写二月兰用了拟人化的“她”,然后再借花喻人。借二月兰的意象歌颂了亲情,更歌颂了女性身上特有的美好品质——平凡的女性大众平常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哲学;险恶环境下原始本能的顽强生命力量;善良、关爱他人与自我牺牲的情感气质特征。.内容述评《二月兰》表面写兰,其实写人,所谓借兰言事,借景抒情。文章通过对二月兰的描写,以及对往事的追忆,表现出对世事沧桑、人生变幻的沉痛之感,并抒发了作者失去亲人后欲说还休的悲凉与人生感慨。.艺术赏析★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反复手法的运用,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表达了作者对二月兰及其象征的平凡的女性美好品质的强烈赞颂之情;☆凸现意象;☆渲染全篇的情感氛围。★以花喻人的拟人化手法,也有独到的运用。★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生动,也是本文的特点。.结束语《八十述怀》:“我从前对穷通寿夭也是颇有一些想法的。十年浩劫以后,我成了陶渊明的志同道合者。他的一首诗,我很欣赏: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我现在就是抱着这种精神,昂然走上前去。只要有可能,我一定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决不想成为行尸走肉。我知道,未来的路也不会比过去的更笔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惧。我眼前还闪动着野百合和野蔷薇的影子。”.思考练习1.季先生在本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人生感悟?2.指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艺术风格的修辞手法。3.阅读季羡林生平事迹及作品,体悟人生百味。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