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而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能量强度、危险物质的量)、存在条件(储存条件、物理状态参数、设备状况、防护条件、操作条件、管理条件)和触发因素(人为、自然)。二、依据《安全生产法》第3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一、目标第一是要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第二是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第三是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防范;第四是对有缺陷和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实施治理;第五是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既要促使企业强化内部管理,落实措施,自主保安,又要针对各地实际,有的放矢,便于政府统一领导,科学决策,依法实施监控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以实现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二)主要任务1、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摸清底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和分布情况,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定期报告制度;2、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3、建立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控、有效监控;4、对存在缺陷和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治理整顿,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5、建立和完善有关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治理的法规和政策,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一、危险源的调查在进行危险源调查之前首先确定所要分析的系统。例如,是对整个企业还是某个车间或某个生产工艺过程。然后对所分析系统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有:①生产工艺设备及材料情况:②作业环境情况:③操作情况:④事故情况:⑤安全防护:二、危险区域的界定方法危险区域的界定——也就是划定危险源点的范围。首先应对系统进行划分,可按设备、生产装置及设施进行划分子系统,也可按作业单元划分子系统。然后分析每个子系统中所存在的危险源点,一般将产生能量或具有能量、物质、操作人员作业空间、产生聚集危险物质的设备、容器作为危险源点。然后以源点为核心加上防护范围即为危险区域,这个危险区域就是危险源的区域。在确定危险源区域时,可按以下方法5界定:①按危险源是固定还是移动的界定。如运输车辆、车间内的搬运设备为移动式,其危险区域应随设备的移动空间而定。而锅炉、压力容器、储油罐等则是固定源,其区域范围也固定。②按危险源是点源还是线源界定。一般线源引起的危害范围较点源的大。③按危险作业场所来划定危险源的区域。如有发生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有触电危险的场所,有高处坠落危险的场所,有腐蚀、放射、辐射、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等。④按危险设备所处位置作为危险源的区域。如锅炉房,油库,氧气站,变配电站等。⑤按能量形式界定危险源。如化学危险源、电气危险源、机械危险源、辐射危险源和其他危险源等。三、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我国国家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将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将危险物质分为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四大类,分别给出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按照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场所、设备、设施等的不同,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如下:具体申报范围如下所述:1.库区(库)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的民用爆破器材、烟火剂、烟花爆竹、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毒性物质(剧毒品、有毒品有害品)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2.生产场所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的民用爆破器材、烟火剂、烟花爆竹、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毒性物质(剧毒品、有毒品有害品)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3.锅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1)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2)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4.压力容器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群)。一、危险源等级划分危险源分级一般按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与发生事故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危险源分级实质上是对危险源的评价。1、按事故出现可能性大小可分为:a.非常容易发生b.容易发生c.较容易发生d.不容易发生e.难以发生f.极难发生。2、根据危害程度可分为:a.可忽略b.临界的c.危险的d.破坏性3、根据高差指标将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危险源划分为:a.一级2~5mb.二级5~15mc.三级15~30md.特级30m以上4、按压力指标将压力容器划分为:a.低压容器b.中压容器c.高压容器d.超高压容器5、从控制管理角度,通常根据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大小、控制难易程度、事故可能造成损失情况进行综合分级。二、重大危险源的登记与评估1、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申报登记范围的要求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并填写《重大危险源申报表》(申报表分为三类,第一类: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表——1张,第二类:各类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9张,第三类:重大危险源周边环境基本情况表——1张。)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或煤矿安全监察机构)。2、静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严重程度,重大危险源等级,安全对策措施,应急救援措施和评估结论等。安全评估报告应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或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3、动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或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危险源的控制可从三方面进行,即(1)技术控制、(2)人行为控制和(3)管理控制。一、技术控制即采用技术措施对固有危险源进行控制,主要技术有消除、控制、防护、隔离、监控、保留和转移等。二、人行为控制即控制人为失误,减少人不正确行为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人为失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操作失误,指挥错误,不正确的判断或缺乏判断,粗心大意,厌烦,懒散,疲劳,紧张,疾病或生理缺陷,错误地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装置等。人行为的控制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的安全化;其次应做到操作安全化。①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的安全化危险点控制的各项措施能否得到贯彻执行,执行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对危险点控制的认识程度及有关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须对涉及危险源控制的有关领导和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意义,本单位(岗位)的主要危险类型,产生危险的主要原因,控制事故发生的主要方法及日常的安全操作要求,应急措施和各种具体的管理要求。对作业人员的要求是,首先要合理选用工人,由于危险源多为重要岗位,有的操作管理技术比较复杂,对作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因此应选拔那些认真负责、技术高、能力强的人来从事危险源点的作业。其次应严格培训考核,加强上岗前的教育,从事危险源岗位工作的人员要作专门培训,加强技能训练以及提高文化素质,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②操作安全化研究作业性质和操作的运作规律;制定合理的操作内容、形式及频次;运用正确的信息流控制操作设计;合理操作力度及方法,以减少疲劳;利用形状、颜色、光线、声响、温度、压力等因素的特点,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三、管理控制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对危险源实行控制。①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②明确责任、定期检查③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④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⑤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⑥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①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危险源确定后,在对危险源进行系统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源重点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考核奖惩制度等等。②明确责任、定期检查应根据各危险源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的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是要明确各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责任。除了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还要规定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检查。对于重点危险源,应做到公司总经理(厂长、所长等)半年一查,分厂厂长月查,车间主任(室主任)周查,工段、班组长日查。对于低级别的危险源也应制定出详细的检查安排计划。对危险源的检查要对照检查表逐条逐项、按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检查,并作记录。如发现隐患则应按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反馈,促使其及时得到消除。凡未按要求履行检查职责而导致事故者,要依法追究其责任。规定各级领导人参加定期检查,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安全责任感,体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也有助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及时发现和得到解决。专职安检人员要对各级人员实行检查的情况定期检查、监督并严格进行考评,以实现管理的封闭。③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要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搞好安全值班、交接班,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安全检查表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危险作业经过审批等等。所有活动均应按要求认真做好记录。领导和安检部门定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教育,根据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奖惩。④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要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按照规定分级实行信息反馈和整改,作好记录,发现重大隐患应立即向安检部门和行政第一领导报告。信息反馈和整改的责任应落实到人。对信息反馈和隐患整改的情况各级领导和安检部门要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安检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信息,及时提供给各级领导研究决策,不断改进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工作。⑤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工作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外,还应建立健全危险源的安全档案和设置安全标志牌。应按安全档案管理的有关内容要求建立危险源的档案,并指定人专门保管,定期整理。应在危险源的显著位置悬挂安全标志牌,标明危险等级,注明负责人员,按照国家标准的安全标志表明主要危险,并扼要注明防范措施。⑥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应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划分等级。定期严格考核评价,给予奖惩并与班组升级和评先进结合起来。逐年提高要求,促使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方针,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事故和灾害总是难以根本避免的。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就应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要从容地应付紧急情况,需要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敏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3方面的含义:(1)事故预防:通过危险辨